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用解毒活血止痢汤治疗细菌性痢疾5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40例,女10例;16~30岁15例,31~40岁27例,40岁以上8例;大便次数每日5~6次20例,7~15次26例,15次以上4例。全部病例临床均表观为脓血便,大便镜检见大量红、白细胞(以白细胞为多),全部患者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比较棘手,作者用自拟溃结方(包括口服方与灌肠方)治疗6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6例符合1993年6月在太原召开的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上制定的本病诊断标准(《中华消化杂志>1993年13卷第354页),分型、分度标准符合《中国肛肠病学>(黄乃健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第895~913页)制定标准.66例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20~51岁,平均34岁;病程3个月至18年,平均2.9年;暴发型20例,慢性复发型27例,慢性持续型19例.轻度6例,中度37例,重度23例.所有病例均有腹痛、腹泻,反复血便、脓便或粘液便,多次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也无阿米巴原虫、滴虫等.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是近年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变多侵犯直肠及远端结肠,属于中医"肠癖"、"泄泻"等范畴.临床表现多为慢性腹泻,稀便每日多达10余次,或有黏脓便、脓血便,常伴下腹部阵痛,少数病人有便秘,病程长,反复发作,口服中西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病情,难以彻底治愈.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正呈逐渐上升趋势.笔者用自拟和胆汤治疗,并设对照组观察,以初步评价其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系我院1998年11月至2002年1月外科门诊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男38例,女82例;年龄18~76岁;农民49例,城市居民71例;以往有胆管蛔虫症14例,胃大部分切除术5例.对照组62例,男20例,女42例;年龄19~74岁;农民28例,城市居民34例;以往有胆管蛔虫症9例,胃大部分切除术2例.  相似文献   

5.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我院肠道专科使用止痢合剂治疗55例。疗效满意,兹简介如下。一、诊断依据: 1.有饮食不节(洁)史.2.有典型的菌痢症状。3.大便检查:脓细胞 ~卅,红细胞 ~卅,有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二.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55例中,男22例,女33例.年龄16~50岁46例,51岁以上9例。 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或有下坠感.大便次数增加,一般为每日10~20次,最多达40余次.发病初期,大便呈稀糊状:继则转为赤白相夹之脓血便,或呈黄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120例为门诊病例。其中男97例,女23例;年龄17~58岁,平均39岁;病程1~13年,平均4年。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稀便,日行2~6次,伴有粘液,无明显脓血,腹痛即泻,少数伴有里急后重,腹部无明显压痛,肠鸣音亢进。大便常规检查:有少...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祖传秘方椿根白皮合剂,临床治疗便血46例,今将其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46例患者中,男36例,女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2岁,平均39.6岁。大便带血,时有时无22例,大便带血较多伴下腹痛18例,便少血多,次频,伴下腹坠痛5例;直肠癌近中期,便血不多,次频,内有脓、粘液及特殊臭味1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19例,痢疾22例,内痔4例,直肠癌1例(病检证  相似文献   

8.
一、一般资料 126例均为住院病人,男55例,女71例。其中缺血型脑血管病82例,出血型脑血管病44例,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87年第1期第60页),部分病例经头颅CT诊断确诊外,其余依症状体征诊断。其中病程为6个月~2年,年龄最小40岁,最大76岁。肌力均小于Ⅳ级。  相似文献   

9.
1993-1999年,笔者用逍遥丸治疗抗血吸虫病药吡喹酮不良反应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0例为安徽省南陵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血防站大便沉渣孵化法阳性确诊为血吸虫病患者,并给予吡喹酮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纳差、腹胀、乏力等胃肠道症状.随机分为中药组50例及西药组40例.中药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1~60岁,平均28.5岁;初次感染者26例,二次感染者12例,三次感染者2例.西药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3~58岁,平均27.4岁;初次感染者28例,二次感染者11例,三次感染者1例.两组不良反应均出现在服吡喹酮后,并均在1周内来我院门诊.  相似文献   

10.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特殊型。1991年~1992年笔者用和胃降胆汤治疗42例,同期设立对照组20例,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治疗组42例中,住院6例,门诊36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11岁~59岁,平均年龄40.5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50天。对照组20例中,住院8例,门诊12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1岁~60岁,平均年龄42.1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30天,所有病例均无胃肠手术史。 诊断标准:主症为胃脘疼痛。胃镜诊断依据:①检查前不用解痉剂;②镜端尽快通过贲门  相似文献   

11.
一、病例选择:除有慢性胃病史及阳性体征外,18例均经纤维镜检查、病理切片报告诊断。 二、资料分析 (一)一般情况:本组男14例,女4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4岁(26~35岁5例,36~45岁9例,46~64岁4例);发病时间最短3年,最长10年。 (二)临床主要症状:胃脘闷胀而痛,食后饱胀,口干而燥,大便干或者黑便,不泛酸,舌质多红绛少津或有裂纹,一般无苔或少苔,个别呈黑燥苔,脉细数或细弦。面色(白光)白或微黄,肢倦无力。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传统葛根芩连方基础上设计制备葛根芩连结肠定位释药胶囊并对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优化处方制得葛根芩连结肠定位胶囊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分成5组,即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葛根芩连简方组、葛根芩连全方组、葛根芩连简方结肠定位胶囊组,持续给药1周后比较给药后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olonic mucosal damage in-dex,CMDI).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简方和全方组DAI、CMDI均显著降低(P<0.05);葛根芩连简方、全方组DAI、CM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芩连简方结肠定位胶囊组DAI、CMDI均显著低于葛根芩连简方和全方组(P<0.05).结论 葛根芩连简方结肠定位胶囊可提高葛根芩连汤原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63年以来,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以自拟“宁癫散”治疗原发性癫痫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40例均已排除症状性癫痫。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38岁;病程最短的1年,最长的10年。所有病例每年平均大发作部在5次以上,其中有4例每月发作数次,5例隔1~2天即发作一次,均用西药及其它中药而未能奏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过程中每组均脱落2例,每组最终完成病例数均为30例.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每日1次,每周6次,所有患者均接受28 d的治疗.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评...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1982年4月至1985年6月,采用清热解毒、凉血养阴的中药治疗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1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7例。年龄5~10岁3例,11~15岁4例,16岁以上8例。初诊病程均在1~3天。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及X线检查,确诊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临床见有发热、腹痛、腹胀、腹泻和血便等症状;少数  相似文献   

16.
我科1996年2月至1999年2月采用华蟾素治疗67例肿瘤术后1~3年复发伴(或)转移者,现报道如下,并就华蟾素的临床应用加以讨论。 1 资料与方法所有病例均系手术后1~3年复发伴(或)转移者,其中男51例,女16例;年龄53~72岁(53~59岁23例,60~69岁37例,70~72岁7例)。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29例,中分化腺癌26例,低分化腺癌7例,其它5例。手术时,38例侵及深肌层,周围淋巴结有癌转移者2例(2/9~9/16);29例侵及浆膜层,周围淋巴结转移者7例(2/9~9/16)。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完全切除与周围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给予标准方案化疗4~9疗程,其中化疗4疗程9例,6疗程37例,9疗程21例。所有病例入院前3个月未行化疗。入院时经Karnofsky行为状态评分法(KPS)评分,30分者21例,40分者18例,50分者18例,所有病例均无化疗指征。术后1年复发伴(或)转移灶者5例,其中胃癌3例,结肠癌2例;术后2年复发伴(或)转移灶者15例,其中胃癌9例,直肠癌6例;手术3年复发伴(或)转移灶者47例,其中胃癌22例,食道癌11例,直肠癌14例。  相似文献   

17.
1980~1987年,我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31例肠粘连,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 一、临床资料 均系门诊患者。男14例,女17例。年龄为18~36岁。病程在3月~25年。主证见脘腹胀痛,大便秘结或便稀;甚者见一过性脘腹包块耕起,往来上下,肠鸣似雷。曾行腹  相似文献   

18.
1987年夏秋季,我院所在地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笔者采用黄连茯苓汤治疗本病72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72例中,男25例,女47例;年龄最小1岁半,最大76岁;起病急骤,多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其中体温正常者6例,37.4~38℃者24例,38.1~38.9℃者28例,39℃以上者14例;病程1~2天者40例,3~5天  相似文献   

19.
1997年以来,笔者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两组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检查确诊,于发病后2~3d入院.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55~72岁,平均68.7岁.对照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53~71岁,平均67.2岁.两组年龄、性别、病位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致残率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本病属中医“尪痹”范畴。笔者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应用舒节合剂和三军丸治疗RA83例,并与甲氨喋呤和美洛昔康分散片治疗的38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入选病例标准所有病例均根据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诊断标准[1]确诊为RA,且病情处于活动期。同时符合中医病证诊断标准[2],辨证属尪痹之风湿热郁型。排除已使用激素治疗和有消化性溃疡者。1.2一般资料12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