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发展极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含义是,经济增长并不是在每个地区以同样的速度进行,在不同的时期,增长的势头往往集中在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而这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又一般聚集在某些地区,因此,经济增长在不同时期往往集中在不同的地区。这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集中的地区就成为发展  相似文献   

2.
欠发达地区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是受到各种资源短缺、尤其是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现代资源短缺的限制。因而设计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对策,必须把消除资源约束作为首要目标,通过正确选择经济生长点和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使欠发达地区冲出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怪圈,形成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我们认为,选择发展极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既符合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又有助于  相似文献   

3.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都是欠发达区域,对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很多学者给出了解释;本文认为由低水平的分工和专业化所导致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停滞不前影响了区域经济增长;开放经济下欠发达民族地区必须融入经济竞争的市场中,并利用其自身资源优势,在比较优势的原则下.选择有民族特色的产业作为重点优势产业发展,才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伟伟 《求索》2012,(5):8-10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是关于经济增长路径的讨论,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分阶段研究了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北地区自1952年以来经济增长差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52年至2010年,西北地区经济增长趋于发散,各省区经济增长差异扩大,分阶段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之前,经济增长趋于收敛,之后经济增长趋于发散。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变动不支持"经济增长收敛性"假说。  相似文献   

5.
一、制度短缺是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从表面上看,是资金或资本。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反复强调:“货币是第一推动力”。发展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落后地区要推进经济发展,首先要通过“资本形成”,创造自己的“发展极”,即通过投资建成项目,提高地方的经济增长能力。但是,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制度的变迁和演进是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第一生产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最根本的障碍不在于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物质因素,而在于制度短缺,既包括“正式制度”的短缺,也包括“非正…  相似文献   

6.
1983年以来,全国各地培养使用军地两用人才工作蓬勃兴起,部队向地方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一是部分两用人才短期内在农村无法开发使用,致使两用人才闲置,并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增长,技术生疏,逐渐变成无专业特长的普通人,即使用人单位需要也不愿再录用他们。二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少,且效益差,用人数量少,致使不少两用人才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给本地发展农村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三是由于…  相似文献   

7.
陈立旭 《今日浙江》2012,(15):56-57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如何加快我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事关我省未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课题。加快我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必须突破“文化瓶颈”,强化文化软实力的精神动力作用;优化我省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提升我省欠发达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发挥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的引擎功能。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推动我省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资源富集区是指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相对密集的区域。随着发达地区的自然资源不断枯竭,欠发达后发展地区自然资源相对富集的优势随之显现出来,成为各级各部门竞相关注的区域,寄予经济增长的厚望。  相似文献   

9.
贵州经济起飞的条件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经济起飞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战略难题。本文从个案分析入手,阐述了西部欠发达的贵州省未来20年将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并探讨了贵州省经济起飞的条件与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增长理论中的技术进步对于区域经济差异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是非常复杂的。文章首先分析了现代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的外溢效应与互补效应,指出在这两种机制作用下欠发达地区经济实现赶超的困境;其次分析了影响技术进步的因素与技术进步的替代效应,指出技术进步作用下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赶超增长的可能性;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培育产业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正确认识我省的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是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产物。欠发达地区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相对性、动态性和特殊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遍存在的现象,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在区域层次上,欠发达地区都是普遍存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优先的资源配置原则,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加剧区域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是:l、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谋发展。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欠发达地区要发展就必须冲破旧的传统发展观和小农思想的束缚,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的发展观.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简单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相应地把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单一标尺而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而忽…  相似文献   

13.
黄方 《今日海南》2006,(3):34-34
“十一五”开局,海南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过改革开放26年来的发展,尤其是“十五”以来,海南经济已由恢复性增长步入加速性增长阶段,经济增长步入长期良性区间。但面对发展的大好机遇,我们也要充分估计到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从海南自身因素看,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低,经济结构仍不合理,人均G D P属于中下等收入区间,海南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未来海南5年乃至10、15年的发展中,还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平衡,不仅关系着区域经济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发展开始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不仅要思考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应该反思和研究经济增长的质量.在包容增长理论①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一般框架,同时设计了一套针对县城经济的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了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指数,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49个县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质量的差距是比较大的;落后地区的首要任务依然是促进经济增长,但要注意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魏仁杰 《人民论坛》2012,(26):78-79
实体经济是是社会财富的真正载体、有效供给的真正来源、勤劳致富的真正路径。做强实体经济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坚实基础、有力保证和有效途径。要稳定经济增长,必须做强实体经济。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政府可以采取降低企业税负、良好的制度安排等方式支持实体经济,企业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杨颂 《重庆行政》2010,12(1):74-76
资金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其配置方向决定着县域经济增长的方式与质量。资金趋利性的市场化配置,就必然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流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资金趋利性的理性流向产生资金配置的结构性失衡则不利于缩小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也不利于国家西部开发经济金融政策意图及资金扶持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结合重庆市巫山县资金外流情况,  相似文献   

17.
黄彬 《求索》2005,(11)
西部经济如何配合新一轮经济增长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当前需要着力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分析新一轮经济增长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新机遇背景,继之考察和分析了新一轮经济增长给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提出必须增强西部开发对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适应性,充分利用机遇跨越式发展西部经济。  相似文献   

18.
《前进》1995,(12)
论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山西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课题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一般地讲,粗放型经济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相联系。...  相似文献   

19.
省际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是一个虽然被人忽视,但却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分析发现,这一差距比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差距还要大.在省际之间即边界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欠发达地区,既有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和行政区划方面的原因.区域经济一体化,培育或建立更多的区域中心城市,促进边缘地区的发展,以改变目前每省只有一个超大城市,而缺少大中城市的状况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解决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落脚点和关键点.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要深入分析各县域的要素禀赋,发挥比较优势;要深刻把握县域工业发展的内涵;要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