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党员》2011,(2):11-11
“十一五”时期,重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人民幸福为追求,初步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充分体现“加快”、“率先”、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新路子,取得了五条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2.
《天津支部生活》2010,(11):9-11
一、“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巨大成就? 答:“十一五”时期是天津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3.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和大农村现象并存的区域,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重庆三大战略定位的核心和关键,是促进重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决重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根本手段和关键措施。以“314”总体部署作为“十二五”时期重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性纲领,在重庆城镇化进程现状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重庆推进城镇化的战略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的道路选择、面临的困难与对策。研究“十二五”时期重庆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就是落实“314”总体部署并具体化到操作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之“新”思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体现了“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是科学发展观之“维”;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伦理,遵循发展的生态规律,是科学发展观之“度”。  相似文献   

5.
艾新全  田姝 《当代党员》2009,(10):39-39
这一时期重庆的对外开放迎来了两次历史机遇,即1983年的计划单列和1992年的沿江开放城市。在对外关系上。重庆实施了“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在对内关系上.重庆提出了“长江一线、西南一片”战略,促进了重庆的大发展、大繁荣。总的看来,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重庆的对外开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开放度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6.
田贵明  杨国彪 《求贤》2006,(7):38-39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关键时期。是完成“三步走”战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事业发展人才为先。外事工作能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天津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关键在于能否打造一支高效、廉洁并具备现代理念和较强专业技能的外事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重庆市林业局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记党中央交办给重庆的四件大事之一——“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认真贯彻“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方针,以建设生态家园为己任,全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重庆林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新跨越。  相似文献   

8.
《思考与运用》2006,(12):6-9
又是一年岁末到。这是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重要时机,我们尤其需要准确把握重庆经济发展的坐标。2006年是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起步之年;2007年,将迎来重庆直辖10周年。如何评价重庆直辖以来取得的成就,从中吸取经验?如何在进一步打好“直辖牌”中实现科学发展?这是摆在重庆人面前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更是承前启后走向新的发展阶段的强大动力。本期主题阅读率先发表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供我市领导干部和广大读者学习和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设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统筹城乡发展,这是市委、市政府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314”定向导航的重大举措。这个开创性、战略性的决策,对于潼南而言,不仅是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更是赶超跨越的强劲动力。我们必须抢占先机,无缝融入,乘势而为,确保潼南赶上“一小时经济圈”这趟发展“快车”。  相似文献   

10.
罗洪京 《前线》2011,(5):52-52
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工作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按照《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山区发展规划》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山区农村住宅建设,并在“十二五”时期谋划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5,(11):71-74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以落实宏观调控为标志,2004年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元年”。这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05年8月在中部三省考察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做好“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党员》2006,(4):31-31
一、上月召开的全国“两会”,规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等各项工作做了全方位部署。本期封二专门刊发了一组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重庆团的讨论、关心重庆发展的图片报道;“当代论坛”推出了题为《民之生国之计》的文章。希望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坚定信心,进一步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从我做起,为实现“十一五”蓝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0,(20):49-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日前在重庆主持召开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调研座谈会。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决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这次党代会使我们加快发展抚顺的信心更足、思路更加开放。抚顺在“十一五”时期是负重前行,在继承中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将是轻装前进,在发展中创新。我们将用新思路规划抚顺、建设抚顺、发展抚顺,  相似文献   

15.
“人人重庆”是重庆的形象标志。那么,“人人重庆”的人文意蕴何在呢? 它彰显了重庆作为一座移民城市特有的人文基因。据《重庆通史》记载,秦灭巴蜀以后。迁“秦氏万家”入巴蜀,汉族民众陆续移居巴渝地区;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的壮举被定格在修葺一新的湖广会馆;今日百万三峡大移民更以其“爱国、奉献、创业、协作”的精神彪炳史册。移民城市最显著的人文基因便是渴望交往,因此重庆成为世所瞩目的“桥梁之都”:渴望开放,因此重庆近百年来有开埠时期、战时首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次大的开放;渴望学习,吸收他人之长以补已之短。兼收并蓄成为移民城市特有的秉赋。“人人重庆”之“兼收并蓄”的人文意蕴,昭示了重庆将以开放的姿态成就时代的伟业。  相似文献   

16.
彭积龙 《新湘评论》2005,(10):12-14
“十五”时期,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成就巨大,主要是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同时善于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同湖南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找到了一条适合湖南发展的新路子。“十五”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措施,为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个根本主题,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团结奋斗、扎实若干.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8.
史莲喜 《求贤》2006,(1):5-8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的重要一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关键一年。全市组织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实施“三步走”战略、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  相似文献   

19.
组织部门要坚持按照“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要求,把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通过学习,使广大组工干部充分认识“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理解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充分认识和把握《建议》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的“六个必须”的原则:充分认识和把握《建议》提出的“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王书东 《新长征》2012,(6):26-27
实施“三动”“三化”战略,既是省委、省政府对科学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遵循,也是我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舒兰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为统领,大力实施“三动”“三化”战略,努力促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和生态转型,加快推进县域经济越位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