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的一个古老原理,意思是: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从社会学讲,无论古今中外,但凡有人群的地方,大多数人在道德上都是中性且随波逐流的。一个社会,一个组织,只要在制度上存在漏洞或缺陷,那么"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400年前,英国有个著名的经济学家,叫托马斯·格莱辛,他在研究当时英国货币流通问题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流通一段时间后必然退出流通,原因是这种货币因金属品质好,往往被人们收藏,或被人们收集起来熔化成金属后别用,或被输出到国外,于是这种货币越来越少,直至在流通领域消失;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由于金属品质较差,没有收藏价值,又熔化不出好的金属,反而充斥市场,成为主要流通手段。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格莱辛定律,又叫作“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出现这种…  相似文献   

3.
十六世纪英国财政家格雷欣认为,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贵重金属货币同时流通,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必然逐渐被收藏、熔化、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逐渐充斥市场。这一法则后来被人们称之谓“劣币驱逐良币法则”,也被称作“格雷欣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界有“劣币驱逐良币”的说法.说的是如果市场上有两种货币——良币和劣币,只要二者所起的流通作用等同,因为劣币成本低.人们在使用中往往会选择劣币,储存良币.久而久之良币就会退出市场。官场上也存此种现象.一些领导干部奉行实用主义,以是否可以为其所用作为选人用人的标准。以致贪者上、廉者下,庸者上、能者下。故时人讥为“逆淘汰”。  相似文献   

5.
“格雷欣法则”在公共管理组织中的危害及其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川平 《桂海论丛》2003,19(2):69-71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公共组织领域中,也存在着优良职员与不良职员、优良风气与不良风气的博弈,常使格雷欣法则得以实现,令"劣币"当道.文章就公共组织中如何消解"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一个地区或者部门发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荒唐现象还没有引起警惕的话,那么,按照平庸的人性逻辑轨迹,接下来出现的就必然会是"良币蜕变为劣币"的更加严重的荒唐景象。山东"问题疫苗"事件引发举国上下广泛的关注。根据媒体广泛深入的追踪报道,这件惊天大案的重重黑幕被一一揭开,真可谓触目惊心。令人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7.
田泓 《创造》2008,(12):20-20
保持一个稳定和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对于公共管理和国民福祉至关重要。这意味着不仅要提高门槛、堵住靠“关系”和“后门”跻身公务员行列,还要畅通出口、优胜劣汰。但是,后者绝不能成为劣币驱逐良币的渠道,甚至形成庸才沉淀。  相似文献   

8.
正备案登记制度标志着网贷行业全面进入合规发展的新阶段。作为行业的合规条件,这项制度直接关系到市场是"劣币驱逐良币"还是"良币驱逐劣币",所以它不啻为一次伤筋动骨的大手术。截至6月8日,距离6月底完成网贷备案登记的大限,只有不到一个月,但一些地方仍未出台备案细则,并且也没有网贷平台通过整改验收。市场基本默认,推迟了一年多的P2P网贷备案将会再次延期。今年以来,P2P网贷的日子不好过,人们一直在不断地审视着这个行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量本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唯流量论"却潜藏着不容忽视的社会危害,不仅破坏了正常的行业生态,助长内容生产的浮躁之风,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挤占优质内容的生存空间,其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还严重影响了社会风尚。对此应严肃应对,从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政监管、完善评价体系、推进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加以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也是人类社会选拔人才的有效机制,即通过某种竞争规则,选拔优秀者,淘汰平庸者。而“逆淘汰”则刚好相反,是“劣币驱良币”行为。比如在干部转业、士官选改上,一些德才兼备、工作能力强的人被一些精于钻营、弄虚作假的平庸之辈给挤掉了。“逆淘汰”现象的存在是与我军以人为本的建军治军理念背道而驰的。它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一是在战斗力建设方面,可能“淘汰”一批党性坚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们的文化法治状况远不适应新时期文化发展的需要,主要文化领域的立法多以行政立法为主,既不适应保障公民宪法上文化权利的需要,也难以为文化秩序的优化提供合格的规制框架。在缺乏有效法律规制的文化市场上,常常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低俗乃至于色情、暴力文化横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199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实施,以及九·五计划期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国有专业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企业化(商业化)经营已成为现实和必然,追逐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最高目标,利率作为买卖货币(存贷款)的价格,也必然随着货币的市场供需情况而围绕货币的价值上下波动。而我国目前的利率是一种官定利率.更大程度上是体现政府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标而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而不是根据市场上货币这种特殊商品的供需情况上下浮动的。所以.笔者认为,官定利率逐步过渡到市场利率是必然的.也…  相似文献   

13.
金中基 《求索》2008,(6):188-190
如何改进经济新闻的传播路径、形式与效应,本文从开放视野的角度进行探究,跳出经济新闻的传统理念,就应对新挑战、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培养和树立大局观念、提升报道质量等方面,对现代传媒经济报道作了尝试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14.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GNP──国民生产总值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货币来表示的。由于物品和劳务的价格经常波动,相同数量的货币在不同的时期很难购买到相同数量的物品和劳务,这...  相似文献   

15.
杨振时 《创造》2001,(12):17-18
消费者需求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的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以后,研究消费者需求理论,对于指导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消费者需求理论需求就是指消费者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实际需要。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消费者的实际需要。二是消费者愿意支付并有能力支付的货币数量。前者取决于消费者实际需要的商品的价格(P)和替代商品的价格(P')。后者取决于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I)和消费者的支付心理(E)。于是,消费者需求可以用函数模型表示为:Q=f(P、P'、I、E)根据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16.
<正>选贤任能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用人导向引领着干部的努力方向,影响着政治生态的演变,决定着事业的兴衰成败;有什么样的用人导向,就有什么样的干部队伍,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政治生态。用好一个干部,就能树起一面旗帜,调动一大批人的积极性;用错一个干部,就会挫伤一大批人的积极性,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重大损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过马路问题是中国目前一大社会顽疾,问题的实质在于路权之争,但并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路权冲突的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即行人与机动车驾驶人互动过程中因为存在着对交通规则、平等、人权、执法者与司法者的倾向性等问题认识的某种信息不对称——认识偏差,才会出现社会交通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使正确信息对行人的影响,即纠正行人的意识,才是根除“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8.
百科知识     
社会总产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价值或货币形式计算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的数量。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社会总产值中所说的物质生产部门是指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业和商业五个部门,其价值构成包括生产资料转移价值(C)和新创造价值(V+M)。国民收入百科知识简称NI,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净产值。在我国,国民收入则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物质生产部门在当年新创造的价值总量。它是指上述社会生产总产值中V+M部分,故亦称净产值。国民生产总值百科知识简称GNP…  相似文献   

19.
经济知识     
经济知识NNP──国民生产净值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用货币表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扣除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价值后的余额,即为国民生产净值。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的全部居民在一定的期(通常为一年...  相似文献   

20.
新论     
文化的法治与法治的文化当前,我们的文化法治状况远不适应新时期文化发展的需要,主要文化领域的立法多以行政立法为主,既不适应保障公民宪法上文化权利的需要,也难以为文化秩序的优化提供合格的规制框架。在缺乏有效法律规制的文化市场上,常常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低俗乃至于色情、暴力文化横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