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天津支部生活》2009,(1):50-50
于方舟,直隶宁河(令属天津)人。1917年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中曾任天津学生联合会委员、各界联合学生代表。发起成立新生社,团结进步青年,开展革命活动。1920年1月29日,在赴直隶省公署请愿时,与周恩来、郭隆真等各界请愿代表一起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  相似文献   

2.
1920年1月,天津的革命运动已经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的反帝爱国洪流。1月23日晚上,各界群众代表在魁发成洋货铺查出了没有登记的日本货后按规定要没收,不想该店老板不但拒不交货,而且还勾结日本人殴打了检查人员。次日,各界群众代表8人到省公署请愿,直隶省长曹锐却下令逮捕了请愿代表,同时,天津警察厅还逮捕了散发传单和发行《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青年学生多人,并查封了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各界联合会。反动当局这种疯狂镇压人民爱国运动的行为,激起了天津各界爱国群众极大愤怒。 为营救被捕代表,1月29日,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各界联合  相似文献   

3.
在五四运动之初,天津男女学生组织是分开的。随着斗争的深入,学生运动中的骨干力量迫切感到需要打破男女界限,建立统一的组织。1919年9月16日,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20名男女进步青年组成了革命团体觉悟社。他们对外废除姓名,用抓阄的办法决定各自的代号,如周恩来为5号,邓颖超为1号;再以代号的谐音作为化名,如赵光宸为“奈因”(为九即英nine的谐音),马骏为“念久”(为29即廿和九的谐音)。因为20人在50个号码(从1到50)中任意抓取代号,故20人的代号是不连续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不少地方发生了规模较大的罢工、罢课和请愿等政治事件。据统计,1956年共发生工人罢工、请愿事件86起,人数约万人。发生学生罢课请愿事件30多起,有1万多人参加。在农村,不少地方出现农民闹粮闹社事件。①毛泽东十分关注这些问题的处理和研究。深刻分析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社会和谐的理念与实践,对其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分析了不和谐事件出现的原因(一)某些官僚主义作风。  相似文献   

5.
1956年危机     
1956年下半年,我国不少地方发生了规模较大的罢工、罢课和请愿等一系列政治事件,引起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震惊和关注。在半年内,全国各地,大约1万多工人罢工,1万多学生罢课。从1956年10月起,广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山西、河北、辽宁等省,还发生了部分农民要求退社的情况。根据薄一波同志不完全统计: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半年时间内,全国发生数十起罢工、请愿事件,每起人数一般有十多人至数十人,多者有一二百人,甚至近千人,共约1万多人;有几十个城市发生大、中学校学生罢课、请愿事件,也有1万多人;在农村还连续发生了闹社的风潮,…  相似文献   

6.
正五四运动前,在留学日本期间,周恩来已经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爆发时,他是天津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1920年1月29日,天津各校师生五六千人奔赴直隶省公署请愿,遭到军警的阻拦和镇压,周恩来等被捕囚禁。在被羁押的半年时间里,他重新思考了许多问题,如他在一封信中所说,理想信念的"思想是颤动于狱中"的。出狱后,周恩来即赴欧洲勤工  相似文献   

7.
1938年农历正月十五,毛泽东接到两延(延长、延川)河防司令部司令员何长工的电话:今天两千多伤病员从延川、宜川、米脂等县汇合成请愿队伍,向延长涌来。他们高呼口号:“宁愿死在战场,不愿在后方挨饿挨冻!”、“革命几十年,受伤弃一边!”、“治我伤病,重返前线。”他们还声称要到延安来请愿,要见毛主席。原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根据地后,中央卫生部成立了几个残废医院,但医院设备差,药品匮乏,粮食蔬菜供应也不足,有的人住医院成了残废,伤病员意见很大,卫生部也  相似文献   

8.
1943年,我和父亲林佩尧在绵阳做了一段时间的地下工作之后,因为身份暴露,到了成都,南方局派来的上级领导陈于彤,让我父亲去找当时的市政府秘书长刘弄潮,暂时找个工作掩护下来。刘弄潮是川北渠县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猎户家庭,比我父亲小几岁,在学校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思想很激进,曾经组织了“国民外交后援会”,带领学生到省议会请愿,反对军阀和卖国贼,要求四川教育经费独立,并从此开始了他在监狱中进进出出的传奇生涯。他因这次请愿被扣押,经学生救回,又被学校斥退,遭到当局通缉。1921年,刘弄潮和阳翰笙一起,在成都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初识刘…  相似文献   

9.
1946年"六二三"上海人民和平请愿运动是在中共中央南京局主导下进行的。从请愿设想的提出到请愿的准备,再从请愿的开展到善后慰问,南京局始终坚持了统战工作的主线。在南京局领导下,上海工委和上海地方党组织相互配合,引导成立"上海学生争取和平联合会"和"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在此基础上组建请愿代表团并部署游行活动,关注请愿动态并及时慰问被殴打的请愿代表。这一过程中,南京局坚持统战工作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思路,注重与第三方面保持良好关系,坚持公开与秘密统战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团结了以第三方面和学生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南京局统战工作顺应了民意,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民心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春 《党员文摘》2008,(8):33-34
20年,日本和中国换了个位 20多年前,一位中国银行家带着一个考察团在德国杜塞尔道夫市中心商业区散步。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时.一辆敞蓬跑车急驶而至,车上两个年轻人挥拳扬臂地用德语骂了一通话后扬长而去,考察团的人都懵了。原来是德国人把这些中国人当成了日本人。他们骂的是“日本人滚蛋”。  相似文献   

11.
“三·一八”运动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75年前的三月十八日这一天,也是被鲁迅先生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这天下午,数百名北京爱国学生和各界青年在外抵强寇,内除国贼的请愿活动中,血染长街。年仅20岁的甘肃学生李闵学也在这次请愿活动中捐躯。1924年1月下旬,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65人,一部分是孙中山指定的,一部分是各地推举的。其中有廖仲恺、于右任、戴传贤、孙科等。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于树德等二十余人也出席了大会,占代…  相似文献   

12.
1919年9月,根据斗争的需要,天津学联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两个团体合并起来,成为一个比学联更严密的团体,这就是觉悟社的由来。为了表示男女平等,男女会员各10人。他们中有周恩来、马骏、刘清扬、郭隆真、邓颖超等20人。  相似文献   

13.
一位美国朋友谈及对未来中国人的看法:20年后,中国年轻人会丢失了中国人现在的硬能力,他们崇拜各种明星,不愿献身科学,不再以学术研究为荣,聪明拔尖的学生都去学金融、法律等赚钱的专业;而美国人以为认识到其硬能力(例如数学)不行,进行教育改革,20年后,不但保持其软能力即非专业能力的优势,而且在硬能力上赶上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黄铁鹰 《廉政瞭望》2010,(16):41-41
人,大多自恋,喜欢自己多于喜欢别人。20世纪70年代美国曾在100万个年轻人中做过一次心理测试,让每个人对自己的才能打分,看他们的素质在多少人之上,并用百分比表示。结果70%的测试者认为自己的才能比90%的人都高;25%的测试者认为他们百里挑一,也就是说:他们是属于人群中那1%最有才华的人。  相似文献   

15.
提到南市,年轻人会想到食品街,年长者想到“三不管”。南市之于天津,就像大栅栏之于北京、夫子庙之于南京一样重要,它始终站在天津民间文化传播、发展、创新的前沿。如今,旧日的“三不管”早巳了无踪影,传统民间文化和高雅艺术则在这里不断交汇融合。南市,这个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天津人的故事和回忆的地方,已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一个地标,也是天津人心中的一块瑰宝。  相似文献   

16.
散木 《党史博览》2012,(2):28-31
五四成名屈武(1898~1992),原名屈儒,字经文,陕西渭南人.1917年,屈武在西安读中学.五四运动中,地处西北的陕西也燃起了新时代的火焰,青年屈武热血沸腾,在运动中表现出色,被选为陕西省学生联合会会长.其间,他组织学生进行爱国讲演、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焚烧日货,并带头向陕西督军陈树藩和陕西省教育厅厅长郭希仁请愿,抗议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1919年6月,屈武以陕西学生代表身份赴北京声援北京学生运动,随即作为10名全国学生代表之一到北洋政府总统府向总统徐世昌请愿.当时,屈武激于义愤,声泪俱下地说: "如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以死力争!"言毕,他以头碰地,顿时血流如注.这件事后被称为五四运动中的"血溅总统府"事件.而当时徐世昌也被迫答应其所请,这次请愿斗争取得了胜利.屈武因此被誉为"爱国英雄",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和陈毅,生前一个是总理,一个是元帅,两位伟人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丰功伟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还曾写过报告文学呢。1920年末到1924年夏,20来岁的周恩来在德国和法国住了3年多。他一方面在华工和勤工俭学学生集中的地区发表演说,传播真理,一方面拿起笔来,连续写了50多篇旅欧通讯寄回国内,发表在天津的《益世报》上。  相似文献   

18.
炎炎夏日的一个午后,曾国藩收到学生李鸿章的一封书信。在信里,李鸿章向恩师推荐了3个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在老师的帐前效力。曾国藩放下学生的信,  相似文献   

19.
郭友三,名蛟,字文会。唐山郭大里人,生于1893年,曾就学于永平府中学和天津成美中学,后因故辍学,协助其父在唐山镇新立街(今唐山市解放路)经营聚兴药店。他少年聪颖,为人慷慨爽直,喜抱不平,热心于地方公益事业。五四运动中积极奔走,在声讨马良的请愿斗争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成为唐山现代史上第一位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20.
《新湘评论》2008,(3):52-52
周恩来与邓颖超相识于“五四”运动。当时,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周恩来,任《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主编,在天津学生界已很有名气。而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邓颖超,是“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在天津爱国学生运动中。周恩来与邓颖超都是冲锋在前的勇士。在觉悟社内,他们又都是志趣相投的战友。两人逐渐相知、相爱。1925年8月8日,他们在广州结婚。当着许多朋友的面,他们宣布:把“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谅、互信、互识”作为相伴终身的准则。半个多世纪的爱情,这种爱超越了世俗。超越了时空,令人动容.给人以永久的启迪与教益。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离开北京,前往苏联协助毛泽东与苏联政府谈判。这是他在赴苏途中写给妻子的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