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消渴病)是危害健康和劳动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的特色,但各文献报道的辨证分型比较混乱,笔者就糖尿病辨证分型及证型实质的临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为体系,以理法方药相结合为形式,开创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先河。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学术内容和治疗手段,虽然在《伤寒论》中论述不多,但作为研习《伤寒论》及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治,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兹就《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疗法的应用作一粗浅地探析,以供同道在学习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亚临床肾损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参照国家卫生部<新药(中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对127例EH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进行肾功能联检(血、尿β2-MG,尿ALB和IgG),并以健康人50例作对照.结果: ①轻、中及重度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指标和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病程<5年的早期肾功能指标与>5年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②中医辨证分型以阴虚阳亢证最多,其中肝火亢盛证肾损害较轻,阴虚阳亢证肾损害有加重趋势,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肾损害进一步加重.结论:中医证候和EH早期肾损害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中医不同证型之间存在着客观化指标的区别,肾功能联检对高血压并发早期肾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加深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中医证型实质的认识,以探讨慢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我们对200例慢乙肝患者进行了辨证分型和肝功能多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并对慢乙肝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各家学说》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无疑应有其特定的研究任务及发展方向,本文拟就此探讨如下。 一、广泛发掘历代医家的各种学说 目前已有的四个版次的教材虽然已就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作了介绍,但其所涉医家非但涉及面不广,而且已介绍的医家所倡导的学说发掘也不全面,因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对114例小儿过敏性紫癜(血尿伴蛋白尿型)患儿肾组织活体检查结果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中医辨证分型中,血热夹瘀型最多,构成比为0.614 0,其次为阴虚夹瘀型(构成比为0.245 6)、风热夹瘀型(构成比为0.096 5),气阴两虚夹瘀型(...  相似文献   

7.
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属祖国医学“臌胀”、“蛊胀”的范畴,尽管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但仍有不少的病人预后欠佳。近年来,笔者采用辨证分型相对固定方药的方法先后共治疗121例,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有24例死亡。本文拟从中医辨证角度,对其死亡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08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血清生化、血细胞分析及血压、胰肾大小与中医辨证关系。方法:对糖尿病患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生化、电解质、血细胞等指标。结果: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糖尿病患,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显性降低(P<0.01),而胆固醇无显性差异(P>0.05),血糖明显升高(P<0.01);血清钙离子较对照组显性下降(P<0.01)。阴阳两虚型糖尿病患血压、胰头、肾脏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红细胞、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均较正常对照组显性下降(P<0.01),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结论:阴阳两虚型糖尿病患存在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紊乱,钙离子代谢紊乱,及其血压、胰头、肾脏大小及血细胞明显变化,有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  相似文献   

9.
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肝硬化腹水属祖国医学蛊胀、单腹胀、症瘕积聚的范围,是中医四大疑难杂症之一。《灵枢·玉版篇》视之为“逆症”,历代医家均认为是“难治”或“不治”之证。朱丹溪曰:“其病胶固”,张景岳谓:“病成单臌,终非吉兆”。笔者在过去应用辨证分型论治13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的基础上,拟订以益气活血药组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防治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尚无统一的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影响了临床疗效和学术上的相互交流,究其主要原因,是众医家在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及其演化规律的认识上意见不能达成共识,使辨证分型难以统一,因而对病因病机及其演化规律的正确认识,关系到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关系到对原发性肝癌进行正确的临床防治.因此,正确认识病因病机及其演化规律对于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仲景六经辨证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给后世医家提供了学习中医的广阔思维天地.癌性发热是临床常见棘手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良效和优势.由于患者体质、病邪、病位、病性、病势、病机等不同,癌性发热经常表现为典型六经症状,根据六经辨证灵活运用经方治疗癌性发热,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与中医证型和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为CHF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共纳入144例CHF患者,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对心功能进行分级,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考察血浆BNP水平与中医证型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Ⅱ级=2,Ⅲ级=3,Ⅳ级=4)呈正相关(r=0.724,P<0.01),与中医证型(心肺气虚证=1,气阴两虚证=2,心肾阳虚证=3,水饮凌心证=4)亦呈正相关 (r=0.813,P<0.01)。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之间血浆LVDd、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BNP是反映心功能的敏感且特异的指标,可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s,FD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符合FDD诊断标准的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生物反馈组30例、中医辨证组30例、综合治疗组30例。生物反馈组患者接受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中医辨证组患者在中医辨证分型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综合治疗组患者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便质积分、肛管直肠压力、直肠感觉值、盆底Glazer评估及球囊逼出试验情况并作前后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综合治疗组在肛门坠胀、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方式、便质的改善程度上优于生物反馈组(P<0.05),在肛门坠胀、便感的改善程度上优于中医辨证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直肠排便压改善程度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静息压低于中医辨证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改善程度均优于生物反馈组和中医辨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阈值改善程度优于中医辨证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快速收缩值、耐久收缩值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收缩值改善程度优于中医辨证组(P<0.05)。3组治疗后球囊逼出试验转阴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综合治疗组转阴率为最高。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生物反馈治疗FDD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中医辨证治疗或者生物反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研究中风(中经络)急性期中医证型与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25例中风(中经络)急性期患者,根据英国OCSP分型,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风火上扰证、阴虚风动证。收集患者的既往史、生活习惯、检验指标资料,探讨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OCSP分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证型以风痰阻络证为主。不同性别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OCSP分型患者4种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差异(P<0.05)。不同证型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患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OCSP分型,中风(中经络)急性期中医证型与血清肌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骨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所导致的骨脆性增加,从而使骨折更容易发生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对其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中医认为肝肾亏虚是本病根本病因,脾虚是重要病因,血瘀是促进因素,外邪是诱发因素.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可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脾胃虚弱证及气滞血瘀证.这7种基本证型可为骨质疏松症中医分型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笔者1995~1998年采用辨证分型治疗150例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对人类情志活动的理论与临床研究由来已久,经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和发挥,已形成和发展成为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中医情志学说.笔者现就今后中医情志学说的研究思路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4倍[1],其病死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达50%[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临床表现比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严重而且隐蔽,又因其病理改变较非糖尿病冠心病广泛而严重,故常规药物治疗疗效较差。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适合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者较少、难度较大而术后再狭窄率较高[3]。中医认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属“消渴”病及“胸痹”范畴,其在防治消渴病和胸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病因病机   中医对糖尿病(消渴病)的病因认识,可上溯到《内经》。历代医家多从七情、饮食、劳倦、房劳、外感等方面认识糖尿病的病因。关于消渴病的病机,历代医家不断深化。自秦汉时期《内经》提出病理性质是阳明热结后,历代多有阐发,其中清代叶天士在其《临证指南医案》中将此病基本病机归纳为“阴虚燥热”,对后世影响很大,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认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气虚是糖尿病迁延不愈的症结,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的主要原因,阴阳两虚是糖尿病发展的趋势,湿热阻滞是糖尿病病程中的变证[4]。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机,主要责之于气虚、阴亏、血瘀,而以血瘀为主。循此病因病机演变规律,认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因病机主要为消渴病日久则阴伤及气,气阴皆虚,气虚则行血无力,阴虚则虚火灼津为痰。若气阴不断耗伤而损及于心,使得心脏气阴亦耗伤。心体受损,心用失常,于是致瘀血、痰浊等实邪痹阻于心脉则胸痹心痛发生。此认识不仅丰富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辨证,亦拓宽了人们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途径。益气养阴活血法成为目前防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根据“证”作为治疗依据称“辨证治疗”。目前中医临床诊治模式有3种:一是病证相结合的方法;二是以辨证为主的方法;三是以辨病为主的方法。本文从诊治模式出发,就辨证治疗临床应用作一剖析。1病证相结合中的临床应用作者简介:王建青,女,35岁,讲师病证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余国佩《医理》的“燥湿为纲”观点,从自然、人体到疾病的病因、辨证、治法、用药方面阐述了其思想内容,并对其学术价值作了评价,认为此种观点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医疗思想体系,不仅对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理论和临床施治有参考意义,而且也为中医“返博为约”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