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庭在德国社会法中扮演着复杂的多重角色。自19世纪末起国家以社会法介入家庭这一私人生活领域,影响了家庭形式的变迁,加深了国家与家庭之间的相互依赖,家庭政策的任务也在持续进行调整。德国当前家庭福利政策的核心议题是如何提高人口出生率和开展老年护理,本文即围绕德国应对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的措施展开介绍与讨论。由于德国家庭政策与其他社会政策之间存在复杂的重叠与冲突,对德国家庭政策的实际作用进行评估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2.
德国和意大利的福利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深受基督教民主主义影响的欧洲大陆模式上的,强调以家庭为主的社会保障。但在近十多年里,两国在以家庭政策为代表的社会政策领域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本文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对两国的这一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社会经济压力能否对社会福利政策的延续或改变起作用,在于政治参与者是否达成认知上的趋同,从而把握住决定性的时机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3.
德国政府提倡老人家庭护理优先政策,并建立护理保险制度为老人提供护理津贴以及其他服务。家庭护理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家庭成员可能因工作原因难以确保有足够时间看护老人。尽管可以利用护理津贴聘请护理师到家里看护,但由于德国一直以来护理人才较为缺乏,因此,很多需护理的老人难以获得护理师的服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国建立了老人护理休假法制,确保家庭成员可获得最长2年的护理假期,且休假期间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薪水。在我国,老人护理也主要以家庭护理为主要模式,家庭成员同样面临护理时间上的难题,对此,有必要借鉴德国的经验,完善我国的养老制度,建立老人护理休假法制。  相似文献   

4.
宋义丽 《德国研究》2004,19(4):64-67
本文对德国妇女的就业愿望与家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之间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对德国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进行了分析,简述了政府、经济界和整个社会为改变妇女的两难境地所做的努力和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女性工作与家庭的冲突,部分工时工作作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德国被普遍采纳。本文详细介绍德国部分工时工作的就业情况,分析其为女性青睐的原因,以及对平衡工作与家庭冲突的作用机制,并阐述德国相关政策与法律保障措施。德国的经验对我国引入与发展部分工时工作有较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越南家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新的结构变化,当代越南家庭以核心型家庭为主,并担当着经济、生育与健康保障和教育的职能.越南妇女在社会及家庭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男女社会地位日趋平等.妇女地位的变化是越南社会生活在新时期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跨国移民的发展使得大量"洋"留守儿童在中国侨乡出现,并呈"问题化"趋势。文章通过个案调研简析了侨乡留守儿童问题的"洋"特点,并认为"洋"留守儿童问题存在家庭、政府和社会等多层次原因。政府、家庭及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从问题认识、政策调整、教育改进、社会参与、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家庭变化,主要研究了东亚社会中的韩国、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这四个社会中电视剧是如何对家庭和家庭关系进行再现的。该研究的研究范围如下:首先是对电视剧中再现的家庭结构和状态进行分析;其次集中研究家庭关系;最后将关注点放在了电视剧中再现的个体性问题上。通过研究可知,从家庭自身的中心性层面来看,韩国最为明显,而日本并不是从基础的家庭关系,而是从新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中国不同于日本和韩国,家庭是以夫妇为中心的核心家庭结构。同在中华文化圈的台湾地区则在乡土剧这一类型里,主要是强大的家长式权威下的两代为中心的家庭。  相似文献   

9.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09,24(4):75-75
德国拥有因特网连接的家庭数继续在上升: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有73%的德国家庭上网。上网家庭数从2008年的2700万户,上升到今年的2900万户,其中有宽带连接的私人家庭户数增长到近2300万户。  相似文献   

10.
随着马来亚联合邦(马来西亚前身)于1957年宣布独立,该国的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帷幕。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政府颁布一系列扶植马来人的政策,特别是1971年推行新经济政策,越来越多的马来人从乡村涌向城市,投身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去。以伊斯兰教为生活指引的马来家庭在城市化浪潮中受到巨大冲击,发生了诸多改变。本研究通过对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47家低收入马来家庭的采访和调研,解析了马来家庭功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Das Konzept des ?Multikulturalismus“ erscheint zur Analyse von Gegenwartsgesellschaften ebenso wegweisend wie diffus, was nicht zuletzt auf die Uneindeutigkeit des Kulturbegriffs zurückzuführen ist. Es werden zunächst die Konnotationen des Kulturbegriffs in den beiden avanciertesten sozialphilosophisch ausgerichteten Theorien des Multikulturalismus bei Charles Taylor und Will Kymlicka herausgearbeitet. Beide Theoretiker erweisen sich als Repräsentanten eines ?homogenitätsorientierten“ Multikulturalismusmodells kultureller Gemeinschaften. Es zeigt sich, dass dieses Kulturverständnis im totalitätsorientierten Kulturbegriff der Tradition Herders wurzelt, dem ein neuerer bedeutungsorientierter Kulturbegriff entgegengestellt werden kann, welcher die Identifikation von Wissensordnungen mit Gemeinschaften aufgibt. Damit kann ein alternatives Modell des Multikulturalismus formuliert werden, das auf dem Konzept ?kultureller Interferenzen“, das heißt der simultanen Wirksamkeit unterschiedlicher ?background languages“ in Kollektiven basiert, und das zwischen der Struktur impliziter Wissensvorräte und den Selbstbeschreibungsdiskursen von Kollektiven differenziert.  相似文献   

12.
Der Beitrag diskutiert die Frage, warum Betriebsräte in Unternehmen mit ähnlicher rechtlicher, ökonomischer oder organisatorischer Struktur in jeweils unterschiedlichem Ausmaß an den Entscheidungen ihrer Geschäftsleitungen beteiligt sind. Im Anschluss an eine kritische Diskussion der motivationalen Basisannahmen des Mitbestimmungshandelns wird behauptet, dass Gerechtigkeitseinstellungen zur Formierung und zur Legitimation von Interessen gegenüber der Verteilung von Gütern und Lasten im Unternehmen beitragen. Je nachdem, in welcher Konstellation ergebnis- und ordnungsbezogene Gerechtigkeitseinstellungen von einer Belegschaft vertreten werden, ergibt sich eine andere Machtposition des Betriebsrats und somit ein anderer Wirkungsgrad der Mitbestimmung im jeweiligen Unternehmen. Inwiefern die postulierten Zusammenhänge empirisch Bestand haben, wird unter Rückgriff auf Daten aus einer Beschäftigtenbefragung untersucht, die 1999 in 21 Unternehmen der deutschen Metallindustrie durchgeführt wurde.  相似文献   

13.
王雅梅 《德国研究》2008,23(3):54-60
在欧盟内部的多级治理体系中,并存着两个层次的区域政策:欧盟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虽然它们干预的范围和对象不同,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从共同体整体利益出发,通过协调欧盟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进而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是欧盟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欧盟和成员国在区域政策权限方面一直没有明确的划分,导致二者之间的摩擦和矛盾,欧盟区域政策和措施常常受到来自部分成员国的阻力,这是欧盟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协调的核心与特殊困难。欧盟协调共同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的途径主要是要求成员国提交详细的地区发展规划和采取措施控制成员国的国家区域援助。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盟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协调效应的发挥还需要欧盟和成员国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14.
刘跃斌 《德国研究》2006,21(3):17-19
2004年5月1日欧盟吸收10个中东欧和地中海国家入盟,成员国的数量增加到了25个。由于扩大后的欧盟新老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较大,欧盟的财政预算分配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困难。欧盟财政法规体系也在一体化进程中显得比较滞后。本文试图从完善欧盟财政预算分配决策机制、分配的基本原则和监管制度多方面分析有关欧盟财政体制未来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5.
德国经济基本面评析:制度与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乃新 《德国研究》2006,21(1):10-14
目前德国经济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低增长与高失业并存。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其成因既来自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外部挑战,也产生于德国经济基本面制度改革滞后与运行机制摩擦加剧。问题的最终解决在于通过思想创新和制度改革,发挥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应有的优势,切实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从制度和运行两个层面改善经济基本面。  相似文献   

16.
欧盟结构政策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继平 《德国研究》2001,16(2):9-13
文章首先阐述了欧盟结构政策的目的和手段 ,讨论了现行结构政策的特点和效果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欧盟东扩的现实 ,探讨了结构政策目前存在的和将要面临的几大问题。文章最后对欧盟委员会针对上述问题的政策建议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Over the last decades labour has changed considerably; now individualization and personal enterprise are beginning to shape its character and meaning. In this way, labour has acquired a kind of narrative, which is shown in examples of online-recruiting by German companies. On the other hand, punishment nowadays does not focus on rehabilitation and is, it may be said, handled without any narrative. A comparison of both developments suggests significant changes in social integration and control.  相似文献   

18.
德国经济走势综述及重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继平 《德国研究》2008,23(3):36-41
迈入2008年,在全球经济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德国经济走势也出现了波动和新特点。文章在概括德国经济总体走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其背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及与之相关联的作用关系。除了直接的短期因素组合之外,作者还特别分析了影响德国经济长期走势的一些根本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钮松 《德国研究》2010,25(1):12-18
德国中东政策与欧盟中东政策的相互影响是规范相互传递的过程。德国在积极引导欧盟制度建设的同时,展现其作为"欧洲的德国"的一面。德国的民事角色、经贸合作角色塑造了欧盟角色的一个方面,其规范与欧盟的发展需求相吻合,欧洲一体化的制度保障为德国规范的传递提供了有效管道,因此,欧盟中东政策表现出明显的追求和平、阿以和解、促进与中东的正常经贸交流等形式;欧盟积极促进民主人权价值观外交,并出现了向军事力量适度变形的迹象和实践,在欧盟内部长期被熏陶的德国主动接受并逐渐内化了这些规范,其中东政策表现出明确但又适度的维护民主人权价值观的倾向,以及通过在中东的军事行动突破来实现德国军事思想转型的迹象。  相似文献   

20.
陈敏  戴叶萍 《德国研究》2012,27(1):95-105,128
在《东方之旅》中,通过叙述者H.H.对精神盟会及其首领雷欧的回忆和追寻,展现了黑塞对自我探索以及个体与整体关系的思考.本文逐层深入地阐释了叙述者H.H.追寻象征人类精神世界的盟会之经历和雷欧的性格特征,试图说明中国老庄思想及尼采思想在此作品中的作用,从而证明黑塞通过《东方之旅》的创作来尝试他的一个人文主义梦想:结合东西方思想精华,以老庄圣贤思想为引导,个体在尼采生命哲学观的激励下,不断完善、超越自我,以有限的个体生命献身于人类整体生命之永恒,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宇宙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