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查安生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之本,湿热内蕴贯穿其病程始终,气血瘀滞是其反复发作的病机关键。治疗上多以益气健脾化瘀及清热化湿解毒立法,注重顾护后天之本,善用平补之党参、白术、谷芽等顾护脾胃,并佐以调气之木香,使中焦气机健运;运用马齿苋、地锦草、黄连、黄柏等清热化湿、凉血止痢,并注重活血化瘀,多采用白及、三七、赤芍、白芍等。  相似文献   

2.
王亿平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瘀血、热邪为主要的致病因素,主张在健脾益肾的基础上,运用清热祛瘀之法进行治疗。临床上多采用分期论治,并根据瘀、热、虚之程度不同,随证加减。此外,其重视调补气血,标本兼顾,祛邪扶正。  相似文献   

3.
甘苦合化法是指苦寒药和甘寒药相配,以苦寒清热、甘寒养阴,且养阴药常数倍于清热药,使清热而不伤阴的治疗方法。甘苦合化法在《温病条辨》中被广泛运用,涉及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其适宜病证包括小便不利、下痢、大便不通以及热伤营血诸证,病机均包含热盛阴伤,治当清热养阴。具体运用时,可加入咸寒、酸寒之品,配合苦寒药增强清热凉血的效果;亦可加入酸味药配合甘寒药以酸甘化阴,增强养阴的作用。并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适当加强清热力度,火热毒盛者当以清热解毒为先;伤及阴血之时,又当注意凉血养血,尚可配合益气之品以益气生津、益气生血。  相似文献   

4.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为妇科常见病与疑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不孕、宫外孕等。李伟莉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湿热内阻,复感外邪内侵,合而为病,病久多虚、多瘀、多郁。其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原则,或自拟验方或化裁古方,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灵活加减运用,并结合中药外治法,同时按照月经周期的生理特点,分期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中医多认为系湿热内蕴所致,治以清热利湿。但由于其有急、慢性之分,迁延日久还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因此治疗不可执其一端。现将笔者临证治疗体会简介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一、急性肝炎治拟清热利湿 初起时巩膜及小便发黄,继之波及全身,或有寒热,厌食,倦怠乏力,肝肿大有压痛,苔白腻,脉濡数。此为湿热交阻于  相似文献   

6.
曹恩泽老师以正虚、湿热、血瘀概括慢性肾炎的中医病机.立"清补法"为本病治疗大法:补益脾肾,注重扶正固本;清热利湿,不伐胃伤阴;注重调和脾胃;重视固护脾阴;祛邪治标;化瘀贯穿始终.用药多选"清轻"之味,注重防止饮食诱发.  相似文献   

7.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的“胃脘痛“、“吞酸“范畴.近年来,多数学者较一致地认为慢性复发性溃疡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恋“.正虚责之脾胃虚弱,邪恋不外乎气滞、血瘀、痰湿、湿郁化热及外邪侵袭等.治疗多从健脾益胃、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清热化湿、养阴益胃等入手.兹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金匮要略》指出“脾色必黄,瘀热以行”乃黄疸病的发病机制。黄疸发病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理基础是湿,病位主要在脾及血分,又与肝胆密不可分;祛湿、清热、活血等方法贯穿于黄疸治疗过程始终。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治瘀血之方,活血化瘀药常配以理气、温经、化痰、利水、清热之品,或佐以扶正,或峻药缓攻,或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刚柔并济。仲景活血化瘀诸方,用药精当,法度严谨,配伍巧妙,对指导临床遣药组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力认为痤疮病机为阳有余阴不足,以"滋阴清热"为大法,治疗女性痤疮配合月经周期序贯疗法,并配合西药、外治疗法,强调患者应注重饮食和生活调摄。  相似文献   

11.
“土郁夺之”为《内经》五郁治则之一,土郁即脾土为肝郁、食滞、寒湿、湿热所壅滞,脾胃失其运化升降之证。治疗应辨其虚实,通过疏肝理气、消食导滞、温阳化湿、清热利湿之法,以疏通脾土,使脾胃升清降浊功能恢复正常,则郁气可解。  相似文献   

12.
蜂蜜味甘、性平和。《本草纲目》说,蜂蜜入药之功有五: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蜂蜜质地滋润.可润燥滑肠;生用性凉,清热润肺;熟用补中,缓急止痛;甘以解毒,调和百药。  相似文献   

13.
董浩老中医从事医、教、研工作已50多年,熟读经典,兼采各家之长,学验俱富,疗效卓著。尤在治疗肝炎万面别具匠心,颇有独到之处。现将董老治肝经验整理如下:应用清热疏湿慎防苦寒伤胃清热疏湿虽为治疗急慢性肝炎之常法,但因脾恶湿,胃恶燥,过用苦寒燥湿之品,势必伤及胃土,非但不能使病情好转,反易使病程迁延难愈。所以,董老认为,在应用清热疏湿法时,必须慎防苦寒伤胃,切不可  相似文献   

14.
遗精一症,前贤各有论述。发病之因,大都认为不越乎肾虚不能固摄,或君相火旺,湿热下注而扰动精室;究其病理则责之于心肝肾三脏。在治疗上,历代医家大多用宁心益肾,滋阴泻火,填精固摄,清热利湿等诸法,方药以知柏地黄丸、三才封髓丹、六味地黄丸、安神定志丸、右归丸、水陆二仙丹、金锁固精丸之类;湿热下注者则以萆  相似文献   

15.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在汲取张仲景和叶天士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对经方多有继承和发挥。《温病条辨》继承了《伤寒论》中含有栀子方剂中体现的辛苦合用、清宣郁热,苦寒合用、燥湿泻热等法,并将叶天士对栀子的用药经验拓展总结为解郁清热法和开郁行气化湿法,对温病学理论和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热凉血法治疗疹热郁血分型玫瑰糠的疗效。方法:以清瘟败毒饮合土槐饮加减治疗热郁血分型玫瑰糠疹,并与口服西可韦(盐酸西替利嗪)、外用止痒洗剂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清热凉血法治疗玫瑰糠疹热郁血分型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解颅一名首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认为解颅的病因系肾气不足、脑髓失养。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奠定了解颅辨证论治的基础,明确本虚为解颅的关键病机,确立补肾填精的治疗大法。此后,历代医家对解颅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理论不断发展完善,如宋金元时期增用祛风清热药物,始用气血双补之品;明清时代,医家对解颅与囟填、囟陷等进行详细鉴别,并将补阳药广泛运用于解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是临床上治疗肝经实火、肝胆湿热的经典方剂.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皆苦寒之品以直清肝火;木通、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有扶正之功,亦有制火之用;柴胡疏肝解郁以舒郁火.本方集苦寒直折肝火、利小便以泻肝火、滋阴养血以制肝火、疏肝解郁以舒郁火为一体,临床运用较多,疗效也十分明显.现举临床运用三则如下. 1 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9.
新安郑氏喉科是中医学历史上的重要学术流派。郑氏喉科总结咽喉温热诸病的共性规律,以“风”命名咽喉温热诸病,提示“风”邪为喉风的共性病因;遵从《内经》“风”邪“辛凉而散”治则,将“以甘缓之”优化为“兼养阴以制之”,形成了涵盖喉风的喉科疾病命名方法和因机证治相一致的“辛凉养阴学说”;其“养阴”具有驱邪泻实、制约辛味药辛散太过、防病传变和补阴护津的四重作用,彰显了“以养阴为贵”的治疗学特色。治疗喉风的辛凉养阴法是继辛温发表、苦寒清热的治法创新。  相似文献   

20.
血分证与血证均有出血的临床表现,以及热盛动血的核心病机,但血分证可由疠气所致,而血证多以脏腑内伤为主要病因;血分证属温病范畴,而血证属于中医内科范畴。血分证与血证在治法上有相似之处,二者在治疗上均谨守“诸热瞀瘛,皆属于火”之病机,但清心开窍、熄风止痉的治法为血分证所特有。临床治疗上,血分证与血热证均可以犀角地黄汤为基本方加减,但血分证需加开窍、熄风药物,而血证需加养阴清热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