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实行抗战教育政策,强调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主张进行教育改革。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体现了抗战时期的教育时代性、全民族抗战背景下的教育群众性以及为了抗战胜利目的教育目的明确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1970年8月,经毛泽东批准,斯诺携夫人实现了第三次访问新中国的愿望。前两次访华,斯诺实地了解了中国人民在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后所取得的成就。他回国后在美国进行了38次演说,一直殷勤地向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中国。他自费拍摄了记录影片《四分之一的人类》,并写成《大河彼岸:今日红色中国》一书,向美国各界介绍"红色中国"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4)
毛泽东抗战军事思想博大精深,贯穿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对个人及群体人格以及战争各方心理特点的分析来探究抗战时期各方社会行为背后的思想根源,以此来阐述毛泽东抗战军事思想得以发挥正确指导作用的历史应然性。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在抗战时期正确运用毛泽东战略思想之贡献黄德润,王影聪,易红兵,李昌明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志是党和军队的重要负责人之一。邓小平同志在抗战期间.正确地运用毛泽东战略思想.大胆地实践,为丰富毛泽东思想宝库,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5.
(续上期)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游泳池的书房会见了斯诺和他的妻子。毛泽东和外国人谈话,仍然表现出他坦诚的品格。当斯诺赞扬中国人不反对节育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时,毛泽东毫不掩饰地说:"你这个人受骗啦!"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5)
朝鲜战争已结束60余年,国内外研究这一问题的学者们,针对毛泽东出兵朝鲜决策的原因按不同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围绕中国国家利益;从地缘与战争实况;中、苏、朝关系及中美关系三个方面入手,对影响毛泽东抗美援朝决策的主要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同时对《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一书中的部分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以期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进而得出更加客观和接近历史真相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许多指示,有些指示脱离了中国的实际,从而造成了一些错误的发生。在经历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延安整风运动之后,毛泽东的独立自主原则得到了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也意味着毛泽东思想得到了确立和拥护。独立自主原则的形成不仅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更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桂林抗战文化城"在抗战时期成为一道耀眼的景观,而在今天,它仍然具有当下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从再现辉煌历史成就、成为城市响亮名片以及提供参考借鉴三个方面对"桂林抗战文化城"所具有的当下意义进行探讨,以期对"桂林抗战文化城"之现今价值与意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将其所具有的精神及现代意义用于桂林未来发展与建设。  相似文献   

9.
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进入党的中央领导核心,但在毛泽东领导地位形成过程中,曾遇到过三次大的挑战:一是遵义会议后的林彪"上书";二是一、四方面汇合后的张国焘"夺权";三是王明回国后的"全面抗战"。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9)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谋事要实思想的集中体现。全面分析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矛盾,提出持久战的根据,有力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体现了毛泽东的前瞻谋事。科学预见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进行持久战的战略战术,号召人民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体现了毛泽东的务实谋事。《论持久战》生动地展现了毛泽东的谋事要实思想,不仅对抗战起了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在当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9)
抗战时期,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南方局依托苏联驻华机构与苏联在政治宣传、军事情报、文化活动等方面交往合作,加强了中共中央与苏联之间的联络,争取苏联对中共和中国抗战的理解与支持,增强中国抗战力量,从而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的社会实际和革命实际,为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进行了艰苦探索,这些探索初步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三篇经典文献为考察依据,深入探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方面做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9月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举国抗战高潮中,延安军民于1938年3月12日集会,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毛泽东撰拟三副对联,由郭化若书写,悬挂在大会会场。其中一副对联写道: 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对联巧妙而生动地写出了孙中山主张的国共合作政策及其基础,内容深刻,通俗易懂。 毛泽东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回忆当年在广东见到孙中山。20年代初,孙中山接受苏联和中国共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翦伯赞、吕振羽等的史学理论研究,促进了我国马克主义史学的发展,为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和全面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就抗战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叶介甫 《民主》2014,(7):46-50
<正>今年8月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笔者收集整理了邓小平与党外人士交往的故事献给读者。三次"点将"荣毅仁邓小平和荣毅仁的交往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虽然不算太早,但邓小平对荣毅仁是比较了解的:解放上海时,荣毅仁坚持留下来支持革命;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响应党的政策,让申新各厂支援国民经济恢复;抗美援朝期间,积极捐献飞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全部企业拿出来和国家合营,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起了积极的带头作用。荣毅仁的这些爱国行动,邓小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次,毛泽东主席要选用几位党  相似文献   

16.
马进进  王炫 《学理论》2009,(25):21-22
政党的政治影响力是政党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它和政党硬实力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强,带动了党的硬实力迅速发展。本文依据史实,比较了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表现,从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正确的抗战军事战略和在根据地推行民主政治三个方面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影响力增强的历史经验,以期对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中国共产党硬实力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10)
探究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一把钥匙,对于做好当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延安时期,毛泽东坚持传统文化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原则;此外,毛泽东一方面采取了对文化作基本功能划分的方法;另一方面采取了对文化进行内容和形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中美双方只有破解心结,真正"读懂"彼此,才能切实建立起"新型大国关系"的政治基础,走出中美关系的一片新天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对美国的国事访问,给美国政界和人民留下深刻印象,使美国和世界又一次重新认识了中国,给持续紧张的中美关系打上了一个休止符,世界可以说是松了口气。  相似文献   

19.
郭婷婷 《学理论》2010,(27):25-26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并明确把它当做一个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来对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之前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经历提供的经验与教训;毛泽东等的正确路线在全党地确立所提供的政治保障;斗争的复杂性要求的实践需求;学术的中国化以及党理论水平提高所奠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民生状况严重恶化。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在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探索出独具特色、适应抗战需要的民生建设新路子。当前,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应将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努力开创民生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