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隐喻不仅是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隐喻概念体系根植于人们的生活经验,萌发于社会文化的沃土中.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些经验和思维是共性的,即相同的喻体反映相同的文化隐喻;而更多的经验和认识则因文化不同而相异,即相同的喻体反映不同的文化隐喻,不同的喻体反映相同的文化隐喻,不同的喻体反映不同的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2.
汉英口译教学中的思维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维是口译活动的基础,思维的差异势必会影响汉英之间的语言转换。在口译过程中,思维的差异对口译的准确性有着极大的影响。汉语思维不区分主体和客体,将理性融于主观感受,不注重符合逻辑的形式表达,但是擅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表达抽象概念,句子标准也较宽松,造成的结果是忽视形式,不注重逻辑,因而汉语缺乏英语的形式机制;英语是直线思维,重形式,注重逻辑,其句式结构严谨,极其重视语法形式。在汉英口译教学中,要使学生清楚汉英思维上的差异,有意识地对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对比。作为汉英口译教师,应充分重视语言中的思维因素,注意汉语和英语思维之间的异同,帮助学生克服汉英口译过程中思维差异带来的困扰。  相似文献   

3.
时间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承载着浓重的文化信息。中西文化存在共同性,也存在差异性,而文化的多样性反映在具体的时间隐喻表达中,体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本文以文化视角审视英汉时间隐喻的异同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最后,揭示语言隐喻现象及其文化特征在历史与社会进程中的时代意义,从而为我们提供认识自身文化,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顺应时代潮流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汉英姓名及其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英姓名作为各自文化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承载着各自文化中大量的历史、地理、语言和传统习俗等方面的信息。汉英姓名的数量、结构排列和取名方式都有着很多相通和相异之处,反映着各自文化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对汉英姓名的对比研究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文化敏感性,从而在对外交往中达到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的公示语翻译状况无法令人满意,各种错误及不规范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交流的国际形象。面对复杂的公示语翻译现象,首先要对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分析和归类,以求对公示语的翻译现状有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探讨科学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即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方面,具体到每个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提出较为详细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及其基本层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阐释。 关于“企业文化”(Businessculture)的概念,国内外学者的理解和认识不尽相同。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文化”概念的复杂歧义,据统计目前关于“文化”的概念全世界大约有250余种。按照最一般的理  相似文献   

7.
政治语言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用来交流政治信息的语言。为了有效地传播政治信息,政治主体在运用语言时会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段。本文以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的汉英翻译来研究修辞的特点。在进行政治语言翻译时要注重语言上的修辞实现一种政治上的修辞,以体现国家实力的文化的“软权力”。  相似文献   

8.
传统修辞学把隐喻看成一种修辞现象,而现代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决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讲,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性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建立概念系统的一条必由之路,它深植于人类语言、思维及文化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概念隐喻系统分析布什总统近年在不同场合发表的针对恐怖主义的演讲。分析表明,演讲中的原隐喻、结构隐喻和家庭隐喻在控制人们思想,突出反恐正义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具体隐喻体系的认识不但有助提高人们的批评话语意识,对外语教学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一种认知过程。人们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同点,将喻体映射到本体中,通过喻体的特点,来更好地认识本体本质特征。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被广泛应用。本文从多个角度认识了隐喻的理论概念及其特点,详细地剖析了广泛存在于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隐喻实例,深刻探究了隐喻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隐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公共话语中担任认知方式的表达媒介,是话语分析的重要考察对象。当前,多数聚焦隐喻的公共话语分析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展开。相关研究从具身体验角度考察了公共话语中概念隐喻产生的心理过程,但未描写和解释语境中隐喻语言的表意网络创设。文章采用隐喻的复杂系统分析法,以英文报刊对金砖国家概念的隐喻构建为例,考察公共话语语境中隐喻语言的表意系统性。研究显示,隐喻语言在公共话语语境中自下而上形成系统隐喻、隐喻情节和隐喻叙事,三者环环相扣,受到话语目的、社会文化、语言语境及认知活动的交互施动。研究发现,隐喻的复杂系统分析法能有效捕捉语境中隐喻语言的协同表意,利于揭示公共话语中隐喻语言产生修辞论辩效果的复杂动因。  相似文献   

12.
As the carriers of thoughts, linguistic metaphors serve as the expressive media of cognition in public discourse, and they form an important research perspective in public discourse analysis. Currently, metaphor led public discourse analysis generally bases itself on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CMT). Such studies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gener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public dis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dily experience, but they do not tackle the interconnectedness and systematicity of linguistic metaphors in use. Drawing on a Complex Systems Theory (CST) approach to metaphors, this paper studies linguistic metaphors framing the BRICS in English newspapers, focusing on their systematicity in meaning making. This paper finds that in public discourse, linguistic metaphors form systematic metaphors, metaphor scenarios and metaphorical narratives in a bottom-up manner, with one leading to another, and such emergence is jointly influenced by discourse purposes, social culture, linguistic contexts, and cognitive activitie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CST approach can effectively contribute to describing the systematicity of linguistic metaphors in use, and it helps to reveal the rhetorical and argumentative functions of linguistic metaphors in public discourse.  相似文献   

13.
英语广告文体中的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体的功能决定着隐喻的个性。广告隐喻不仅具有一般语言学上的认知意义,并且直接服务于广告交际目的,影响整个广告的效果。英语广告文体中的隐喻对于广告的作用还反映在它的类型分布特点与翻译体现的交际制约方面。应用文体的认知研究不仅要关注文体语言间的共性,更需关注文体的个性形成。  相似文献   

14.
The basic meaning of Chinese Kou and Korean? is the organ that can breath, feed and speak, based on which they all can be extended in relevance and similarity. The agents are metaphors, metonymies and statute images. In their extension, the cognitive principles are in common, but the details of the extension are different. That shows a basic idea in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that is, there is more generality than individuality in human language.  相似文献   

15.
汉语“口”和韩语“”的基本意义都是“人呼吸、进食和说话的器官”,在此基础上都有相关性和相似性扩展,其扩展动因是转喻、隐喻以及规约的内心意象.汉语“口”和韩语“”尽管在扩展细节上有诸多差异,但基本认知原则是一致的,这反映了当代语言学的基本精神,即人类语言的共性总是大于其个性.  相似文献   

16.
王宗炎的语言学论著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他使用最多,给人印象最深的手法是隐喻辞格。他的隐喻有些是设喻新颖,不求形似求神同,有些是设喻通俗,寄托作者情怀,有些是先设喻,然后对喻体作进一步阐述等,但不论何种类型,本体和喻体在表面物理性质的差距都很大,而二者在深层上的相似点又十分机巧,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范守义 《外交评论》2004,(4):98-107
本篇论文是《论诗的音乐美》(1990年)之后的又一篇关于汉英诗歌比较研究的论文,试图从汉英诗歌的结构方面进行比较,探索诗歌结构的美学特征。论文提出句法单位、组合和序列的概念,指出汉语词组在汉语诗行中的语法功能性分布。论文亦描述了英语诗歌的平行、对称和非对称结构,汉语诗歌的对仗和排比结构。论文对汉语诗歌进行平仄模式、节奏模式、词类、语法功能、语义的5个层次的分析。论文描述了英汉诗歌中的词语重复的模式。对诗歌做句法、修辞、主题层次的分析。论文以具体的诗歌的翻译为例,讲述了如何把握诗歌翻译的文字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韩札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对英语广告语气系统的人际意义进行了研究。从三种主要句型、时体态和语气隐喻等方面对英语广告实例进行了分析,从而说明人际意义在英语广告中如何通过语气来实现,并且阐述了人际意义的传达对广告获得成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生和英语母语作者在英语写作中对叙事性话语的使用表明,中国学生比母语作者更倾向于使用叙事性话语来说明事物。这种差异来自于母语迁移的作用,导致迁移的原因在于中国人习惯于领域依托式的思维方式,而英美人却习惯于领域无依托式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