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云南大理有这样一位保安大队长,有人说他威严,令队员们自觉守法敬业;有人说他和善,让队员们感到无比温暖;有人说他是铁打身,从来不知疲倦;还有的人说他是“智多星”,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他……他就是大理志昂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保安人防部大队长欧昌荣。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保安行业是男人拼搏的天地,其实不然,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东城分公司女子保安队的保安"姊妹花"就不这样认为,"当保安员,我们也是好样的,一样能干得出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保安》2009,(7):30-31
标兵老乔的名字在焦作保安队伍中可以说是赫赫有名。与乔山河未曾谋面之前,常听了解他的队员这样谈起他:有说他平凡朴实的;有说他不显山露水的;有说他工作认真负责的;有说他热心待人的;有说他机灵聪明的……当笔者真正见到乔山河时,发现真实的人物与脑海中的想象基本吻合,接触久了,更添了些许憨厚可爱的印象。没错,这就是参加保安工作11年,被焦作保安服务总  相似文献   

4.
张旭 《中国保安》2008,(5):60-61
保安工作的单调和辛苦是众所皆知的,有人只将它当成赚钱糊口的活儿,也有人把它当成一个使命、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中山市"职工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杨钦战从当上保安员的那一天起就选择了后者,并一直奋斗在保安教育前线。他说:"培训保安骨干就是我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这个年轻的大学生,曾经也有执着的未来狂想,大学初期他梦想闯荡世界网坛,成就与天王费德勒一般的梦幻事业;曾经他也有实际的人生规划,计划毕业后成为一名体育教师,甚至教师资格证已经斩获在手。但一次偶然的到中山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实习、体验了该公司的规模化管理、多元化发展以及企业文化后,却最终选择了从事保安工作,他就是中山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保安支队副中队长叶水林。在当下社会各阶层人心中,当保安不算是一个体面的选择,何况是曾经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大学生从事保安工作往往被认为是大材小用,所谓"高学历低就业"。然而,叶水  相似文献   

6.
一个被派到重庆市农业银行江北观音桥支行的保安“老兵”,刚到支行几个月就干了一件大好事,成了重庆保安队伍中的“名人”,当被媒体采访时,他却憨憨一笑,说这是自己应该做的,是自己的职责。他就是重庆市江北区保安服务公司的一员,吴从贵.  相似文献   

7.
本刊在第7期刊登了《朱良玉:保安状元一路走来》一文,一经刊出,便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有读者说,朱良玉的成功在于他的目标踏实,而且切合实际:有读者认为,任周围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朱良玉却没有放弃过,他那份对保安行业的执着与热爱让人感动;也有读者提到,朱良玉用刻苦努力和坚忍不拔,向人们佐证了"平凡可以奋斗出成功"的事实。在保安岗位坚守16载,未曾放弃;自学取得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未曾放弃;历任班长、队长、项目部经理、总经理助理,同样未曾放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保安员"、"全国十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等荣誉正是  相似文献   

8.
谁来当保安!     
马剑 《中国保安》2008,(4):21-24
"做保安,啥都没有,不做!"老刘说。北京六里桥附近一处自发形成的外来务工聚集点,每天早上五点钟便已经有人在这里等候,三五成群的坐在马路牙子上,这些人的希望只有一个,就是马上能有人把自己招去做工。就在这个聚集点的附近长期设立着一家专门招收保安的门脸房,打工者却少有问津。老刘已经连续第二天来这里等活,年龄不到四十的他,在北京打工5年,光从口音上已经很难分辨出他是个南方人。听到记者的提问,老刘断然做出回答,原来老刘先前做过保安。记者所居住的小区门口,两三个月就换一次新面孔,出于职业本能,随意问了一名保安员,"我是新来的,先前站岗的保安跳槽了!"那名保安答道。招保安难,"走马灯似的换人"是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日,记者到北京、河北两地对服务行业部分从业者进行职业调查,以期能对保安行业的经营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徐道广 《中国保安》2008,(12):66-67
人生会面对许多的选择与取舍,大多数人的选择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当今社会,保安这个行业还不被社会所看好、收入也不高,他却钟爱着这个职业,而且一干就是十七个年头,就连妻子也说他傻,劝他换个职业学门手艺。可最后,连妻子也被他同化了,拉进了保安队伍,成了一名保安队员。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保安的工  相似文献   

10.
策划人语: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撑起地球。"在基层保安工作中,要想做好保安班队的管理,同样也需要这样的一个支点,即队伍管理者所使用的工作策略与方法。没有谋略的经营管理不会有长远的发展,每个岗位领导者都深谙此理。基层班队长接触保安工作的时间较长,他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很多保安工作的经验与方法。为了能够将这些有益的经验,与更多保安从业者分享,进一步促进基层保安班队建设,本于特别开设了"我的谋略"栏目,希望能够借此平台,告诉广大保安基层管理者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队伍管理者、怎样去制定班队纪律实施队伍管理、怎样提高保安班队的工作效率、怎样加强队员的业务学习和素质训练……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这些管理经验为更多人所用、发挥更大的价值。本期"我的谋略"栏目,将为您讲述北京和沈阳两位保安队长的工作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最近读到《中国保安》杂志里的一篇文章,很有感触!文章的题目是《朱良玉:保安状元一路走来》。朱良玉从一名普通保安员做起,历任中队长、大队长、项目部经理、总经理助理,这块璞玉在十六年的保安生涯中焕发了光彩;与此同时,他通过自学考试先后取得专科、本科学历,并考取研究生。他成为保安行业的一个"传奇",而且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作为一名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  相似文献   

12.
贾长斌 《中国保安》2012,(22):41-43
保安从业单位如何满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企事业单位自身的安全需求,保安服务质量是关键,而保安服务质量的唯一保证就是保安服务能力。应该说,保安服务能力是直接影响保安从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㈣时也是检验一个保安从业单位能否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得到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3.
赖先发生 《中国保安》2014,(16):129-131
在厦门市湖里保安服务公司有这样一位大队长,有人说他威严,令队员们自觉遵纪守法;有人说他和善,让队员们感到无比温暖;有人说他是铁打身,从不知疲倦;有人说他是“智多星”,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他,他就是福建省厦门市湖里保安服务公司交通协警大队大队长万兰清。在21年的保安生涯中,万兰清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但是,他在管理保安队伍、确保客户单位安全、维护保安荣誉中却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充沛的精力、超强的能力和厚重的亲和力,得到了公司领导与客户单位的高度信任和赞扬,以及保安员们的敬佩。多年来,他先后5次被评为福建省、厦门市“优秀保安员”。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骑自行车,车的前后都要有反光灯。我的自行车前头的反光灯是白色的,后头的是红色的。刚开始我不戴头盔,后来进出学校,学校里的保安说应该戴头盔,我才弄了个头盔戴上。这个头盔是塑料做的,白颜色,外面套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布罩作为装饰。一天,我在街上骑自行车,被一老美拦住了。他说他是警察,现在不在岗上,所以没有穿警服,但他说他仍然可以给我开罚单……我很纳闷:我的车有反光灯,我也戴了头盔,还有什么问题?他说,你这个头盔不合格。自行车头盔外面应该有硬塑料罩。这样即使摔倒了,头盔在地面上的摩擦力小,骑车人如果头先着地可以随着惯…  相似文献   

15.
王涛 《中国保安》2004,(16):15-18
1995年3月,一个刚满20岁的小伙子离开家乡湖北麻城,来到深圳这个陌生的都市。从对保安工作的一无所知,到如今当上大队长、领导几百名保安队员。九年间,他用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奋斗为自己赢得了一片天地——他就是蛇口保安服务公司护卫三部副大队长汪先胜。汪先胜的成功让记者认识到了奋斗对于一个人事业的重要性。保安大队长,说他官小其实也不小,数百名保安员都等着他的命令,一个错误的决定就可能造成负面影响;说他官大却又不大,他上面有部门经理、总经理,但公司工作部署的上传下达却离不开他。确切地说,大队长就处在这样一个中间位置,如何做好工作,让领导和队员都满意,是汪先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渐渐地,他懂得了一个道理:要让对方尊重自己,必先尊重对方。工作中务求扎实,生活中简单为宜,成了汪先胜为人处事的准则。在和队员谈起汪队长时,科键中队刘志雄班长对记者这样说道:“汪队长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和队员的感情特别好,可他也有自己的遗憾……”  相似文献   

16.
当下,在保安业呼声最高的应该是改革了,保安立法也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老总们似乎都在"静观其变",期待保安立法的出台、保安体制的变革,会给个人和公司带来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河北分公司保安班长蒋爱昆,干保安工作十年如一日,他不但是保安服务公司最稳定的骨干力量之一,而且他的一家三口也同时在保安公司当保安员,大家都说他们是“保安之家”。1996年,下岗给蒋爱昆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也给他一家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迷茫中,一个偶然的机会,蒋爱昆看到了天津市保安服务总公司的招聘简章,他顿觉眼前一亮,毅然到天津保安河北分公司当了一名保安员。蒋爱昆深深知道,保安员的工作是清贫、枯燥的;同时他也懂得,保安员的工作是光荣而神圣的。在自己灰心失望的时候,是保安员的工作,给自己带…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5,(9)
<正>蓝天野曾决意不写回忆录,却没能守住誓言。回首烟雨平生,有顺风顺水,也有坎坷崎岖,他只想如实记下依稀路程,"是否有不当说,说得不当?"毕竟真话也会伤人。但蓝天野说,自己一定不伪谎。只是,他有时也会问自己,"真的有必要写这么一本书吗?"2011年春天,蓝天野赴了冀中同乡张和平的一次"鸿门宴"。一日,北京人艺马欣书记电话他,说张和平院长请他和夫人狄辛,以及朱旭、宋雪如老两口吃饭。四位老人如约而至。几位人艺领导也  相似文献   

19.
陈军 《中国保安》2006,(13):44-45
有人说他傻,工厂的正式工作不去干,却执意走进了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低的保安行业;也有人说他不值,为了保安工作竟与妻子离了婚。但他却说,无论做什么,我只想做个看得起自己的人。他,就是陕西省宝鸡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保安中队长祁刚。1996年5月,从武警部队退伍的祁刚本可以进入当地的一家工厂工作,此时,他得知陕西省宝鸡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正面向社会公开招收保安员的消息后,便去报了名,经过政审、文化课考试、面试和体检,他以优异成绩被正式录取。当时,和他一起退伍的几位好朋友听说祁刚要去当保安,都劝他说保安社会地位低,待遇不高,工作单调乏…  相似文献   

20.
王学泰 《传承》2008,(21):38-40
毛泽东同志曾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看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是中医中药,一个是中国饭菜。饮食也是文化。"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特征都在饮食文化中有所反映,如"天人合一"说,"阴阳五行"说,"中和为美"说,以及重"道"轻"器"、注重领悟、忽视实证、不确定性等,都渗透在饮食心态、进食习俗和烹饪原则之中。一个异质文化的人通过饮食甚至通过与中国人一起进食,持之日久都会对中国文化有些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