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主义在20世纪走过艰难曲折的道路,既经历过凯歌行进的辉煌胜利,又遭到过令人痛心的重大挫折。如果说社会主义制度在20世纪上半期处于从理论变为现实并从一国向多国发展的时期,那么它在20世纪下半期则进入改革的探索时期。十月革命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苏联在不长的时间内,把原先经济文化落后的沙皇俄国改造成一个具有强大的工业、农业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工人阶级获得很高的政治地位、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成就是不能否定的。但是,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思想在拉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众多的信奉者,相关实践丰富多彩.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该地区的社会主义思想出现新的重大发展.一批政治立场相对激进的左派理论家和政治家在考察拉美发展状况、分析资本主义弊病和总结传统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21世纪社会主义",并把它视为解决一国政治经济问题、探索新发展道路的指导理论."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及相关实践不仅对拉美的政治走向、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和制度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古共"六大"与古巴经济模式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59年初革命胜利以来,古巴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几次变化.革命胜利后初期,古巴进行了一系列经济社会民主改革,并很快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70年代初,古巴采用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并同苏联东欧实行经济一体化.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古巴调整了经济模式,通过变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自2008年劳尔·卡斯特罗接替菲德尔·卡斯特罗担任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和部长会议主席以来,古巴进一步调整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模式,采取了一些称之为"更新"经济模式的变革措施.古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2011年4月古共"六大"的召开和"六大"所通过的<党和革命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纲要>将对古巴经济和社会模式的"更新"起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日本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而且是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日本是资本发达国家,中国则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经济合作如能进一步加强的话,必定会对整个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发生重大的影响。现在,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个人看法。一、中日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中日两国尽管社会、经济制度不同,但自1972年建交以来,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两国的友好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我们共同确定了“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的原则来指导两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苏联的解体震惊了全世界。一个有着近70年历史、与西方抗衡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大国为什么在转瞬间土崩瓦解?其根本原因何在?这无疑是20世纪留给人们的"历史之谜"。对此,不少专家学者从民族问题与民族矛盾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解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地区的政治剧变使世界上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数量锐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如今苏联解体已经20余年,但国内外在有关"苏联解体原因和后果"等问题上的争论仍十分激烈。苏东剧变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为保持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有必要深入总结苏共失败的历史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共产党"掌好  相似文献   

7.
沈尤佳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1):17-22,79,80
迈克尔·A.勒博维茨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名誉教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理论顾问,他的学术思想构成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他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理解马克思的全部的社会主义思想要义,将生产场所的自我管理和社区的自治、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满足公共社区需要和公共意图归纳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三个核心要素,并认为每一要素都是在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人的潜能的可靠途径。三个核心要素的同时发生是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不受资本主义传染、关上资本主义复辟大门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是直接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阐发的,但它应当被看作是对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尤其是20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科学总结后所得出的真理性结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考察苏联兴亡的历程可以看出:当苏联共产党比较好地坚持、贯彻了"三个代表"的时候,苏联就兴起、壮大;而当苏联共产党对"三个代表"坚持得不好、贯彻得不力、甚至出现背离的时候,苏联便趋向衰落、走向灭亡.换言之,由于在实践"三个代表"方面苏联共产党有始无终,有头无尾,致使苏联先兴后亡.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5日,越共中央十届七次会议作出关于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以下简称"三农")的第26号决议.这个决议是在越南革新开放进行20多年后,关于"三农"问题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决议.从越南建国和卫国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发展、进步和繁荣离不开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发展.发展农业、农村,提高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是一项战略任务,是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稳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季诺维也夫在有关著作中正确地阐述了列宁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思想,阐述了列宁关于俄国不能单独一国取得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思想。同时提出,列宁对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最终胜利充满信心。可是季诺维也夫没有找到和援引列宁关于单独一国不能取得社会主义胜利(包括最终胜利)的最重要的材料,没有发现和论证列宁晚年的一个重要思想,即俄国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而且他夸大了列宁主义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期担任孟席斯内阁部长、后出任澳大利亚驻美大使的霍华德·比尔指出:“印度尼西亚是我们第一关注的国家。澳大利亚政府没有在公开场合更多谈论对这个新独立国家感兴趣的程度,但是,在我们考虑问题和制定外交政策时,从来没有把印尼的问题搁在次要位置。”  相似文献   

12.
13.
方旭飞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5):23-26,80
在2012年7月的大选中,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候选人培尼亚·涅托当选总统。在竞选纲领中,培尼亚·涅托宣称要建设一个更安全、更繁荣和更平等的墨西哥,承诺任内将加强民生建设,推行社保、劳工和教育三大改革,实现社保全民覆盖、改善公共安全形势。涅托政府未来6年面临如何刺激经济增长、改善社会平等和公共安全形势以及革命制度党本身改革等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影响革命制度党未来的执政效果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Unionist politicians have argued that Republican political violence on the Irish border, during both the partition of Ireland and more recent Northern Ireland conflict, constituted ethnic cleansing and genocide against the Protestant/Unionist community in those areas. These views have been bolstered by an increasingly ambivalent scholarly literature that has failed to adequately question the accuracy of these claims. This article interrogates the ethnic cleansing/genocide narrative by analysing Republican violence during the 1920s and the 1970s. Drawing from a wide range of theoretical literature and archival sources, it demonstrates that Republican violence fell far short of either ethnic cleansing or genocide, (in part) as a result of the perpetrators’ self-imposed ideological constraints. It also defines a new interpretive concept for the study of violence: functional sectarianism. This concept is designed to move scholarly discussion of political and sectarian violence beyond the highly politicised and moral cul-de-sacs that have heretofore characterised the debate, and has implication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political violence beyond Ireland.  相似文献   

15.
论印度对俄政策的态势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印俄关系是印苏关系的继承和发展 ,围绕国内需求、地区安全和大国关系三个层面展开 ,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 ,印度调整了态势 ,完成了从“盟友”到“伙伴”的过渡。“9·11”后印度抓住机遇 ,推进与俄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同时奉行积极的对美政策 ,获得左右逢源的地位 ,为印度跃上大国舞台创造了条件 ,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中不容忽视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以来,越南货币贬值不断加剧.越南盾的贬值在利好本国出口的同时也影响到周边国家的出口贸易,加剧出口竞争.越南货币贬值对中国的影响利弊并存,对此,中国应有积极的应对:加强宏观调控,以控制通胀;增强汇率弹性,以稳定币值;保持股市、楼市的稳健发展,以控制资产价格过快上涨;承担国际责任,以防越南货币贬值的传导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合作社思想在俄国的传播经历了从空想走向现实的过程,19世纪60年代的大改革为合作社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自1865年第一个合作社建立之日起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合作社运动可分为四个阶段。随着合作社运动的展开,政府开始参与合作社活动、向其提供指导与扶植,同时也通过行政力量对它的发展进行严厉监控,究其实质是要掌控合作社运动的领导权。这严重违背了合作社的独立、自主原则,导致二者间矛盾不断。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从合作社基层组织到合作社联盟、再到全俄合作社委员会的合作社体制已初步建立。合作社活动在经济、文化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它也存在很多不足。  相似文献   

18.
19.
former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Yasuhiro Nakasone once said that "Japan was a country without strategies." This is not entirely true.Japan has had many definite and stubborn n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various periods of its history. For instance, Japan launched th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foreign countries, occupied China, and attacked America. Japan also has a clear present national strategy to revive Japa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Shinzo Abe.  相似文献   

20.
Recently some revisionist historians have contested the evidential basis for the argument put forward by their post-revisionist colleagues that the growth of the German mercantile marine, most particularly ships capable of being transformed into armed commerce raiders, was viewed with alarm in the British Admiralty and played a significant part in shaping British naval policy before 1914. Looking in detail at their reasoning, this assessment demonstrates that the rejection of this argument is based upon a faulty and in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documentary record. Moreover, it is driven by a desire to defend the thesis that they have previously articulated that the expansion of German maritime power played a limited role in British defence policy before 1914. However, their objections do not withstand detailed scrutiny. Whatever might have been the British view of the long-term threat posed by Russia and France, Germany’s growing strength, including in merchant shipping, loomed large as a security problem in the decade and a half before 1914. The wartime activities of German commerce raiders, notably the Kronprinz Wilhelm, suggest that fears of a German commerce war were entirely ration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