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邹晓玫 《法制博览》2013,(9):29-31,28
网络环境下的权利冲突表现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对网络行为可能性空间的争夺。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在法治发展和权利演化的大背景下重新认识网络权利冲突的本质、特征及其法律功能。以法律原则为框架,司法为控制中心和生长点,以"终端用户—网络运营商—公共权力部门"三位一体的新型"权利—义务"体系为依托,充分发挥网络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寻求网络权利冲突的"回应型"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
屈坦 《法制博览》2013,(7):112-113
我国现行继承制度同时规定了当然继承制度与放弃继承制度,由于此两种制度价值理念的不同,在一个法律体系中同时规定两者会导致法理上的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对当然继承主义与放弃继承制度概念、立法理念及冲突的梳理和分析,来解决两种冲突理念在一个现行法律体系中如何协调共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律实施问题已经成为法治社会建设中的重要议题。2011年11月3-4日,华东理工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中心、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在上海发起、举办了"法律实施保障机制研究"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就法律实施保障机制领域诸多问题展开研讨,并形成共识。法律文化、法治观念是保障法律实施的基础;法律实施保障制度应当引入多元力量参与;法律实施应当既注重依法审判,同时也需迈向一种回应型的司法。  相似文献   

4.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讨论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持续了30多年,以"理想类型"的方法进行理论构建会发现影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三种范式,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二元界分的"性质—归属"范式;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规范体系衔接的"功能—结构"范式;法治和系统语境下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一体化的"规范—系统"范式.每一次范式转换前都可能伴随着某种方法论的视角转变,以"理想类型"方式构建的经由"视角"到"范式"再到不同"范式"转换的链条,清晰地呈现了我国法治事业推进过程中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联方式不断被理论和实践认知与改写的历程.三次范式转换从学理上勾画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构建的进路和图样.  相似文献   

5.
何静 《法制博览》2024,(7):13-15
俄罗斯传统法律文化是一种具有欧亚双重特性的法律文化,在其发展进程中始终面临本土与外来、东方与西方多种异质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俄罗斯民族对真理和自由、个人和集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有着独特的理解,这些传统法律观念已成为俄罗斯当代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心理基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立法机关和监管机构已开始关注对银行服务的规范和监管。对于银行服务收费的规范,我国目前已形成以多部法律、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主的法律体系。本文从理论基础与现行法律依据出发对商业银行收费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贾智杰 《法制博览》2013,(7):125-126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是德国资产阶级宪政运动的产物,其意思是国家权力,特别是行政权力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法治无论作为一种政治思想还是一种制度实践,都是法治的主要部分。本文将从法治政府的理论出发,讨论控权的必要性,结合西方各法治国家的实践经验,探究我国构建法治政府过程中法律对行政权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上的时际法,是规定国际法规范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的法律的总称,其功能是解决国际法在时间层面上的冲突问题。国际法在时间适用范围内的冲突包括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相应地,解决积极冲突的时际法规则应当为适用该法律事实发生时正在实行的国际法规范;而解决消极冲突的时际法规则则应当是在遵循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的同时,根据特定情形做出例外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依法活动是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和要求。目前 ,我国已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的政治参与的法律体系 ,它引导和规范了政治参与主体的行为 ,影响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方法 ,这一体系是形成我国政治参与现状的法律因素。  相似文献   

10.
情理与法理相互联系紧密,彼此支撑。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却仍会出现情理法理难以两全的局面。公众评判案件结果的好坏往往与自身的教育程度、价值观念和身处环境相关。合法但不合理、合理但不合法,是情理和法理的主要冲突表现形式。现代法理和我国传统的情理观念的冲突,关于新生事物的立法滞后,法官职业素养的参差不齐以及大部分民众法治观念法治思维的欠缺是情理与法理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调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将我国传统情理与立法情况相结合,在现代法治精神与原则的底线上,做到良法善治;在司法上,法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坚持法治原则,同时要兼顾案件判决结果的社会效果;民众也需提高法治思维,提高法治观念,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