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报告》2005,(4):29-36
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年轻人和在校大学生中越来越流行,而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则越来越不受青年人的青睐,在情人节这天,许多在校大学生甚至不惜花费半个月的生活费去买一束昂贵的玫瑰。情人节为什么越来越火爆?情人节文化现象说明了什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追求一种怎样的文化价值观?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来关注。为此,我们邀请几位教授、记者和大学生代表,就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依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三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节日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历代的文人雅士也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们了解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  相似文献   

3.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千百年来代代相承演变而形成的民族文化标志。传统节日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传递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文化记忆,凝聚着广大民众的深厚情感和精神寄托,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要对全民族共享的节日文化记忆进行不断挖掘与重构,激发其本身的活力,让传统节日赋予现实生活以新的能量,夯实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与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由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组成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节日体系。这些节日依托自然规律的变化,凝结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念,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但是近年来,随着"洋节"的甚嚣尘上,我国传统节日开始式微。重续传统节日的文脉精华,对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递和继承,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蒋红群  龙佳解 《传承》2010,(6):156-157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古老的传统节日孕育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因其贴近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气息,以及独特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人际交往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保护并弘扬古老的节日文化,对于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与功能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文化现象,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内涵与价值元素。传统节日所具有的文化特性与社会功能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和认同、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现代社会转型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节日面临着观念的淡薄化、活动形式的单调化、文化寓意的庸俗化和西方节日的冲击与挑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保持固有民族特色与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推动传统节日的现代转型;要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依托,增强传统节日的群众参与性与文化形式的丰富性;要以政府为主导,推动传统节日运作模式的革新与节日文化品牌的打造。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古老的传统节日孕育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因其贴近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气息,以及独特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人际交往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保护并弘扬古老的节日文化,对于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普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近期,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阿瓦提县文明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弘扬优良传统、传承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学习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9.
胡荣柏 《传承》2013,(1):70-71
一、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文化差异(一)节日起源不同中西方节日在起源方面的差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来源于民间和宫廷,而多以民间为主。如清明节,一开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是中国农历24个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对于西方节日的了解程度◎大学生对于西方节日的基本态度◎西方节日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近年来,西方节日在青年群体中日益流行,特别是在大学校园,各种各样的西方节日越来越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和重视。在很多大学校园里,真正让人感觉到有过节气氛的往往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恰恰是某些西方节日,譬如圣诞节和情人节。这一问题曾经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对于大学生过洋节的现象很多人表示难以理解,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表示支持。那么大学生们对待西方节日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西方节日为什么能够在大学生中受欢迎?西方节日到底给大学生们带…  相似文献   

11.
宁轩 《群众》2023,(4):14-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南京是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全国重点城市之一,较早启动“我们的节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南京行动,制定出台相关方案,成立“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为振兴传统节日、彰显传统文化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敏 《前沿》2008,(8):191-193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弘扬传统节日文化面临着受西方文化冲击和国内保护和弘扬力度不够的困境。为进一步把传统节日文化发扬光大,要着重抓好基础工程、必要保障、关键环节、重大举措、有效方式等这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意味着团聚、纪念、新生,通过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活动,我们能从祖先留下的节日遗产中,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恩泽,充分地领悟到数千年来中国人民遗留下的宝贵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深切地体会到传统赋予我们的巨大文化力量。确立文化主体性,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在传承其核心主题与符号元素的基础上,推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节庆活动,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从历史中汲取前行动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在海内外华人中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然而,西方文化包括节日文化正改变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圣诞节、情人节等受到青睐,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受到冷落。这种洋节文化冲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象引起了世人的忧虑。于是,既“有两会”代表“关于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提案”,又有十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的号召,还有民间种种关于节日“的土“”、洋”之争。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节日“与洋”节呢?本期专题策划主题:保护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整理、实地调查和质的研究范式,梳理了齐鲁节日体育文化遗存的代表性项目及其特征,分析了这些项目所面临的障碍,并提出了促进项目传承保护的措施,即重构传统节日文化,推进节日体育文化遗存项目转型;加强传承主体保障,促进节日体育文化遗存顺利传续;提高齐鲁节日文化自觉,扩大节日体育习俗的社会参与;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加强节日体育文化遗存实体建设。  相似文献   

16.
布依族传统节日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面临传承与发展困境。规划建设布依族文化生态重点保护区、加强节日文化非遗传承人保护与培养、多层级常态化开展节日文化活动、多形式记录与保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成为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柏伟 《人民论坛》2010,(10):196-197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体系要遵循五结合原则,即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节日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联动与互动结合、知与行相结合。构建思路应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为目标,以课程化的方式全程全面联动开展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民俗节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载体。深入挖掘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进而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对于增强其民族文化认同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保障国家文化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特点,结合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精神认同感教育问题展开探讨,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民族精神教育功能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11,(3):12-13
为什么叫找回“我们的节日”?它不是圣诞节,不是情人节,不是其他西方节日,是“我们的”。“我们的”是什么意义呢?就是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形成的传统的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是跟我们血肉相连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西方文化价值观不断涌入,并与东方文化价值观不断发生碰撞与融合。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差异对我国高校学生文化价值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带来一定影响。对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差异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分析当代大学生文化价值观所出现的问题,促进我国高校学生文化价值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