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人民警察佩带的警衔标志必须与所授予的警衔相符。 第三条 人民警察的警衔标志:总警监、副总警监警衔标志由银色橄榄枝环绕银色国徽组成,警监警衔标志由银色橄榄枝和银色四角星花组成,警督、警司警衔标志由银色横杠和银色四角星花组成,警员警衔标志由银色四角星花组成。 第四条 警衔标志佩带在肩章上,肩章为剑形,分为硬肩章和软肩章。担任行政职务的人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决定对《人民警察警衔标志式样和佩带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三条修改为:“人民警察的警衔标志:总警监、副总警监警衔标志由银色橄榄枝环绕银色国徽组成,警监警衔标志由银色橄榄枝和银色四角星花组成,警督、警司警衔标志由银色横杠和银色四角星花组成,警员警衔标志由银色四角星花组成”。 二、第四条修改为:“警衔标志佩带在肩章上,肩章为剑形,分为硬肩章和软肩章。担任行政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肩章版面为藏蓝色,担任  相似文献   

3.
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人民警察警衔标志式样和佩带办法〉的决定》,自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司法》2002,(9):1-1
1992年7月1日,经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施行。这是人民警察队伍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标志着人民警察队伍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举措。警衔制度的实行,对于加强人民警察队伍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加强队伍管理的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对于增强人民警察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对于加强人民警察的指挥、管理和执行职务,进一步提高快速反应和整体作战能力,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司法部2011年8月20日出台的《司法行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办法》(下文简称《办法》)的第10条、19条和20条对监狱、劳教人民警察(下文简称监狱民警)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培训目的和培训时间又一次作了规定和说明,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意义。实际上,监狱民警的职业要求决定了监狱民警的培训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没有间断过,尤其是1992年警衔制度实施以来,民警的教育培训基本上就制度化了,如对首次授予警衔、晋升警衔前必须参加培训以及培训时间的长短司法部早就有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兰立宏 《法制与社会》2011,(18):240+250-240,250
警司晋升警督警衔培训是警衔晋升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至今缺乏全国统一的司晋督警衔培训大纲。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及新时期公安工作的要求,本文建议应从形势任务、法学基础理论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公安队伍建设、公安业务工作、警务技能训练、知识拓展教育等六个方面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7.
曹务顺 《中国司法》2002,(10):11-13
1992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以下称《条例》)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6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是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鲁西监狱自建狱以来,全面贯彻落实《条例》取得一定成效。一、以全面贯彻落实《条例》为着力点,狠抓政治建警首先,大力加强《条例》的宣传、学习和教育。《条例》的颁布实施,牢固了监狱人民警察的法律地位,激发了广大监狱人民警察的事业心、责任…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证》2006,(5):4-4
司法部举行一级警监、二级警监 人民警察授衔仪式 2006年3月29日,司法部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举行授衔仪式。分别向44名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颁发了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授予的一级警监、二级警监警衔命令证书。这是司法部首次为二级警监以上人员举行的授衔仪式。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出席授衔仪式并为授予一级警监、二级警监警衔人员颁发了警衔命令证书。  相似文献   

9.
法制文萃     
近日,公安部、人事部联合下发《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辞退办法》,并开始实施。公安部有关领导指出,公安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特  相似文献   

10.
警服是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时的一种标志,它代表着法律的尊严和执法者的威严;警衔是表明人民警察身份的称号和标志,它代表着人民警察的级别和荣誉。警服的穿着以及警衔的评授和佩戴都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在编的国家正式警察,才能享有此种殊荣和权利,并以此来担负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可是,近两年来,尤其是自我国首次评定与授予人民警察瞥衔以来,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置法律于不顾,公然  相似文献   

11.
信息广角     
司法部举行一级警监、二级警监人民警察授衔仪式3月29日,司法部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举行授衔仪式,分别向44名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颁发了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授予的一级警监、二级警监警衔命令证书。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司法部副部长范方平、段正坤、张苏军,中纪委驻司法部纪检  相似文献   

12.
3月29日,司法部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举行授衔仪式,分别向44名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颁发了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授予的一级警监、二级警监警衔命令证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2008,(6):111-112
近日,《深圳监狱狱务投诉处理办法》开始试行。《办法》明确刑罚执行科是监狱负责狱务投诉处理的日常工作机构,就监狱人民警察的职务行为、服刑人员的违规违纪行为、可能侵犯服刑人员合法权益的事由等三方面产生的投诉事件,履行受理、承办、协调、督促和调查的职责。《办法》限定7个工作日的投诉告知期限和15个工作日的投诉处理期限。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记者 《中国司法》2006,(10):106-106
为进一步加强上海市监狱劳教人民警察体能训练,按照《司法部关于开展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岗位练兵活动的意见》、《司法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岗位练兵训练大纲〉的通知》等文件有关要求,参照《司法行政机关录用监狱劳教人民警察体能测评项目和标准》及本地区工作实际,上海市司法局在多次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上海市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十一五”期间体能达标测试评分标准(试行)》,并对“十一五”期间该市监狱劳教人民警察体能训练和考核提出了具体要求。陈训秋副部长对上海市司法局的做法十分重视,并在《关于印发〈上海市…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伤亡抚恤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国家有关优抚法规、政策,参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抚恤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民政机关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现行优抚法规、政策,根据司法警察的工作性质,准确、及时办理司法警察的伤亡抚恤事宜。 第三条 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政治工作部门负责司法警察伤亡抚恤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6.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2 0 0 0年 7月 2 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第 2 88号令发布 ,自 2 0 0 1年 8月 1日零时起施行。)2、人民警察警衔标志式样和佩带办法(2 0 0 0年 8月 1 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 2 89号令发布 ,自 2 0 0 0年 1 0月 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 0 0 0年 9月 2 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 2 91号令公布施行。)4、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 0 0 0年 9月 2 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 2 92号令公布施行。)5、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2 0 0 0年 9月 2 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 2 93号…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条例》和《城市人民警察巡逻暂行规定》都明确了人民警察盘查身份证的权利和义务。但在实践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民警察特别是巡警实施身份证盘查警务的潜力远未得到充分挖掘。本文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探讨巡警正确实施身份证盘查的必要性、现状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8.
确立人民警察制度的基本法律孟庆丰《人民警察法》是确立我国人民警察制度的基本法律,是新时期人民警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重要武器。它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警察队伍建设,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有着重大的意义。《人民警...  相似文献   

19.
[文(令)号]第7号令[类别]行政法·人事[同时废止法规]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和1996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公布日期]2007·11·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务员录用工作,保证新录用公务员的基本素质,根据公务员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机关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健全监狱法治工作在理论上、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上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随着《监狱法》、《人民警察法》、《国家赔偿法》的出台,《刑事诉讼法》、《刑法》的修改与完善,我国的监狱工作基本上纳入了一个法治轨道。但综观上述法律及有关法规,不得不遗憾地发现关于监狱人民警察在执行监管职务中的回避规定均无有所反映。这与我国依法治国、依法治监的进程是不相符的。本文将就在立法上设立监狱人民警察回避制度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一、监狱人民警察回避制度的含义 监狱人民警察回避制度是一个外延十分宽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