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强 《党史文汇》2005,(5):53-54
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育啊!用什么东西来教育孩子,这可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胎教不去说它,对于学龄儿童和少年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教科书。那么多的孩子,一个学期天天背着,天天打开看着,天天嘴里念叨着。而他们将来也要为人父母,也要把他们现在学到的东西传给他们自己的孩子。那么,  相似文献   

2.
"两个五个月" 1966年8月8日,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构想出这样的时间表,他说: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大概是在明年一个适当的时候再开.现在要准备."他设想,"文化大革命"进行得顺利,到"明年的一个适当的时候",便可以告一段落,然后再顺理成章地召开党的代表大会.他还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考虑发动群众.我把批判的武器交给群众,让群众在运动中受到教育,锻炼他们的本领,让他们知道什么道路可以走,什么道路是不能走的.我想用这个办法试一试.我也准备它失败.  相似文献   

3.
如今有关补品的电视广告可真不少,什么钙呀、锌呀、铁呀的铺天盖地。有个老同志说,过去生活那么苦,没补什么营养都挺了过来,如今生活这么好,还补这补那,该补的却补不上。这句话实在发人深省。  确实,现实生活中需要补的东西太多了,难得的是知道自己缺什么和补什么,且要补得是地方,补得有收效,补得合理又合法。  这里有一个真实事例,有个富裕家庭,电视上出现什么最新补品广告,家长就给孩子买什么,结果适得其反,孩子不仅营养过剩,而且因此生了病,闹出了悲剧。对大人们来说,补的东西也实在不少。缺钱自然也需要补,只是…  相似文献   

4.
《前线》2020,(6)
正微信群里,经常有人抬杠。你说东,他就说西;你说打狗,他说撵鸡;你说某人长得帅,他就说是"丑八怪"。而且,你越解释或还击,对方就越来劲,追着你争,找着你骂,甚至你不吱声了,他们还不善罢甘休。有一个网络流行词叫"杠精",说的就是这种人。"杠精"们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通过抬杠获取快感。也就是说,通过找碴儿,让对方难堪窘迫,然后自己快乐。第二,总是唱反调。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他都要站出来反对。第三,故意持相反意见。他也知道你说得对,但就是要故意挑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日报》3月11日刊登左明仁的文章说,如今,农民工的数量增长的确已经减速了。离开本乡镇进入到城市的农民工数量,2017年是1.72亿,总量巨大但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了。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有些人觉得城市对他们越来越不友好,但这不是普遍现象。还有人说农村现在条件变好了,他们想回去了,这话说得也不太准确。农民工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就是已经没有那么多的人要出来  相似文献   

6.
《党的文献》2001,(5):29-30
现在你们的事情比过去好办了.过去有障碍,事情不好办,现在障碍没有了. 达赖周围有许多人,对达赖影响不好.当然也不能说达赖是进步的,他自己不那么进步.他到外国去发表的一些言论,做的一些事,是反对祖国的.他们说,西藏不是中国的一部分,是独立王国.第二就是改革问题,他们不赞成.你们和他们不同,爱国和改革这两条,你们都赞成.  相似文献   

7.
朱德 《学习导报》2013,(15):11-11
关于军队里边的群众路线问题,我讲几点意见。首先。军事教育要走群众路线。我们实行了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办法,使指战员的军事技术大大地提高了。过去有些人天天向军委要人,要求派教官。我们就是一个也不派,要他们在自己的队伍中找,谁擅长什么,就请他教什么。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家长很容易过分溺爱孩子。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说,这种过分的溺爱是非常不正确的,想要孩子心理健康,那么必须要注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教最佳时期是12岁以前心理抚养比物质保障更重要,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抓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坚决说"不"的家庭,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不是家中的特殊人物,父母的爱是有原则的。从小生活在原则中,他们长大也会成为有原则的人。  相似文献   

9.
牛锐  杨思明 《先锋队》2015,(8):41-42
现在生活好了,家庭经济状况也宽裕了,但一些家长仍然很纠结,原因是有的孩子似乎永远也不知足,他们的花花点子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令父母难以招架。比如孩子有了一个书包,见到另一个新书包,又一定要买;孩子在商店看到玩具,立即要买,妈妈说回家拿钱,他会哭闹不止。父母有时也会感叹:自己小时候什么也没有,也觉得很幸福,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有了,为  相似文献   

10.
皮柚 《党员文摘》2021,(3):60-61
1我爸早两年还是很帅的,这一点我必须先说清楚。现在他有了啤酒肚,其实也很帅,这一点我也没法否认。有一次,我跟我爸说:"要不你别喝酒了,算算你买酒的钱,省不了多久就够给我买一个手机了。"我爸反问我:"我什么时候说过不给你买东西吗?为什么要我戒酒?我不喝酒哪来的钱给你买东西?"我第一次开始思考,这个啤酒肚越来越大的男人是不是真的爱喝酒?他每次和别人出去吃饭,点那么多菜,有几样是他喜欢的呢?那他喜欢吃什么菜呢?  相似文献   

11.
袁岳在《青春不应被浪费》一书中讲了一个故事. 他曾经跟全国的大学生说过一句话,“你们坚持写博客,天天写,写满一年.毕业的时候,你要是找不着工作,我负责给你一个工作.”他面对的超过100万名大学生,结果只有5个大学生达到这个目标,而其中有4个人说,“袁老师,我不需要你给我找工作”.一年博客写下来,无论是坚持的意志,还是表达能力,这些都帮助了他们,让他们找个工作跟玩儿似的那么轻松.只有一个同学现在在袁岳创办的公司里工作,公司团队公认这个同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说的任何事立马能写出一个汇报提纲.最后,袁岳在书中进行了总结——任何行动,只要坚持下去形成习惯,就是技能.  相似文献   

12.
我来自海曙房管处,房管处应该说是与老百姓打交道比较多的一个职能部门,而我又分管房政、拆迁、廉租房、低收入家庭购房等工作,可以说我一年到头天天要与老百姓打交道.刚刚分管这块工作时,拆迁中的群众天天到我这儿来,希望多个一平方或者两平方,甚至半个平方也好,那时真的不太理解这么点面积有什么好争的,一趟一趟的跑也不嫌累.特别是有一对老夫妇,到我这里来说:"别看一平方两平方,这可就是两三千块钱啊!我们老两口一年的退休工资也没多少啊!"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胡锦涛总书记说过:"群众利益无小事!"是的,两三干块钱对于我们来说可能真的不是什么大数目,可对于生活有困难的群众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这种利益能不维护吗?这种小事能不管吗?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可年近七旬的易惠芳老师从1956年起,已经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仍坚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在五十载漫长岁月里,易惠芳从风华正茂到两鬓风霜,从一位年轻教师到学生心中亲爱的"易妈妈",再到现在慈祥的"易奶奶",她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她说最珍贵的就是赢得了学生们的心,那是用什么都换不来的.……  相似文献   

14.
庞各庄二小是一所乡村学校,校舍是一排排的平房,没有城市学校布满“奔4”电脑的机房,也没有高学历师资力量。没有条件,怎么保证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农村工作了近20年的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校长杜少岗认为,农村教育不能脱离农村的实际。现在许多农村的孩子,不要说农业科技,就是怎么种麦都不知道,那么新农村靠谁来建设?杜少岗提出田园式教育,让孩子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学会种植养殖,激发孩子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苦育”,就是对孩子进行吃苦的教育。有人不以为然,觉得现在生活富裕了,干吗还让孩子吃苦呢? 正是因为现在生活好了,小孩子们要什么有什么,什么活都不会干,半点苦都不吃,过惯了水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般的生活,不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半丝半缕,物力维艰的道理,才有必要补上“苦育”这一课。  相似文献   

16.
赵女 《党建文汇》2001,(4):37-37
最近几次朋友聚会,大家有个共同的感觉,就是现在很难找到快乐,生活中好像总是缺点什么,到底缺什么呢?有的说工资太少,有的说地位太低,有的说房子太小。其实,说工资太低的,每月也挣一千多元.说地位太低的,也是个科级干部,说房子太小的,住着两室一厅。和十几年二十几年前相比,这些人简直就是贵族了。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才能快乐呢?!  相似文献   

17.
这段时间,孩子对我抱怨很多,也不那么亲近了。春暖花开,孩子早就兴致勃勃想要出游,但我实在无法满足孩子这样简单的愿望。这个季度快要结束了,领导要总结年头的工作、要安排下一个季度的工作,单位还有各种需要传达的"讲话"和"精神",领导三天两头地开会,我这个小小的机关秘书,也就天天围着会议转,连周末也  相似文献   

18.
我1996年退休,现在已经六十多岁,可是我觉得自己精力充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许多亲戚朋友也都说我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很多,有意思的是,很多小朋友见我天天唱歌跳舞蹦蹦跳跳的,都喊我“阳光奶奶”。有人问我年轻的秘诀是什么,我告诉大家,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两点:锻炼身体、愉悦精神。  相似文献   

19.
同大多数职务犯罪的服刑人员一样,入狱前的舒郅尧照例有段骄傲的人生.但在失去骄傲和走进高墙之间,他曾经遭受过一次挫折.关于这个挫折,简单地说,就是从后备干部的"苗子人选"变成了政治前途不那么喜人的"一棵蒿草".这个挫折,说大就大,说小也小.  相似文献   

20.
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讲话,其中谈到了学习历史的问题。他说:“古人讲过:‘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就是说:人不知道古今,等于牛马穿了衣裳一样。什么叫‘古’?‘古’就是‘历史’,过去的都叫‘古’……‘今’就是现在。我们单通现在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