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营卫失常是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恢复营卫功能是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手段.<金匮要略>中论述了诸多营卫失常病证:认为中风、瘾疹、萎黄的病机是营卫俱虚,血痹病的病机是卫阳不足、营阴涩滞,历节、黄汗的病机是营气不通、卫气不行,虚劳的病机是卫虚营竭、营卫气伤,肺痈的形成与风热入中营卫有关,寒疝、水气病当责卫气不行、邪正相搏,其中水气病也由营卫相干、营卫俱劳所致.  相似文献   

2.
《灵枢·营卫生会篇第十八》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历代医家大多认为这十二个字赅尽了上、中、下三焦的生理功能特点,莫有疑者。然细析之,不难发现,“中焦如沤”仅仅言明胃的腐熟食物功能,而不能囊括“中焦”的全部生理功能,故笔者认为其中文字有讹错,“沤”字应改为“枢”,当是“中焦如枢”,特陈管见。  相似文献   

3.
“从卫取气”“从荣置气”针刺补泻理论首见于《难经·七十八难》。“从卫取气”“从荣置气”的理论实为针刺补泻的方法,目的在于调阴阳、调营卫、调气血及促使得气。其手法核心一是分层操作,体现深浅补泻理论;二是随呼吸进出针刺,达到补泻目的;三是依据营卫流注方向随卫逆营行针,体现营卫补泻内涵;四是注重针刺力度的轻重,达到补气、取气血而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检验诸“六经”认识的“试金石”历代医家对“六经”的含义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发表了许多见解。有的认为“六经”是指足三阳三阴经脉及其所属腑脏;有的认为“六经”除指足三阳三阴经脉腑脏外,还包括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呈高功能状态,其特征有甲状腺肿大、眼症、基础代谢增加和自主神经系统失常,属于中医“瘿证”、“消渴”范围内。甲亢病人一般表现为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烦热多汗,急躁易怒或失眠,心悸,手抖,口干苦,消瘦乏力,舌质红少...  相似文献   

6.
盗汗是指寐而汗出、寤则汗止的病证。历代医家多从阴虚论治,目前教材亦独论阴虚。但临床上盗汗并非全属阴虚,如仅仅从阴虚论治盗汗,则无异于以偏概全。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论述,盗汗总体上是以“营卫不和”为主。临床上通过滋阴、清热、和解少阳等治法,营卫可达到“和谐”的状态,则盗汗自止。  相似文献   

7.
卫生部在北京召开的中医中药研讨会上,陕西省著名的癫痫、精神病专家张教授以“三脏”(肝、脾、肾)“三腑”(大肠、小肠、胃)的功能失常是造成癫痫、精神疾病的总根源为论点,发表了《论癫痫、精神疾病与“肉药”疗法》的演讲,使与会的专家、教授、名老中医受到震惊。多家报刊发表评论,称这是“独辟食药治病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注释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人们一直以“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来概括和指认这种注释,然而,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陆九渊的一个心学命题,根本就不是一种注释的原则和方法。对“易注”样本的分析以及相关方面的考察,重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现象,可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其实质乃是用母本的结构语义来表达注释者的思想;这种注释不是寻求原义的语义训诂,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一种哲学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为了说明阳气失常在外感病发病中的重要性,举了四种外感病的病因病机及主证,即:“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此段论述颇为精当,然明代吴昆认为其中存有错简,在《吴注黄帝内经素问》中作了更动,把“因于寒”三字移至“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前,把“欲如运枢……”十二字移接上段,此改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现中医院校各版教材对吴昆的更动基本上都作肯定性的介绍。但愚以为吴昆此举是改是成非,且不说其无考证之据,仅从文理、医理上分析,也是不可笃信。  相似文献   

10.
明代名医汪机(1463-1539年),字省之,号石山,安徽省祁门县人。《伤寒选录》为其代表作之一。该书现仅有一套残本藏于日本,国内据此版本影印出版行世。该书有八卷,卷一主要是采集“诸先贤所论于仲景有发明者”“以广识见”。卷二至卷六部分,为仿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体例,就六经病证“摘取诸症条中一症,另立条款,为之发明”。卷七为六经病脉汇集,“使人知脉同症异而治亦各有不同”。卷八介绍伤寒方药,分为“药方加减例”“伤寒药性主制要略”和“制方用药之法”三部分。汪机所加评按主要表现在“释疑解惑”“矫枉纠偏”和“解题发挥”三方面。该书对后人学习和研究伤寒病、温病等均有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