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吴崑是明代著名新安医家,著述颇丰.其著〈医方考〉是方剂学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从浩瀚的方剂中精选效方,按病证分类,对每类病证进行深入阐述,对每首方剂进行透彻剖析,体现了用方必穷其方理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医方考》是中国方论专著的最早代表。吴崐运用中医理论对所载的540首方剂进行多维模式的全面注解,影响深远。《医方考》收方广泛,重点突出,载有91个首载方剂,后世众多方书均遵循《医方考》的思想和方法,对所收方剂进行全面注解。  相似文献   

3.
《素问吴注》是新安理学大背景影响下的产物。吴崑注解《素问》功类朱熹注解儒家典籍。吴崑在注解《素问》时,仿效了《四书集注》的体例。《素问吴注》对汪昂和张介宾注解《素问》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关系,晋·皇甫谧认为是由《黄帝内经》一部书变成《针经》、《素问》二部书。元·吕复和清·姚际恒则认为《灵枢》、《素问》是汇聚而成。本文考析认为:《汉书》之后的东汉时期医经七家曾经历了一次改纂过程,可能由医经七家被分别集纂成《灵枢》、《素问》、《难经》,一直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5.
《王仲奇医案》是研究王仲奇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其中“喉痹”“类中”“咯血”“湿温”四则医案,体现了王仲奇对《黄帝内经》经文的发挥,其将《黄帝内经》医学经典运用于具体疾病治疗中,寻其根本,探究其源,进而遣方用药,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但其内容并不局限于医学,与天文、地理等学科也密切相关,其创作还受到《周易》、黄老道家的深刻影响,并对儒家中和、重本等思想观念多有吸收,是一部关于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著作。所以,如果对以先秦哲学和以古代医学没有贯通性的综合把握,能对《黄帝内经》做出切实的理解是很令人怀疑的。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认为,由于个体的体质有所不同,个体对于药物的耐受性与治疗的反应性亦有差异。《本草纲目》承袭《黄帝内经》之旨,倡导临证治疗用药考虑先天禀赋、体质强弱,临证用药关注患者体质差异及其对药物的反应性,提出药以治病,中病则止。《本草纲目》体质医学思想对于临床用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最早记载了情志变化和脉象变化的相关性,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黄帝内经》有关情志脉象的论述表明,情志和脉象的形成基础均与气血密切相关。喜、怒、思、悲、恐5种基本情志脉象的形成基础和脉象特点也与相对应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明代著名新安医家吴崑,一生潜心医学,著述颇丰.其著<医方考>是方剂学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该书选方广泛,收方精良,结构完整,注解详实,内容丰富,博采众长,同时又多所创新,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心理与生理关系、心理活动与发病的关系及相关治疗方法三个方面。《黄帝内经》对心理疾病的相关认识及其防治方法,可为现代心理疾病的治疗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首倡分类研究《黄帝内经》,将《素问》《灵枢》经文分类编次并予以注释,使《内经》经文编排与学术内容趋于条理化、系统化,并具有层次性与内在逻辑推理性,初步勾勒出中医理论体系框架,形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雏形,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太素·设方》乃杨上善对《黄帝内经》论治理论的专题阐发:时代与地域不同,病治有异;注重内外合察,用针必知形气在;五脏所伤,治有不同,移易精神,调理脏气;标本不得,邪气不服,针刺须知虚实补泻。其设方理论对临床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援引《周易》作注者有十九处。本文分析了这些注文的义蕴,揭示《周易》的对应法则、运筹法则、解释法则与《内经》某些医学哲理的耦合与相通之处,由此探讨医与易的亲缘关系,以期促进中医多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4.
《内经》多次提及365个针灸穴位,即所谓“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由于穴位内容散见各篇,且重复或语焉不详者较多,因而历来对《内经》穴位确数记述不一,计有364穴,313穴、986穴,160穴等数种.但均未指出包含哪些具体穴位一笔者据《灵枢》、《素问》、《黄帝内经太素》及《缺卷覆刻黄帝内经太素》,参考《针灸甲乙经》和杨上善、王冰、林亿等对《内经》的注释,就《内经》针灸穴位作一初步整理,载述于下,以共参考,缺漏不当,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15.
《周易》存在明显的阳主阴从、贵阳贱阴思想,但比《周易》更早的《归藏易》和《连山易》皆不主扶阳。《归藏易》是黄帝易,重阴、重地道,与《周易》崇阳、重天道的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黄老道家主张致虚守静、清净无为、谦退守柔的思想,正与《归藏易》的精神相符。《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源自《归藏易》,渊源于黄老道家,故《内经》中亦无明显的扶阳倾向。扶阳派学者所称引的《内经》扶阳思想相关条文,实无明显扶阳倾向。  相似文献   

16.
《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的子部·医方类皆列有《桐君药录》三卷。但俱未言及桐君为何时人,其书又出于何时,从而引出了种种歧说。日人时惟宗俊《医家千字文》之“呼各  相似文献   

17.
药枕法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外治法,道教经典总集《道藏》中收录的大量医药文献中就包括药枕方文献。《道藏》医方文献中的药枕方可分为单味药物药枕方和多味药物药枕方,前者特点为所使用药物皆属寒性药物,而后者特点为所含药味多,且多为文献的重复收录。《道藏》药枕方内容不但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同时对养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形成一些重要的认知原则。由于受到文化轴心期的先秦“和”文化的影响,《黄帝内经》成为中医“和”思想的源头,其中“天人合一”“阴阳和合”“医患和合”等诊疗思想,为后世“和”法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安名医考》辨误四则周益新,张芙蓉(山西省大同市基建职工医院037067)关键词《新安名医考》;医史文献李济仁先生主编的《新安名医考》(安徽科技出版社1990年版)一书,取材丰富,考证翔实,全面系统地介绍了668名新安医家的生生平、学术思想、临床诊...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提出因病组方、君臣佐使组方及气味配伍组方的相关理论,并且依据因病组方原则,根据病位与病情不同制定了大、小、缓、急、奇、偶、重七方以及反佐的配伍方法;用君臣佐使来归纳药物在方剂中的主次;根据药物的气味与功用,与五脏苦欲联系起来确定五脏的补泻组方,与五运六气的规律联系起来确定不同运气格局下的气味配伍方法。《黄帝内经》组方理论为后世的临证组方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