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进入20世纪70年代 ,以苏东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遇到了极大的困难。80年代初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在全球掀起了一次“私有化”浪潮 ,世界舆论认为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低潮。1990年前后 ,苏联和东欧又纷纷摈弃了苏联模式 ,西方政治家和不少的人认为社会主义已经失败。周叔莲先生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出发 ,论证了党的十五大路线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提出“可持续的社会主义” ,颇发人深思。一、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物质运动由于社会主义理论所具有的显明的阶级属性 ,所以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在欧洲出现这…  相似文献   

2.
科学和社会主义国家科委副主任朱丽兰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所以,马克思主义盛行过,社会主义辉煌过。但是,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社会主义出现了曲折,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因此,世界...  相似文献   

3.
90年代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生态问题的日趋严重,西方兴起了一股批判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要求保护环境,建立一个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社会思潮,这股思潮很快同社会主义相结合,从而出现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生态社会主义思潮自70年代产生以来,经过80年代的进一步发展,到90年代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其理论主张更加成熟。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途径的思考及对未来社会的经济构想等方面,都提出了一整套独特的理论,成为90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个引入注目的思潮和流派。(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更为深刻造成全球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的世纪,是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的世纪。但自60年代中叶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步入低潮,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这种状况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命运和前途的关注或忧虑。《...  相似文献   

5.
王维国 《人大研究》2007,(12):24-26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时代结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剧变后的东欧国家和解体后的前苏联国家虽然都实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国各民族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各民族中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存在了,各民族劳动人民真正成为民族和国家的主人。因此,这个时期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我国这种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决定了我国…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正确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结果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从五十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现在,经过四十多年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正是从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出发,十一届…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说,社会主义事业在20世纪曾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本世纪初俄国布尔什维克形成,1917年十月革命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了严重挫折。但在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经受住诸多风险的考验,不仅站住了,而且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伟大成就。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站…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50年代对于中国独特社会主义道路断了艰辛探索,在探索中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战略目标和发展阶段的构想.而这一构想是建立在他对于社会主义“建立”与“建成”概念的区分之上的.  相似文献   

10.
卓炯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现实意义范正兴,刘月婵卓炯毕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成果颇多,在商品经济理论方面的建树尤为突出,是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先驱。早在60年代初,他就在全国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70年代末,...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一次壮丽的日出。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至今150多年间,社会主义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一部社会主义发展史,跌宕起伏,柳暗花明,蕴含着异常丰富、无比深刻的社会历史哲理。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共产主义划分阶段的问题,马克思在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有一个过渡时期的思想。列宁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和方法预见到社会主义逐步发展为共产主义的时期将有阶段的划分。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遵循列宁的“分阶段”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分阶段的问题,做了分析,1957年1月他指出:“说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进入是进入了,但尚未完成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30年前,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如何认识、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课题。邓小平立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深人地研究和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创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中央党校编审王兆铮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综观邓小平的理论创造和理论贡献,《纲要》正确地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  相似文献   

16.
春江水暖鸭先知。已经全面进入改革攻坚阶段的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深入破解发展难题,不断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那么,究竟如何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千头万绪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期以笔谈形式,刊发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举办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一组文章,以期引起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简论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张立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当前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我国18年来的市场取向改革中,我国的公有制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并没有阻...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告别20世纪,跨入21世纪之际,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社会主义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世界上的人们,尽管政治信仰不同、政治派别各异,但都十分关注社会主义的命运。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征是什么?社会主义向何处去?这些在历史上曾反复争论过的重大课题,今天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重新提出来。江泽民极为重视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不仅对已有的社会主义结论作了更加全面的概括和深化,而且大胆地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丰富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正式诞生。从那时到现在 ,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20世纪 ,社会主义已从理想变成现实 ,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 ,开辟了人类社会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但是 ,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 ,社会主义在取得长足发展和辉煌成就之后 ,从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若干国家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演变和倒退。社会主义面临着资本主义的严峻挑战。现实在人们面前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集中起来就是 :世界…  相似文献   

20.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预见未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19世纪初期世界大变局中揭开序幕,发展至今,历经苦难辉煌,进入新世纪以来又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再次迎接历史的大考。社会主义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分化为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两个派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正引领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低潮逐步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复兴两大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