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表现饮食的内容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食中有文化,文化中有饮食,互为表里,密不可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味"论诗、诗味交融就是从饮食文化到文化饮食双向交流、相互重构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2.
郑群 《创造》2007,(1):64-65
中国人善于在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和道德评价标准,"忠"与人的修养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要求,"忠"又与其他的价值要求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的价值文化。在所有的价值规范中,"忠"既是一种最基本的要求,又是最高的精神价值存在,对一些人的敬仰乃至神化的关键一点就是其对"忠"的践行。"忠"是人人都必须遵循的标准,包括最高统治者,所以"忠"的主体和客体有时也要发生相互转化,应该说,这是中国"忠"文化的一大特点。而也正是由于"忠"本身的独特,使其构成了中国精神的重要内核。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语境下文化概念的多义性据学者研究,"文化"是一个来自于西方的含义极广的概念。在我国古汉语中,"文化"本义是指"文治"与"教化",与今天使用的文化概念相去甚远。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化"(Culture)一词是个舶来  相似文献   

5.
观点看法     
《观察与思考》2011,(6):8-9
<正>我很反感有些人,本来中文说得好好的,却时不时蹦出一句英文来。—5月14日,有"诗人外交家"之称的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在武汉出席一讲座时表示:中国是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大国,中国人要坚持自己的文化,"动不动就‘out了’,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10日《理论动态》刊登中央党校教授许全兴的文章指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我们一定要十分警惕中国传统文化中某些消极因素对马克思主义的渗入。做到这一点的重要前提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要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实事求是的认识,要防止以实用主义态度对待历史文化,防止把糟粕当精华,防止在一种倾向下掩盖着另一种倾向。文章说,"天下为公"、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化的红色性质、内涵、外延和效果正在引起思想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杭州湾文化"概念的问世可以解释和诠释现代中国红色文化的奥秘和奥妙。但对"杭州湾文化"概念及其内涵至今还缺乏一种系统和全面及其精准的学术表达。现代中国红色文化其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种子"与"杭州湾文化"的"文化土壤"和"文化氛围"结合的产物。但"杭州湾文化"一直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和整体的概念被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注意。这与陆地思维还在主宰中国人的思想有关。"杭州湾文化"不仅是中国和世界最早的文化,而且也是中国最现实最有力的文化。人类至今经过7000年发展的几乎各种文明形态都在这个区域进行过沉淀,并且至今还在散发一种新型的、现代的、创新的文化力量。这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以杭州湾为中心和核心并且围绕杭州湾所形成的"杭州湾文化"的内涵和机理进行系统挖掘、有机梳理、整体表述和综合发力。  相似文献   

8.
范立强 《当代广西》2013,(17):30-30
"来中国之前,我说汉语非常结巴。在中国‘修炼’5个月后,中文才慢慢流利起来。"泰国留学生谢雨(中文名)兴奋地说,常和中国朋友聊天、吃饭、玩耍,是自己学好中文的"秘籍"。今年3月,泰国碧武里大学中文专业大二学生谢雨,和她的10名泰国同班同学一道暂别母校,以交换生的身份走进了广西民族大学,"安家"南宁10个月,潜心学习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梦鸽 《乡音》2012,(12):50-50
"中国元素"已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中国元素"的精彩绽放,不仅让国人为之兴奋骄傲,更让世界为之赞叹和痴迷。诚然,有一种不可争辩的事实,当世界经济离不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时,世界文明也离不开中国文化。孕育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将会为中国品牌走  相似文献   

10.
姚伟钧 《人民论坛》2023,(7):110-112
饮食是人类基本的生活需要,由此产生的生活美学,是考察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源泉。自古以来,中国先民不仅创造了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更涵养了底蕴深厚的美食文化,其中蕴含的生活美学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无论是美食命名、食材选择,还是烹调方法、饮食礼制等方面,古代饮食都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美学特征,其中诸多审美观念及其实践对现代饮食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呀诺达"是海南话,海南当地人都知道,"呀诺达"是指"一二三"。但在海南北纬18度的一片热带雨林中,"呀诺达"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文化内涵。"呀"表示创新,"诺"表示承诺,"达"表示践行。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董事长张涛说,"呀诺达"是对雨林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定位,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态度。2014年初夏,缘聚光明日报《博览群书》杂志和海峡两岸(海南)文化交流联合会组织的读书会活动,记者走进这片神奇的热带雨林,探寻"呀诺达"精神所创造出来的生态魅力、人文传奇。  相似文献   

12.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12,(19):61-61
从古至今,读书在咱们中国都是个微妙的事情。国家要大治,首先号召书生"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于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国家要大乱,书生往往成为首当其冲被迫害的对象,"焚书坑儒"使文化走向专制,"文化大革命"使全社会走向极端反智。在这样一种矛盾的逻辑氛围中,"书生气"就容易成为遭灾罹祸的"莫名之气"。一个人就  相似文献   

13.
60年中国文化发展的十个融合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文化有了辉煌的发展,这种发展也可以说是曲折的发展,应该说是一种曲折、发展、再曲折、再发展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经验也有教训,但总的来说,这60年来的发展成就是辉煌的、前所未有的。我把这个辉煌概括为"十个融合":  相似文献   

14.
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熟知的传统文化节日,其文化内涵几千年来源远流长,非只言片语能道得清、说得明。笔者先简单分析一下春运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稳  曹宏 《观察与思考》2014,(10):39-4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在文化全球化冲击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遭遇到风险。这种风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中原创力薄弱;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世界共享"。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重视培育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感,重视文化生态的维护,以应对和解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民俗是影视作品表征本土文化的重要层面。"摆龙门阵"、饮食与酒"和"赶场与泡茶馆"是三种重要的巴蜀民俗,它们在本土文化表征中具有重要作用。"摆龙门阵"民俗文化对影视作品的影响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饮食与酒"民俗作为重要的剧作元素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有效的开掘和利用,而"赶场与泡茶馆"作为特有的社交方式具有民俗学的深层内涵,反映到影视作品中成为表征本土文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长江 《创造》2007,(4):131-133
在中国语言中,"文化"是一个很高雅的词.人们把通古晓今、满腹经纶看作是"有文化"的体现,把掌握学问、从事知识传播的学者、专家叫做"文化人".因此,像"文化"这样深奥的研究课题,颇有令人望而却步之感.  相似文献   

18.
翟启航 《乡音》2013,(11):48-48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档节目叫"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使我感触很深。参赛选手都是从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中选拔上来的。看着主持人说出的一个个词语让我这个自认为语文基础不错的人感到汗颜。让人惊讶的是节目中对那些场外成人的实时调查,很多词语场外的听写正确率居然是零。于是我在同学、家人及朋友中做了一个对汉字及汉文化认知程度的小范围调查,调查结果使我感到,现在人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认知的缺失和当今社会快餐文化或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首先要定义什么是台州文化,台州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大家都说是山海文化,是山的硬气、水的灵气、海的大气。这样说对吗?当然是对的。但这几个"气"放到中国沿海有山的城市都是适用的,缺少独特性。为此,张鸿铭书记在最近的讲话中又增加了"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和气",这样就有地方特色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如何用一根主线把这四个不  相似文献   

20.
陈炎  张艳华 《思想战线》2004,30(2):41-46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质,使得华夏先民在进入文明社会的过程中完好地保存了氏族社会遗传下来的家族血缘关系。这种关系在后来的中国文化中,至少起到了三个方面的作用:在政治制度上,"国"即为放大了的"家","君君臣臣"即为放大了的"父父子子",这种状况容易巩固超稳定的封建社会秩序,但却很难建立起有利于民主政体的公民社会;在行为准则上,"仁爱"代替了"博爱","礼教"代替了"法权",这种状况容易形成社会成员的自我约束力和社会群体的自我凝聚力,但却很难建立起有利于商品生产的契约关系;在信仰方式上,"人人关系"代替了"人神关系","宗法文化"代替了"宗教文化",这种状况容易造成复杂的人际纠葛,但却很难陷入非理性的宗教迷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