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政策网络"理论的简要脉络 在西方政治学和政府研究中,有两个主要方法为我们所熟知:一是通过分析公共权力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分配,明确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边界,这属于一种宏观的结构研究方法,其方法论基础为整体主义;二是通过分析个人和单个组织在政治过程中的功能和行为机制.这是一种微观的研究方法,其基本的理论依据是理性选择,个人主义是其主要的方法论基础.研究当中的问题是,在理论基础和观察视角等方面,这两种宏观和微观的方法都存在很大的裂痕,我们很难协调和沟通两种研究方法,为政治和社会现象作出整体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公共选择理论在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选择理论运用现代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分析了现实生活中政治个体(政治家或选民)的行为特征,以及由政治个体组成的政治团体特别是政府的行为特征,为解释社会政治生活中许多常见行为和现象提供了一种有用的理论范式,从而越来越为政治学界所重视,成为政治学、行政学新的研究领域。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公共选择理论的价值不仅在于它首创了用经济学方法来分析政治系统的运行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贯穿在其分析过程中的方法论本身。  相似文献   

3.
在比较政治学领域,定量研究方法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数学方法,以政治现象的测量指标为数据来源,并从具体数据中抽象出规律或检验研究假设。比较政治学定量研究方法常包含四种基本处理技巧和七个操作步骤。其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个案研究、小样本案例集中比较、真伪对照分析和统计分析。定量研究方法的思维逻辑来自于科学哲学中的实证主义。在检验三原则的影响下,比较政治学中的定量研究出现了三种研究学派的分野,即数量描述型定量研究、认知解释型定量研究和假设验证型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方法的研究者们难以消弭上述学派间的内部争论并不断与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者们进行争辩。此种方法论的讨论一方面促使定量研究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则导致了新的混合研究方法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探索》2017,(4)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理论升华的必然结果。在宏观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其构建提供了思想基础;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是其重要保障。在实践中,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探索形成的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素材、强大的动力契机和广阔的平台。在理论来源上,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政治理论积淀和丰富的外来政治学资源,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学提供了养分;此外,中国政治学恢复以来广大政治学者的研究成果,也从研究主体建设、研究成果与方法积累、学术氛围创造和学科系统传承等方面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政治冲突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冲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它的研究还很鲜见。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冲突理论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理论框架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诠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通过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对阶级冲突、政治发展冲突、政治冲突的功能取向、政治冲突的发展过程、整合政治冲突的制度性设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讨论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建立一种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启发的动态教学模式。把讨论互动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政治学原理》课程中,使政治学的课堂教学由"传授"型、"灌输"型、"被动"型向"体验"型、"实践"型、"主动"型转变,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把握政治世界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政治问题、政治现象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理论分析素养。  相似文献   

7.
岑树海 《世纪桥》2008,(6):101-102
讨论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建立一种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启发的动态教学模式。把讨论互动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政治学原理》课程中,使政治学的课堂教学由“传授”型、“灌输”型、“被动”型向“体验”型、“实践”型、“主动”型转变,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把握政治世界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政治问题、政治现象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理论分析素养。  相似文献   

8.
回顾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发现,国家建构理论是在20世纪中叶以来比较政治学理论范式由"行为主义革命"向国家中心论的转换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在批评国家、反对国家理论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的同时,也表现出无法克服的重大缺陷,它的衰落促使"回归国家"学派的出现。而伴随国家中心论的复兴,以及对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境遇、当代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困境的关注,国家建构问题进入很多学者的研究视野,形成了以蒂利和福山为代表人物的"内源型""外源型"两种国家建构理论。目前国家建构问题研究向度与价值取向含混而多维,这一现状影响了国家建构理论的学术关怀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有关人们之间利益矛盾与人们共同利益即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历史本质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对政治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贡献。基于这一科学理论,政治学第一次成为真正的科学——可对政治现象做出正确解释与预测的科学。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本质特征。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的任务是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提供指导政治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人民根本利益,同时注重研究政治思想、意识形态与政治教育及其客观作用。政治定义是政治学体系对政治的第一个理论规定,不需要揭示政治的所有本质特征,只需要揭示政治现象的最初、最简单的本质属性。为此,可以这样界定政治:政治是基于人们共同利益——利益相互冲突又必须生活于同一社会共同体的各阶级、阶层人民的共同利益即人民根本利益——而以特殊方式重新组织社会所产生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0.
国外政治稳定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发展政治学家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时,对政治稳定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从西方尤其是美国政治学者对政治稳定理论研究的背景入手,着重梳理了当代西方政治稳定理论领域较有代表性的三个学派,比较历史学派、政治系统分析学派、社会心理学派对政治稳定的理论研究,并概述了各自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最后提出了自己简单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姚尚建 《学习论坛》2006,22(4):47-50
西方发展政治学的缺陷显示了普遍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方法悖论。发展政治学在中国的使命就是要使中国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发展理论的困扰,建立政治学的中国学派,为中国发展提供系统的政治学解决方案。从现阶段而言,发展政治学在中国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以中国社会和人的发展为核心、以中国大众为对象、以中国价值为目标的开放的政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政治学研究以人类政治现象及其背后的深层逻辑为对象。不同民族、国家的政治实践与经验为政治学的概念提炼、理论架构等贡献着不同的养分和资源。随着人们对政治学基础理论和国际前沿知识的逐步掌握和熟悉,学科范式的逐步规范和拓展,以及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提出越来越多的解释性需求,更主动地围绕中国经验开展政治学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重视,并逐步开始了对于研究对象、路径、概念和理论的深入思考和建构。政治学对中国经验的研究,离不开历史的视野、实践的视野和比较的视野,需要从宏观走向微观,并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抽象出更为一般的理论范畴,从而为政治学的发展贡献中国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人一方面大规模引进西方政治理论,另一方面致力于检验西方政治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注重传统政治概念的创造性转换和对中国经验的概念化,进而构建本土的政治理论。然而,在理论构建上,由于规范政治理论大多来自西方,难以基于中国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提出原创性的规范政治理论,从而使得当下规范政治理论研究与国家建设的要求之间存在诸多断裂。政治学研究的科学化运动并不意味着放弃对规范政治理论的研究。规范政治理论可以为经验现象的概念化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为人们观察经验现象提供视角与立场,为经验现象的分类与解释提供思想资源,也为经验现象的研究成果评价提供参照系。面向未来,中国政治学规范政治理论研究应提升专业化水平,以开放的心态参与政治学研究的科学化运动,立足本土关注价值共识和价值引领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政治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与政治之间,社会结构与政治机构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着重于研究政治秩序的社会基础,政治行为的社会依据,政治权力和政治过程的社会方面,以及政治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等等。政治社会学作为一门介于政治学和社会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和边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发展的急剧变迁,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思想政治教育在言说理想信念的过程中,逐渐遭遇各种现实问题与障碍,使我们不得不转变思维方式与研究范式,审视社会结构转型中出现的种种难题,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领域中的突围。这就需要揭示社会结构转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建构的动态模式,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理论框架。其主要方法是综合运用社会学、哲学、政治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在跨学科交叉共振带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实质进行学理阐释,并在社会变迁、结构创新与功能升级中寻求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推进的新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民族政治学在学科体系建设、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方法体系建设以及服务中国民族政治发展上成绩斐然,形成了一个身份独特的学科。然而,在新兴学科建设、中国学派理论建设、研究方法规范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仍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中国民族政治学在实现主体发展的同时,要突出自身话语体系的构建。具体而言,需要深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治理论;以中国民族问题为导向,形成混合式的研究方法体系;充分实现学科的社会价值,讲好中国民族政治发展故事。  相似文献   

17.
从各个学科研究邓小平理论,是近几年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现象,是研究走向深入的表现。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文艺、军事、外交等,都有许多专著撰写出版,其中不乏严肃之作。但是从政治学角度研究的论著,相对来说较少。这可能与我国政治学理论研究本身薄弱有关。然而,邓小平首先是一位政治家。从政治学的角度研究他的思想、理论和行为,显然是必要的。侯远长、杨丽萍的这部书,不但是有勇气的,也是适时的。 具有新意,是这本书的一个显著特点。邓小平的政治学是怎样形成发展的,是怎样的一个体系,这是过去少有人研究的。这本书一开始就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政治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认为,作为成熟的邓小平政治观,可以具体分为国体观、政体观、统战观、廉政观、治乱观、人才观、国格观、人权观、政治领导观、政治体制改革观、政治发展观和  相似文献   

18.
政治合法性是西方政治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政治合法性是一个系统,一个由统治者利用意识形态、施政绩效、社会价值、民主政治各要素相互影响和作用以获得被统治者政治认同的系统。笔者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因此,对政治合法性的认识,应从系统的角度去把握。  相似文献   

19.
政治合法性是西方政治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政治合法性是一个系统,一个由统治者利用意识形态、施政绩效、社会价值、民主政治各要素相互影响和作用以获得被统治者政治认同的系统。笔者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因此,对政治合法性的认识,应从系统的角度去把握。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对政治学知识跨情境效度问题的有效破解,是对西方政治学霸权的积极回应,是拓展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学术努力,符合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属性和发展规律。长期以来,学界在创造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的探索中,形成了理论建构型、从实求知型、回应拓展型和返本开新型等基本进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既有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建构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要从方法论层面把握价值取向、厚植理论基础、彰显现实观照,以中国性为根本,以超越性为关键,以包容性为依托,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政治学基础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体制机制、政府体制机制改革和公共政策优化、比较政治等自主知识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