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藿苏养胃口服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藿苏养胃口服液治疗,每组疗程3个月,随访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中医临床综合疗效、单个症状疗效、胃镜下黏膜病变疗效、两组胃腺体萎缩疗效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的组织病理学积分及患者报告结局指标(patient reported outcome,PRO)量表积分。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综合疗效、胃镜下黏膜病变疗效、胃腺体萎缩疗效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胃脘胀满、胃脘隐痛、嗳气、纳弱不振、胃中嘈杂、口干口苦、短气懒言及神疲乏力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中医症状积分、病理组织学积分以及降低PRO量表的总分及其全身症状、反流、消化不良、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积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藿苏养胃口服液能明显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修复胃镜下黏膜病变,改善胃黏膜的病理组织病变,提高CAG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和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口服加减和胃方,对照组患者口服胃复春片,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其临床疗效、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比值(pepsinogen Ⅰ/Ⅱ ratio,PGR)、胃泌素17(gastrin 17,G17)水平、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积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饱胀、纳差、疲乏、气短懒言、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GⅠ、PGR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胃方能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理及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药序贯治疗方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共脱落6例,最终试验组43例,对照组41例)。试验组患者分阶段先后口服疏肝健脾利湿汤剂、参术益肠丸,对照组患者口服单剂马来酸曲美布汀片,两组疗程均为6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末和6周末的症状总积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末,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后两组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胀、排便紧迫感和黏液便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试验组大便性状和黏液便积分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末和治疗6周末,试验组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症状总积分均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药序贯治疗方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且起效快、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IBS-D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腹泻、腹痛、口渴、小便短黄、肛门灼热积分和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腹泻积分和总积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SF-12)总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加味葛根芩连汤能改善IBS-D脾胃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紫参颗粒治疗肾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用紫参颗粒治疗)和对照组(用尼尔雌醇治疗),每组30例.观察临床总疗效及主要症状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检测性激素水平.结果:两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头晕目眩、尿频、少寐、虚烦的症状积分下降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参颗粒对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疗效,对头晕目眩、尿频、少寐、虚烦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尼尔雌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新安鼻渊方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5例鼻窦炎患者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口服新安鼻渊方,对照组患者服用藿胆丸。14 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症状总积分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症状总积分下降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肺经蕴热证疗效、胆腑郁热证疗效及其总体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新安鼻渊方对胆腑郁热和肺经蕴热型鼻窦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贞芪益肾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兼湿热证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方法 ,治疗组 2 8例患者服用贞芪益肾颗粒加空白模拟片 ,对照组 2 6例患者服用肾炎康复片加空白模拟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尿蛋白及尿红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82 .1% ,尿蛋白总有效率为 85 .7% ;对照组均为 6 5 .4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尿红细胞总有效率为 6 8.8% ,对照组为 6 1.5 % ,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值治疗后均明显下降 (P <0 .0 1) ,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P <0 .0 5 )。结论 :贞芪益肾颗粒能明显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兼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降低尿中蛋白和红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越鞠升降汤治疗经前期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经前期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越鞠升降汤治疗,对照组以逍遥丸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疗效,观察中医症状改善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抑郁疗效和临床症状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抑郁和临床症状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越鞠升降汤治疗经前期抑郁疗效明显,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伤食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治疗)和对照组(蒙脱石散和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每组30例,治疗1个疗程(3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大便次数、质地、性状积分,以及主症积分和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大便质地、性状积分,以及主症积分和总积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改善小儿伤食泻的临床症状,但推拿疗法优于药物(蒙脱石散和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脘腹痞满方面改善明显,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复方真武冲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复方真武冲剂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浆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LVE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血浆BNP水平和升高LVEF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合用复方真武冲剂可提高CHF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活血通脉颗粒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栓弹力图K值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0例PV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羟基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脉颗粒。治疗6个月后,观察和比较两组PV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外周血象及血栓弹力图K值。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常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栓弹力图K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升高至正常值范围,其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通脉颗粒可明显改善PV患者中医证候及外周血象,并通过诱导血小板表面受体表达,改善PV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清肾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脂代谢异常湿热证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CKD合并脂代谢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口服,8周为1个疗程。采用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评价治疗前后肾功能改善情况;采用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 C)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脂代谢相关指标变化,采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功能状态及炎症反应,并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TG、Hcy、CRP水平显著降低,eGFR、HDL- C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SCr、BUN、TG、Hcy、CRP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eGFR、HDL- C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改善CKD患者肾功能、脂代谢及微炎症状态,有利于保护血管,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蓉黄益肾解毒颗粒对非透析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非透析CRF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及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蓉黄益肾解毒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SCr、BUN、CysC、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CysC、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Cr、BUN、CysC、Hcy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蓉黄益肾解毒颗粒能明显改善非透析CRF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刺血拔罐联合蛇伤冲剂治疗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蛇咬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刺血拔罐和内服蛇伤冲剂,评估患肢肿胀、疼痛消失时间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胀、疼痛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s-CRP、IL-6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hs-CRP降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刺血拔罐联合蛇伤冲剂内服可以改善蛇咬伤后肿胀、疼痛的症状,降低血清hs-CRP、IL-6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芪黄健脾滋肾颗粒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SLE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硫酸羟氯喹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芪黄健脾滋肾颗粒口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狼疮生活质量(lupus quality of life,Lupus QOL)量表评分、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和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24 h尿蛋白(24 hour urine protein,24hUP)、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IgM、IgA及血清补体(complement,C)3、C4水平。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LEDAI、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5),NLR、24hUP、IgG、IgM、Ig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减少或降低程度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Lupus QOL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C3、C4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增加或升高程度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芪黄健脾滋肾颗粒治疗SLE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接受《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标准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稳心颗粒组130例和对照组134例。患者随访2年,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死亡率和累计生存率。结果 两组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心颗粒组因心力衰竭恶化死亡率和因心力衰竭恶化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稳心颗粒组因心力衰竭恶化和因心力衰竭恶化再入院的累计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因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于指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可以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恶化相关的死亡率,但稳心颗粒未能显著减少全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学疗法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癌胚抗原(carcinoma embryo antigen, CEA)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 CRF)评分,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30(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 core 30, QLQ- C30)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近期肿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CEA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CEA水平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5),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F总分及行为、躯体、认知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躯体评分显著增加(P<0.05)。两组基于QLQ- C30评分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乏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学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降低化学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耳穴埋豆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埋豆,药物组采用麻仁丸口服,治疗15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及治疗停止2周随访时分别观察患者的便秘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胃肠疾病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2周后随访的积分与治疗前比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证候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埋豆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