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承气汤治疗急症举隅张淑人,吴永彤,陈耘(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225700)关键词中医急症;承气汤;下法已故老中医魏平孙先生,1934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从事临床50余年,治疑难急症颇多。现将其运用吴鞠遁“五承气汤”治疗急症举隅如下。1急性流行性脑...  相似文献   

2.
四逆汤乃张仲景为少阴证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之“脉微细,旦欲寐”所设,其治疗急症的疗效早已得到广泛认同。仲景对杂病的诊治,审证求因,凭证选方,方药的运用灵活自如,独具匠心。故推及凡病属“真阳衰微,亡阳厥逆”之各种临床急危杂症皆可以本方斟酌用之,以扩大其主治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泻胃补脾针灸疗法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针灸组在科学生活方式干预前提下以泻胃补脾为指导原则选穴针灸;对照组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针灸组治疗1个月后证候积分即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针灸组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PG和HbA1c均显著降低(P<0.05);针灸组FPG和HbA1c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泻胃补脾针灸法是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症状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内服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症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寒湿凝滞型盆腔炎症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对照组给予少腹逐瘀汤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改善情况、子宫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1周及2周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少腹逐瘀汤内服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症疾病疗效明显,对于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风寒湿痹汤合温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24例何志(安徽省六安市立医院237006)关键词风寒湿痹汤;温针灸;风湿性关节炎1临床资料124例中,男59例,女65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4岁。病程1个月~32年,其中半年以内38例;半年~5年43例;5年以...  相似文献   

6.
新安医家对针灸理论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汪机提出“灸治疮疡”“治病无定穴”理论;吴崑将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按照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分别取五输穴,且补注《金针赋》;郑梅涧提出“开风路针”“破皮针”“气针”之三针说,编写针灸歌赋;徐春甫倡导针药并用,尤其推崇灸法;王国瑞提出“穴法相应三十七穴”,首创“透穴针刺”法。新安医家针灸学术思想对丰富针灸学术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337条云:“凡厥者 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指出厥逆的含义及其病因病机。然厥证不同,施治则异。兹对《伤寒论》不同厥逆证治作一初探。 一、寒厥:多见于伤寒少阴病阴寒内盛的危重阶段。禀气不足之人,复感风寒之邪,重伤正阳;或治疗失误,汗下杂施,均可病及少阴,导致真火式微,阳气不能布达于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吞咽行为训练结合针刺舌根部穴对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14例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行为组、针灸组及观察组,每组38例。行为组给予吞咽行为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针灸组给予针刺舌根部穴治疗,每穴顺时针捻转3~4下,隔日1次;观察组给予吞咽行为训练和针刺舌根穴治疗。治疗20 d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才藤吞咽障碍分级和摄食-吞咽功能分级评价3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基于洼田饮水试验、才藤吞咽障碍分级和摄食-吞咽功能分级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洼田饮水试验、才藤吞咽障碍分级和摄食-吞咽功能分级的疗效均优于行为组和针灸组(P<0.05),而行为组与针灸组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行为训练结合针刺舌根部穴可明显改善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肾宣肺汤结合针灸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并了解其对体内致哮喘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温肾宣肺汤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必可酮气雾剂吸入加口服博利康尼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中IL-4(白细胞介素-4)和IgE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改善肺功能作用,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远期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中IL-4和IgE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温肾肺汤结合针灸治疗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且有降低血中IL-4和IgE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血症24例张可可(安徽省安庆市血吸虫病防治所医院246003)关键词半夏泻心汤;血证;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血症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粘膜脱垂、胃癌等。溃疡病居首位,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属祖国医学的“呕血”、“便血”等...  相似文献   

11.
复肝灵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及肝功能的影响方向明许能贵(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合肥230038)关键词:复肝灵;慢性乙型肝炎;红细胞变形能力;肝功能中图法分类号:R512.62在临床中,我们运用复肝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针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8例郭杰,诸葛梅(安庆市立医院246003)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1978年~1993年笔者运用针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例,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48例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7~65岁;发病7天...  相似文献   

13.
从病因、病理、证治几方面,对<伤寒论>的寒厥、热厥、气厥、痰厥、脏厥、蛔厥以及寒热错杂厥进行扼要阐述,同时对有关类似证进行鉴别.<伤寒论>之厥证不同于内科疾病中猝然昏倒而多能苏醒的"厥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肩三针”恢刺法配合牵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门诊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肩三针(肩前、肩髃、肩髎)恢刺法并配合牵张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推拿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0次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提高Neer量表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运动范围评分和总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肩三针”恢刺法配合牵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肩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常规针灸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15.
我们1994~1997年以滋肾清利法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120例,并设肾炎四味片对照组30例,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50例慢性肾炎中,男114例,女36例;年龄19~65岁,平均39.2岁;病程均在1年以上,最长15年;中医辨证均属气阴...  相似文献   

16.
灵芪胶囊治疗心脾两虚证105例临床观察徐文龙周宜轩魏江磊戴晓华(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合肥230038)关键词:灵芪胶囊;心脾两虚证1995年10月~1996年3月,我们用灵芪胶囊治疗心脾两虚证患者105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遗精是临床常见而难治之病。因梦而遗者称为“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自流出者称“滑精”。本病早在《灵枢·本神》篇中就有记载:“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骨酸痿厥,精时自下。”遗精的中医治疗,难以一方一法治之,应辨证论...  相似文献   

18.
1 “康莱特杯”全国首届中医药优秀学术专著评选活动   为了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中国中医药学会与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康莱特杯”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专著评选活动。该活动将评选一等奖5名,奖金各5 000元,二等奖10名,奖金各2 000元,三等奖30名,奖金各1 000元,优秀奖50名,名誉奖励。参加人员:学会会员(未入会者,须先办理入会手续,方可参加)。参加办法:学会会员将会员证复印件、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1~3本(时间自1979-2000年之间正式出版物)挂号寄到学术部。专著要求:参加评选的学术专著内容要有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规范性。注意事项:(1)以下图书暂不列入此次评选范围:①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集、各类汇编;②社会科学范畴的图书;③中医药年鉴;④以国外语言文字撰写的中医药学术著作;⑤属于中医药院校、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函授、夜大等方面的教材;⑥中医药译著;⑦中医药科技期刊;⑧中医药音像电子出版物等;⑨中医药科普著作。(2)信封注明“康莱特杯”。(3)截止日期2001年5月1日。(4)颁奖大会拟于9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2 全国首届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   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是《黄帝内经》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内容,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正如有关中医专家所说:“要精通《内经》,必先精通运气。”为了促进中医运气学术研究,拟定于2001年二季度在北京举办“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征文内容:(1)运气理论研究;(2)《易经》与运气;(3)运气与天文、地理等现代科学相关研究;(4)运气临床研究;(5)运气与养生保健;(6)运气学说与中医特色;(7)运气与子午流注、灵龟八法。注意事项:(1)信封请注明“五运六气会议”;(2)没有论文也欢迎参加听讲;(3)征文截稿日期2001年4月30日。 3 全国运气医学系列高级研修班   由刘杰副教授主持研究的项目“中医运气学说电脑应用系统”获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奖;“中医运气学说系统工程的研究”、“中医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电算系统”获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奖,该成果对临床治疗疑难病有重要指导意义。其特点是该理论改进了传统运气学说中繁烦的推算手法,使运气学说更易推广。   为了推广上述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拟将连续举办“全国运气医学系列高级研修班”,每期8天,费用800元,报名满30人开课。本研修班将聘请中国运气医学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获得者、卫生部中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评审鉴定专家、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南铁路中心医院性医学中心主任刘杰副教授亲自主讲。(1)中国运气医学高级研修班。授课内容:运气医学简史、运气医学基础、运气自然配属、脏象学说、运气经络学说、运气病因学说、运气诊断学说、运气脏腑辨证、运气十纲辨证、运气六经学说、运气互体治法、运气本草学说、运气方剂配伍、运气针灸取穴、运气养生保健、运气医学原理的现代研究。(2)中国运气针灸高级研修班。授课内容:运气针灸沿革、九针运气理论、运气人体解剖、运气纵横经络、运气针刺手法、运气腧穴理论、运气针灸取穴(运气纳甲子午流注法,运气纳子子午流注法、运气脏气法时取穴法、运气养子时刻取穴法、运气移光定位法等)。(3)中国运气高级研修班。授课内容:五运六气学说沿革、学说基础、中国学说(历法、五运、六气、南北政、三气之纪、五郁、相合、同化、六元正纪、学说工具、方药、电脑推算六十运气年表、五运六气之临床应用)。(4)中国运气方阵高级研修班。授课内容:方阵发展简史、太极方阵、两仪方阵(阴阳、气血、升降、动止)、三因方阵(天因、地因、人因、三焦),四象方阵、四时方阵、五脏方阵、六腑方阵、七情(六欲)方阵,运气方阵。(5)中国运气性学高级研修班。授课内容:性学概论(西方性医学的发展与形成、性医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性医学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基础、性系统、性诊断学、性治疗学)、运气性学沿革、性器官、性基础、性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概要、治疗原则、治疗方法、性学方药、男性疾病、女性疾病、性腺疾病、性偏离、性传播疾病。(6)中国运气生物节律高级研修班。授课内容:人体生物节律、人体生物三节律、运气与人体生物节律、人体生物节律的临床实际应用、人体生物节律劳动安全系统、百年人体生物节律。   参加研修者可任选一种内容,参加两个班以上费用优惠20%。 4 全国首届实用特效中医药技术交流演示会   中医药历经千年而不衰,是因为临床上有突出疗效。为了系统总结推广实用特效中医药技术,拟定于2001年6月在福州市召开首届全国实用特效中医药技术交流演示会。会议内容:主要以演示为主,包括方药、方法、技术、器械、经验、系统理论等,使参加会议的代表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注意事项:(1)欲演示的代表请将详细内容文字稿,有录像带或光盘者一并寄到学术部;(2)有无论文者欢迎参加学习;(3)截止日期2001年4月30日;(4)信封注明“演示会”。 5 全国首届经络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会   为了促进经络研究和临床应用,拟定于2001年8月中旬在大连召开“全国首届经络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大会”。征文内容是:(1)经络实质及基础理论的研究;(2)中药归经理论研究;(3)经络与中医药临床研究;(4)经络与针灸临床研究;(5)特定穴位与经络、脏腑关系的研究;(6)经络理论在中医、针灸临床中指导作用和意义;(10)经络与脑科学;(11)经络与神经、淋巴、内分泌等的关系研究;(12)对经络的哲学思考;(13)中医经典医籍对经络的总结;(14)经络与气血运行;(15)奇经八脉研究;(16)经络与《易经》;(17)经络与针刺麻醉研究;(18)经络与子午流注研究;(19)经络相关学科研究与应用;(20)经络与现代理疗仪器研究开发;(21)经络与五运六气;(22)经络医疗保健产品评展(经络、理疗、外治、诊断治疗仪器、通经活络药物)。注意事项:(1)信封注明“经络会议”;(2)截止日期2001年6月1日。 6 特别提示   (1)以上各会议每篇征稿限3 000字以下(省部级研究项目限5 000字),300字摘要;(2)来稿请打印或方格纸正楷抄写;(3)自留底稿,恕不退稿;(4)注明参考文献;(5)各会议(除高级研修班外)每人会务费580元;(6)我会正在发展会员,凡具有中级职称(含中级)以上的中医药工作者可申请办理入会手续,电话、信函索取会员入会申请登记表即可。咨询报名电话:(010)64212828,传真:(010)64297983。联系地址:北京市樱花东路甲4号中国中医药学会学术部(收),邮编:100029。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悬灸得气与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为临床辨敏施灸提供科学依据。〖JP〗方法 纳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肿胀型)患者60例,依据在悬灸过程中患侧内、外膝眼穴有无得气现象(热感透至膝关节腔内)为标准,将患者分为得气组34例和非得气组26例,每日悬灸1次,每次悬灸时间为40 min,共治疗30 d。分别于治疗结束后即刻与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关节周径和临床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得气组关节周径和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明显小于非得气组(P<0.05);得气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非得气组(P<0.05)。结论 悬灸治疗肿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悬灸得气者的即刻和远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非得气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联合针灸和西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集半夏泻心汤联合其他疗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 5.3及Stata1 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研究对象共1 521例。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或联合针灸和西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西药(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对比单纯西药:RR=1.23,95% CI为1.15~1.31,P=0.000;半夏泻心汤联合针灸和西药对比单纯西药:RR=1.17,95% CI为1.10~1.25,P=0.000);与单纯西药组比较,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清生长抑素水平明显升高(MD=15.49 ng/L,95% CI为10.12~20.86,P=0.000)。结论 联用半夏泻心汤可提高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促进血清生长抑素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