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析黑社会性质犯罪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日益猖獗,带黑社会性质的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新趋势。本文阐述了黑社会性质组织影响腐蚀青少年的基本态势和发展特点,分析了青少年群体易被影响腐蚀的原因,并就如何预防黑社会性质组织腐蚀青少年及如何预防青少年涉黑犯罪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严重威胁了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成为当前危害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3.
程诚 《法制博览》2013,(2):90-91
有组织犯罪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毒瘤,在各个国家之中都普遍存在,其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其存在的一种形式,近几年其在我国的发展趋势直线上升,有向黑社会组织犯罪转变的趋势,因其对社会的安定有巨大的危害,所以必须对其重视,深入研究它,防止其向黑社会组织的转变,对其深入分析才能达到目的。从经济、文化和政治三方面来分析重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青少年黑社会是一个有特殊内涵的概念。2000年以来,美国的青少年黑社会犯罪重新抬头,黑社会组织数量越来越多,虽然单个组织的平均成员数连年下降,但参加黑社会的总人数居高不下。黑社会组织在大城市及城郊地区数量畸高,在大城市与城郊参与严重暴力犯罪比例大幅增加,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美国各地与联邦政府采取了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应对措施。但关键在于提升社会满足人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马益飞 《法制博览》2013,(6):167-168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因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以及在中国大陆快速的滋生和蔓延,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引起了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及其证据的收集和认定进行研究,为正确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其他犯罪集团的界限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对有效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安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帮犯罪,是当代青少年犯罪的一大特点,有的帮派已发展成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文章从犯罪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角度,分析了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氛围存在的不足及其对对青少年加入黑帮、从事犯罪活动的影响。笔者认为,只有家庭、学校、法院、社会紧密协作,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感化,才能杜绝青少年结帮犯罪。  相似文献   

7.
"黑恶势力犯罪"主要包含了"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犯罪".其中,恶势力犯罪作为"扫黑除恶"中的典型犯罪类型,虽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雏形,但是其已具备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目前,恶势力与黑社会性质组织不同,其并非单独罪名,仅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在具体实践中,往往出现恶势力与黑社会性质组织难以区分的问题,这些都不利于精准打...  相似文献   

8.
“有组织犯罪”概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组织犯罪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对有组织犯罪的概念,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组织犯罪有五个特征一、具有严密而稳定的组织机构;二、实行明确的专业分工;三、基本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四、实施全方位多方向的犯罪类型.我国当前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已经出现,这不能不引起犯罪学、刑法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团伙犯罪的发展变化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团伙犯罪的发展变化有:向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演变的趋势、暴力程度上升、青少年团伙犯罪突出、多元化等特点。影响团伙犯罪发展变化的因素有:历史上民间秘密结社的传统及江湖侠义等非主流文化、打击力度、非法经济等。抑制团伙犯罪发展需要大力宏扬主流文化、加大打击力度、取缔非法经济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帮派是指由25岁以下青少年参与的,三人以上固定成员、有组织和活动规则的从事犯罪与非行的青少年犯罪团伙。青少年帮派犯罪不同于成年人的有组织犯罪,其犯罪人具有特殊性,而且所谓的“帮派”也是与成人的犯罪组织有明显的区别。但是,青少年帮派也有可能为成人犯罪组织所利用甚至发展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因此,有必要针对青少年帮派的特征和形成因素进行探讨,进而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矫正的措施。最终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有序和稳定。  相似文献   

11.
归正青少年再社会化的环境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有犯罪经历而易遭到社会排斥,从而造成其再社会化的障碍,并为重新犯罪埋下伏笔,因此接纳与帮助归正青少年对于犯罪预防有着特殊意义。我国的历史传统与社会现实中,兼有有利于和不利于归正青少年再社会化的因素,未来应积极转变社会观念和革新政策模式,从强化家庭与社区的接纳引导、推行归正青少年就业援助、对归正青少年自立互助公益组织进行公共政策支持等着手,积极为归正青少年的再社会化提供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2.
归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有犯罪经历而易遭到社会排斥,从而造成其再社会化的障碍,并为重新犯罪埋下伏笔,因此接纳与帮助归正青少年对于犯罪预防有着特殊意义。我国既存在有利于归正青少年再社会化的历史传统,又存在阻碍其再社会化的现实情势,未来应积极转变社会观念和革新政策模式,从强化家庭与社区的接纳引导、推行归正青少年就业援助、对归正青少年自立互助组织进行公共支持等着手,积极为归正青少年的再社会化提供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犯罪整体现象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所以,预防该群体的犯罪问题是不能忽视的。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既具有青少年犯罪的某些共性,同时又具有流动人口犯罪的某些特性,是一定社会阶段各种社会因素作用于该种群体的一种折射。因此,预防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犯罪,必须要从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特点和犯罪规律着眼,建立以服务、管理、预防为一体的预防犯罪格局。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犯罪整体现象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所以,预防该群体的犯罪问题是不能忽视的。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既具有青少年犯罪的某些共性,同时又具有流动人口犯罪的某些特性,是一定社会阶段各种社会因素作用于该种群体的一种折射。因此,预防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犯罪,必须要从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特点和犯罪规律着眼,建立以服务、管理、预防为一体的预防犯罪格局。  相似文献   

15.
近日,湖北省宜城市公安局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一举打掉刘安立、刘德全两个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现已查明,自1995年以来,刘安立,刘德富两个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在3省10余县市,采取持枪械等暴力手段,实施杀人、伤害、绑架勒索、寻衅滋事、开设赌场、诈骗、暴力讨债等犯罪活动,作案80余起,致死1人,重伤多人,非法敛财数百万元。笔者通过对这两个犯罪组织的分析,谈谈带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向经济、政治领域的不断渗透,少数地方官员由袒护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首领发展到公开半公开地组织、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成为不折不扣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老大。这种转变为“黑老大”意味着官员的腐败的目标正在由贪图享受转变为积累个人资本,预示着反腐道路将更艰难。  相似文献   

17.
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团伙犯罪的大幅度增加,有组织犯罪日趋发展,其犯罪活动日益严重。如何认识和对付有组织犯罪,成了犯罪学研讨中的重要课题。对此,我国理论界和实践部门早已作了研究探讨。1997年修订的我国刑法,对有组织犯罪作了规定,它包括了境内的,境外的;社会上的,国家机关内部的各个方面,对犯罪的构成和惩罚均作了明确的规定,这是我们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有力武器。但有些人的理解有片面性,认为根据上述条文,我国目前境内只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而没有真正的黑社会组织,笔者认为,法律和社会学是有区别的.从法律上…  相似文献   

18.
有组织犯罪日益猖獗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97刑法增设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条款,作出了立法反应。对这种特殊形态的犯罪如何有效地惩治与防范,已是急迫而艰巨的任务,也是犯罪学极富价值的课题。文章对建国初期新生政权惩治有组织犯罪的策略进行总结,深入地分析其惩治策略为何有效,客观、辩证地评价其得失利弊,指出了其对当代中国惩治有组织犯罪实践的三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黑社会"这个词汇,建国之后近50年,人们极少言及,似乎它根本不可能存在。直到1997年,《刑法》才以法律形式承认中国大陆存在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而黑恶势力的膨胀,在今天,已成为人们必须正视的现实。河南省,广州市近来不约而同地宣称破获了当地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这两个黑社会团伙,竟都是从当地的批发市场搞打打杀杀起家。河南的宋氏黑帮已有10年的历史,并有"公司化"的趋势:广州今年5月破获的简醒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是"广州警方迄今为止所打掉的规模最庞大,武器装备数量最多,犯罪种类最齐全,对社会危害最严重的一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而且竟然已配备冲锋枪等武器。具体地观察和解剖这些"社会毒瘤"的长大过程,有利于防微杜渐,防患未然。我们注意到,黑社会问题不仅是治安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治本之策不在于运动式的专项扫荡,更在于清洁中国的政治土壤,提倡健康的社会自主力量,保证公共权力对黑社会进行遏制而非合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一个干净社会的实现。--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人群分布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人群分布呈现出新的特点,集中分布在闲散青少年、罪错青少年、进城务工青年、流浪青少年、学生五类群体中。本文揭示出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还存在很许多薄弱环节,启示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扭转青少年犯罪高发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