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9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法院搞文化建设期间,许多尘封多年的档案资料被翻出来重见天日,其中第一号刑事判决书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被镶嵌于3楼展示厅的玻璃橱窗内以供观瞻。该份判决书是1950年原鄞县人民政府对参加匪特谍报活动的徐某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的判决,粗糙发黄的纸张、模糊不清的油墨印刷、落款处的方形图章都深深地打上了一个时代的烙印,见证了中国司法体制的变迁与法律制度的完善历程。  相似文献   

2.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事实能否认定,必须有证据作基础.判决书是案件的审判结论,自应贯彻这一唯物主义的审判原则.民事判决书和行政判决书如此,刑事判决书中对证据要求得更高.过去写判决书,对证据在其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表现在刑事判决书上的是,证据还是知道要列举,但是举得笼统抽象.如有的使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被告人亦供认不讳”等公式化的套话,显得空洞无物;有的使用“被告人的上述罪行,有人证、物证、书证在卷,足以认定”等简单举证的神秘词句.表现在民事判决书上的是,多数的不写证据,少数的在叙事过程中提及证据,没有把证据提到判决书的内容要素中来.最高人民法院制订的判决书(包括解决实体问题的刑事裁定书  相似文献   

3.
裁判文书的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和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裁判文书的改革,核心是判决书说理。判决书应该说理,1999年最高法院在《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曾予明确表述。  相似文献   

4.
审判方式改革到今天,举证、质证、认证已经成为庭审的核心环节。作为集中反映审判主要过程和处理当事人实体问题的判决书,是对审判的反映,是审判结果的载体。因此我们审判方式每前进一步、突破一点,都应该在判决书中结晶出来。但目前我们的判决书所反映的形式和内容,举证不分彼此、内容笼统、没有质证内容、认证不讲理,只顾夫子自道,远远没有跟上审判方式改革的步伐。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特别是给付之诉中,金额、数字的来龙去脉,无从知晓,大大削弱了公开审理、公开宣判的效果,也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因此…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的判决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说理场合不当,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修辞力度不够,有法无情,自言自语;案件难易不分,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这些问题都属于判决书的说理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考察影响判决书说理的各种因素。除判例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等影响判决书说理的一般因素外,我国行政化的审判管理体制、僵化的诉讼文书样式、判决书狭隘的法律意义和对判决书表达错误的容忍等一些细微的体制机制是导致当前的判决书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提高我国判决书制作水平的基本措施是:废除和改进约束法官的制度,保障法官审判的能动性;建立判例制度,鼓励法官有重点地当面说理和加强修辞;突出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在判决书制作中的重点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判决书内容中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判决书内容中的法理分析●陈界融判决书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职能的最终表现。我国人民法院判决书之内容几十年皆为事实陈述、法律适用、判决结果三大块式。这与改革开放特别是民主法治建设之态势格格不入。不可否认,现代国人法制观及其意识已非前人可比,即由事实(个案...  相似文献   

7.
关于完善刑事判决书的思考□薛振作为审判的静态表现形式,判决书如何准确适应审判实践中贯彻修正后刑诉法的特点和需要,客观地反映庭审动态,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之一。笔者试从如何概述控辩双方意见、认证和说理裁决三方面,对刑事判决书的完善谈一些看法。概述控辩双方...  相似文献   

8.
民事审判与执行是当事人解决民事纠纷的司法途径,要做到审判公正与执行有力。由于判决书是法官根据事实依据法律做出的具有执行力的判断,为维护司法的权威公正并使当事人信服,判决书应进行充分说理并应将合议庭的不同意见表达于判决书中。为使法院的执行工作更有效率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在民事执行中可推广分段执行机制以及法院应在执行工作中对当事人释明。  相似文献   

9.
2011年12月12日,"京城盗王"签收了中国审判史上最长的判决书。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作出的这份345页的判决书共20万字。袁宝洪一案的判决书之所以创下历史记录,是因为袁宝洪盗窃次数多,而每一起盗窃事实,在判决书中都要有相关的证据来认定。  相似文献   

10.
百合  李佳 《法庭内外》2012,(3):50-53
2011年12月12日,"京城盗王"签收了中国审判史上最长的判决书。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作出的这份345页的判决书共20万字。袁宝洪一案的判决书之所以创下历史记录,是因为袁宝洪盗窃次数多,而每一起盗窃事实,在判决书中都要有相关的证据来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