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金泉 《台声》2005,(8):71-71
“脑袋空空,口袋空空”,这句话表面上相当平凡又令人不解,但在工商急速变迁,社会却隐藏无穷致富的“禅机”,这也是上海金钱豹国际餐饮娱乐集团总裁袁昶平先生一生事业不断突破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中美新市场经济(上海)暨经济学人上海圆桌会议国际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上海要成为新沪商的基地。在厉以宁看来,“新沪商”应当注重品牌、发展科技。并且,“新沪商”中的“沪”不应是籍贯概念,而是一种兼容并蓄的精神。在历史上,上海作为移民城市,正  相似文献   

3.
上海与台湾科学技术交流合作已明显滞后于沪台经济、贸易和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也落后于上海与国际的科技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现状,显然同上海作为全国科技中心城市的地位不  相似文献   

4.
葛凤章 《两岸关系》2003,(11):66-67
癸未金秋,上海文艺舞台上又绽开了一朵来自台湾的奇葩——打击乐。位于市中心的逸夫舞台,是沪上著名的戏曲演出场地。这次台湾朱宗庆打击乐团来沪访问,要在这里连续演出7场。演员们独特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认真的态度,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在舞台的贵宾厅里,我访问了乐团总监朱宗庆先生。  相似文献   

5.
当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社会新闻记者大陆参访团”一行结束在上海的参访时,该团团长许文彬先生以“京沪之旅”诗词之六作为完结篇,表达了全团成员的惜别之情:康复中。C满温举,绿波廊里笑声盈。沪上流连不忍去,夕阳伴我多离情。短短的一首诗,叙述了在沪上参访的一个个故事,其情之真,其意之切溢于言表。仕别之日不识君参访团一行13人是于1997年10月29日至31日抵沪进行参观访问的,全团只有少数人曾来过上海。因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上海的一草一木、一街一景都是那么新奇。台湾(民众日报)副总编辑郭穗先生参访期间是最为投入的一…  相似文献   

6.
创蓝带名牌保质扩产双取胜广东蓝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子航中美合作的蓝带啤酒厂(肇庆)有限公司是肇庆市1992年工业系统“上水平、上规模、上效益”的先进企业。1992年公司生产蓝带啤酒6.3万吨,实现产值1.21亿元,创税利4002万元,人均创税...  相似文献   

7.
台湾餐饮业是上海餐饮业中一支重要力量,先进的经营理念、新颖的餐饮文化、对繁荣上海的餐饮、休闲服务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台湾餐饮业在上海的投资多数是成功的,台商经营的餐饮业往往成为时尚、高档、休闲的代名词、影响、吸引着国内外各种层次的消费者。 社会环境与个人努力是企业成功的基础。台商投资餐饮业成功的基础是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变化,得益于上海较好的商业投资环境。 投资成功的台商餐饮企业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沪台两地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升温,台商在上海的投资热已持续了 10多年,目前在上海常住台胞近 10万人。上海这座城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胞前来考察、交流、投资。最近,《移民上海》、《立足上海》、《我的上海经验》 3本书特别热销,可见台胞对上海情有独钟。 上海是两岸交流最热络的城市之一   据统计,去年台胞到上海探亲、旅游、经商、交流、求学等共 30万人次,累计历年来沪台胞总数达 260万人次。去年,台湾各党派团体纷纷组团或以个人名义参访上海,来沪的台湾青少年交流团就有 19个、 600人次。来沪采访的台湾记者及新闻…  相似文献   

9.
早听说“大茂酱菜”在超市卖得很火,酱菜在上海很多,为何台湾的“大茂”能在上海市场取得如此佳绩?带着疑问,笔者来到了位于吴中路的大茂食品有限公司,走访了该公司上海行销中心经理陈铭棋。   陈铭棋是台北人, 30出头,中等个子,戴着一副眼镜,显得很儒雅。讲起大茂食品,他如数家珍般告诉笔者:大茂总公司在台湾南端的屏东市,该公司属家族企业,已有 40多年的历史。“大茂”产品在台湾是同类食品中的第一品牌。台湾《卓越》杂志市场调查资料显示,大茂黑瓜从 1997年至今连续荣获台湾罐头食品年度排名第一。   “大茂”公司 19…  相似文献   

10.
在粤东经济特区汕头市的500多家台资企业中,投资额最高、纳税最多、扶贫救灾款最大者,就是台湾"饮食之神",被广东省政府确定为2010至2011年度省直通车服务重点企业的海霸王企业集团。而海霸王企业集团的带头人便是汕头市台商企业协会名誉会长、荣誉市民庄荣德先生。  相似文献   

11.
<正>高挑窈窕的身材,一头乌发披肩,圆脸上一双亮眸总是充满盈盈笑意。这是台湾青年、上海卫民投资管理公司副总经理田蕙慈留给笔者的第一印象。采访刚启,语速极快的她冲着笔者所讲的第一句话竟是"我也是上海人"。明明是台湾台南出生的姑娘,为什么对第二故乡如此好感?西进上海重要一步作为家庭的独生女儿,田蕙慈自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可在蕙慈身上从无骄娇二气。为尽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她选读台北实践大学国际贸易系夜间部,工作学习两  相似文献   

12.
对于在上海阿波罗大厦工作的刘先生来说,新天地的星巴克咖啡屋是他与朋友约会最喜欢去的地方。“傍晚时去新天地最惬意,那里不仅可以喝咖啡,还可以逛精品屋,去健身房,喝酒聊天。新天地可以说是上海人的休闲中心。” 记者在新天地一带采访时发现,这里的休闲娱乐场所居然很多是台湾人开的。比如“仙踪林”红茶坊、“上海本色”精品屋、“百草传奇”餐饮、“圣大保罗”健身房、“星巴克”咖啡屋等。 近年来,以仙踪林、汤臣高尔夫、自然美等为代表的台湾休闲娱乐业在大陆的大中城市逐渐流行开来。台湾人开的休闲娱乐中心已成为上海年轻人休闲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台湾高校实习生欢迎会2月28日晚间在上海举行,来自台湾实践大学、逢甲大学、世新大学、铭传大学、东吴大学、东海大学6所高校的104位学生,在上海开启为期5个月的"筑梦之旅"。为搭建台湾大学生来沪实习就业对接平台,让更多台湾青年来沪发展,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已连续多年与台湾高校合作开展实习生项目,今年已是第五届。  相似文献   

14.
上海人聪明,接受能力特别强……现在世界各围的圈内人都逐渐开始知满,上海也有一个造游艇的公司,而且品质不逊台湾,价格却比台湾的低……。”两个月回家一次的陈忠雄先生,此间刚刚回到黄浦江畔,我们就遇上了。这位中等个头的中年男子十分坦诚、直率,充满阳刚之气。陈忠雄在台北游艇公司干了Zo余年,四年前他跨越海峡,只身来到黄浦江畔出任沪台合作上海宝岛游艇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谈到他的老本行,犹如打开他的话匣子:“台北宝岛游艇有限公司是世界闻名的,但随着近年来台湾经济因素的变化,它的前程必定要转向祖国大陆,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顾泳潮  王胜和 《台声》2001,(2):23-23
到祖国大陆探亲、旅游和观光的台湾同胞,在饱览了“江山如此多娇”的风光秀色后,十分注重吃。尽管台湾的餐饮业十分发达,但对上海的老饭店传统菜依然情有独钟。有的旅行团指名要去某饭店,有的特意挑选特色菜饱口福,有的甚至出发前订好饭店、菜单,菜单要过目。  上海绿杨酒家,是沪上最早集川、扬风格于一炉的中华老字号特色名店,以其环境雅致、菜点上乘、服务优良而蜚声海内外。近年创设的上海首家“食疗餐厅”,更博得中外宾客的欢心,每天食客盈门。仅2000年3月到10月,在该酒家用餐的海外旅行团达28批900人次,其中来自台湾的就…  相似文献   

16.
张敏  杨雨文  徐波 《台声》2002,(10):32-33
与上海长谷建材公司吴琼副总经理虽是初次见面,但却一见如故。说来这也是缘分,我们与其兄吴琼恩教授原是交往多次的朋友,听说其弟在沪从事建材业,到了上海自然要见一面。这一见才知道,他原本从台湾世界新闻学院毕业,曾在台湾著名的《联合报》当过12年记者,如此说来我们还是新闻业老同行,彼此自然备感亲切,相见恨晚。吴琼先生今年40岁出头,身材魁梧,声音洪亮,脸上还总是漾着微笑。他告诉我们,他来到上海前后8年,并落户松江,已经是个“新上海人”了。我们不解他为什么舍弃在台湾干得颇为顺手的新闻本行,却来上海改行从事…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是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上海作为两岸经贸合作与各项交流往来的热点地区,在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上海是台商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有台资企业5800多家,超过30万的台胞在上海投资置业和生活居住,有5000多名台湾学生在沪求学。上海也是两岸交流最活跃的地区。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与台湾之间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双向交流项目达1700多项,  相似文献   

18.
Yu Ran 《今日上海》2014,(3):42-47
过去来上海定居的台湾女性同胞绝大多数都是陪同丈夫来沪工作,近几年黼岸开放直航,上海虹桥机场与台北松山机场往来直飞,尤其是上海逐渐建成了国际化大都市,服务产业日趋繁荣吸引了更多女性台商前来定居工作,有的甚至将家人留在台湾独自来沪打天下而且创下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19.
顾泳潮 《台声》2001,(8):30-3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家看好上海,据一项不完全统计,至今常住上海的台胞已达数万人,其中台商占了相当大的比例。1984年上海成立第一家台资企业,1994年发展到2100家,目前,在沪台资企业已达3800多家。许多台商为了能在大陆安心发展事业,把在台湾的亲属迁来沪上长期居住,仅虹桥地区的古北小区就居住着700多户台商家庭,逐渐形成了一个台湾人的小社区。房产“黑马” 已届不惑之年的静安律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先生,出生在台湾彰化县农家,毕业于辅仁大学社会系和新竹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从事房地产业已10余载。蔡先生于90…  相似文献   

20.
陈丽丽 《台声》2005,(11):92-93
地道宴席台菜,欣叶餐厅落户北京拥有28年历史、在台湾餐饮界处于领先地位的台湾餐饮集团—“欣叶”于6月17日在北京正式开设旗舰店(北京欣叶总店),成为中国北京第一家台湾宴席料理的餐厅。新店面位于北京饮食娱乐的时尚地带—工体100楼下,占地约一千平方米,拥有12个精致包厢及外场开放空间,精致的手工料理、地道的台湾特色料理,与亲切的服务态度,预计将满足很多商务人士及时尚美食爱好者的味蕾。大宴小酌古味今品尽在欣叶特色料理一般人对台湾餐饮的了解多局限于“珍珠奶茶”、“刨冰”、或“筒仔米糕”等小吃类,实际上台湾历经明清的开发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