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4,(33)
当前,传统村落的文化安全问题正面临着严重挑战。主要表现为文化安全的意识淡薄、村落文化生态的失衡发展、村落文化产业的薄弱和滞后以及传统村落文化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及文化保护法律的缺失等。通过保护村落的文化遗产、发展村落的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发展的制度建设以及加强对传统村落优秀文化的教育是提升村落文化安全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民主》2015,(9)
<正>传统村落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维系着中华民族最为浓郁的乡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保护好传统村落,是建设美丽中国、文化强国的需要,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心灵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用3年时间投入100多亿元用于传统村落保护,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高度重视,使传统村落保护状况得到基本改善。目前,传统村落保护中的文化遗  相似文献   

3.
"慢城"是指区别于快节奏、同质化的节奏舒缓、富于地方特色的城镇发展模式。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延续几千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的传统村落正迅速消失。如何保护好我们民族的根脉,维护传统村落的完整性、原真性、传承性,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慢城"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国传统农耕文明中富含"慢"的基因,为我们打造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生活闲适、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慢"村落,打下了基础。走中国特色的"慢城"之路,是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罗德胤孙娜 《瞭望》2015,(15):31-34
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认识到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活态保护”是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内容,所有工作要围绕如何让传统村落的主人即村民继续生活在村中。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指导,近些年,浙江省加大对乡村保护和建设的力度,从建设美好人居环境和传承优秀文化等方面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P村在政策的指导下,深入挖掘了村落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教化价值,并以村落为载体实现了乡村多元价值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并培育新型农民,坚定农民的文化自信并借此培育当代中国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融入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利用乡贤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品质引领和传承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5)
山西省是拥有传统村落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传统村落大多保存完好,历史文化价值极高。本文在历史地理角度下考察山西省传统村落的历史演变情况,探讨山西省传统村落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以及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演变状况,归纳其演变特点与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经过数据统计和区位特点对比将山西省传统村落按照历史文化特征分为农耕型传统村落、军镇型传统村落、商贸型传统村落三大类型,并具体探讨其各自的历史文化特征,总结其形成特定文化特征的内在原因以及其不同文化特征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建设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乡村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悄然无声流失,这主要是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对于它的冲击,各方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文化保护政策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因此我们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保护传统文化,健全法律法规,完善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9.
曲凯音 《学理论》2012,(12):111-112
在现代化快速变迁的背景下,我国的村落文化也在经历着急剧的变迁。面对急剧变迁的村落文化,建立一种和谐、生态的村落文化是变迁中村落文化保存和创新发展的最好选择。束河古镇在文化生态的建设中,创造了"保护求发展,发展促保护"的束河经验。创造了民族团结发展、文化多元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村落文化生态建设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在村落变迁中的作用——基于南北两个村落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民工流动发展到整个社会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其对传统村落的影响作用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程度。通过对南北两个村落的实地考察,得出李村农民工是推动村落变迁的重要力量;而石门村农民工的作用,在强大的村落文化场域的影响下和村民自身还没有发生"小农"蜕变的情况下,远比李村缓慢和艰难的结论。或者说,这种影响仅局限在经济领域,而在村落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文化的强大惯性力量,构成了以"家国"为网络的血缘乡村社会结构,而血缘村落又以宗族关系为核心力量,建立起了共同的地缘关系,由此形成了宗族大院的民居形态。师家大院,是在师氏家族构成的血缘宗族村落中建立起的大院民居形态,在中国传统伦理制度和封建宗族文化的综合作用下,结合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条件,创造出了血缘宗族纽带中的窑洞民居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8,(10)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来一直孕育着一方乡土风情、提高村民文化素养、凝聚乡村人心。十九大提出振兴乡村战略,在分析乡村文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增强乡村的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习近平对于战略实施有诸多论述。其中蕴含着一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如"着眼长远与着力当下相统一""统筹整体与突出重点相促进""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遵循和科学指南。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方法论,对于平稳有序开展工作、推动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既是乡村得以延续的根基灵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之源。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一项铸魂工程,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题中应有之义,它不仅以无形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风貌,还以有形的力量助推着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与各领域,必须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的宏大目标,校准导航仪,把牢发展向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坚持文化创新与打造特色的关系,坚持文化借鉴与继承传统的关系,坚持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文化投入与以民为本的关系,坚持文化公益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的振兴,能否发挥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向上作用事关乡村社会的重建和发展。历史上,乡绅为皇权向基层社会延伸的权力载体,在国家与乡村之间扮演"中间人"的角色,皇权通过乡绅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治理,达到了"家天下"的愿景。乡贤文化曾根植于乡村社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乡贤一度退出农村社会舞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史为鉴,乡贤作为乡土社会的成功人士,是乡村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理应被纳入乡村建设所需的人才范畴。新乡贤传承了"乡绅治村"的传统,在主体范围、资格获取方式、发挥作用方式等方面对传统乡绅进行了传承与重塑,乡村振兴中鼓励乡贤返乡对推动农村产业转型与升级、建设文明乡风和实现治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但乡贤参与乡村振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从地方实际出发进行引导和规制,以实现他们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9,(1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不仅离不开物质上的发展,也少不了文化的引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脉的精华,在广大农村社会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它的有效保护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歌仔戏(芗剧)保护困境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探索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以求进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步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升华出"仁""民本""诚信""见利思义"等宝贵的思想精髓。"双创"方针即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我们在深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的丰富资源的基础上,深刻认知其时代价值,理解、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意义,从前提条件、关键环节、动力引擎、突出优势、扫除障碍等环节探寻"双创"方针的实现路径,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慕田峪长城脚下的怀柔区北沟村近年来声名鹊起,先后获得"首都文明村""北京最美乡村""北京市人民调解和防止矛盾激化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等称号。原本只有148户、300多口人且名不见经传的山旮旯小村,缘何得到如此多的殊荣,并连续多年保持零上访的记录?传统文化进北沟打造没有围墙的村庄10年前的北沟村是有名的穷山村。"人穷志短",为一点小事儿当街互骂,为争几棵板栗  相似文献   

19.
丧葬习俗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和文化行为。丧葬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村落文化的展现。以鲁西南山区村落丧葬习俗为例,对传统村落的丧葬习俗作全面的论述,探析传统丧葬礼仪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周松强 《学理论》2012,(19):67-69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倡导乡风文明,进行村落共同体的重构已刻不容缓。试图通过对义乌市祥贝村"文化兴村"个案的解读,来对村落社会共同体的重构,在理论与现实层面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力所能及的探讨。对"文化兴村"战略功能进行了解读,对祥贝村村落共同体重构的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