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城市圈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圈域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普遍趋势。中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存在这种发展态势。文章对中国城市圈域经济划分原则、划分方法和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东南及西南的田野经验,王铭铭教授提出“中间圈”概念以概括相对于中心区域的边陲文化。关凯教授就这一概念及云南民族研究、中国民族学学科发展相关问题对王铭铭教授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考察云南圈域经济的基本态势时,发现只有适当放松界定城市经济圈的三个条件,昆明及其附近的曲靖、玉溪、楚雄才基本上能构成一个标准意义上的经济圈。而对于云南广大的其他地区,以城市为中心聚散功能的发挥,与周围城市地理上、经济上的联系,必须依靠大量小城镇的发展来完成。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本文试图在对云南小城镇的基本态势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其布局和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上海经济总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开局之际,上海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经济中心,以及加快建设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将是所有工作的重心。国家也希望上海在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制约、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和重要贡献。我们认为,通过制度创新,吸引跨国公司将国际贸易离岸结算放到上海,  相似文献   

5.
段进军 《群众》2009,(11):37-39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域经济发达必然县域经济也就发达。镇域经济作为微观的区域经济单元,它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规律,深入地探讨镇域经济发展的规律不仅对推动镇域经济的发展.也会对县域经济和整个区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和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的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副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弥补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的缺失,发挥其经济势能辐射周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从本世纪初我国一些省域明确提出培育省域副中心城市,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必须加快宜荆荆城市群建设,只有建成城市群,形成城市群中的首位城市,宜昌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才能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云南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德宏位于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陆地连接东南亚、南亚,走向印度洋的最佳结合部和最便捷通道,在融入桥头堡建设,扩大对外开放中最具优势。根据国内外各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特别是结  相似文献   

8.
城市风     
《学习与实践》2005,(9):4-5
中国开始从省份经济真正迈向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空间格局在经历了26年地方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发展之后,市场主导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将迈出实质性步伐。即将完成的中国“十一五”规划首次把以经济区发展为内容的区域规划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与之相呼应,泛珠三角区域11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交通的发展为经 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比如盘龙区作为云南省会中心 城区之一,其道路交通发展管理对区域经济发展至 关重要。因此,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高 效、清洁、经济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交通发 展目标必须与城市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与 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是实现湖北黄石市铁山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年。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抢抓机遇,举全区之力,在三年之内,基本完成城区东进战略。尊重民意顺应发展东进战略,是区委区政府尊重民意,顺应发展,深思熟虑,慎重决策之举。首先,实施东进战略是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城市经济发展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快城区东进,与黄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呼应对接,是历史赋予的使命。其次,实施东进战略,是加强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实力的迫切…  相似文献   

11.
中心城市是区域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心城市的吸纳、辐射、中介、信息及配置等杠杆作用,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缩小了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提升了区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巨大。山西作为内陆省份和经济外向度较低的地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也难以躲过这场罕见金融危机的裹挟。去年后半年以来,我省许多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发展困难,经济增长大幅度下滑,给整个经济发展带来空前的困难和压力。但是,从长远看,全球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不会变,能源供应趋紧的态势不会变,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宏大系统工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人文区位优势,凸现这一区域文化特质,并以此为契机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次区域合作步伐,从而将潜在的文化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云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经济的腾飞。一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与泰国、柬埔寨、印度、孟加拉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为近邻。云南是连接亚洲大陆腹地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链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门户。云南有“亚洲水塔”之称,是红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  相似文献   

14.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3,(19):13-14
云南素有“七彩云南”之称,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其经济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仍较滞后。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省份之一,调研组选择了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实地调研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全方位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功之路,因而也是云南民族地区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都在发展。一体化要求各国各地区必须把自己的经济融入世界整体之中.才能跟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集团化则要求各国各地区必须把自己的经济首先融入相邻的区域经济集团之中.才能通过集团内部的联合协作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云南面临着两个地区经济组织,一个是东盟.一个是南亚区域合作联盟。这些集团都力图首…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西部地区近年来迎来经济快速发展,在新常态的新时期,经济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渝城市群是中国西部人口与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群,对中国内陆经济发展、国家区域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成都、重庆经济体量突出,集中了整个板块核心优势资源,对区域发展与生产组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构建全国开放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研究两个中心城市的功能与空间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现实基础直辖以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朝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然而,虽然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区具备了直辖政治优势,但并未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核心地位,下面从经济中心城市主要定位因素的角度,来分析重庆打造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现实基础。(一)整体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市之间的行政界限和市场界限已被淹没,更多的社会财富和要素资源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只有在未来发展的要素流动中获取超越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并最终壮大城市价值的城市,才能成为持久的领先者。那么,对西部的城市来说,谁能更具有竞争优势,成为西部的中心?重庆:西部最具竞争力的城市 重庆是西南及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是西部地区惟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大城市的发展,大城市周边镇域经济也引起较多的关注。镇域经济是一个建制镇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是镇域范围内各种要素和产业有机构成的经济综合体,是区域经济的一个单元。要积极借鉴国际大城市镇域经济发展经验,结合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推动中国大城市镇域经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城市规划问题城市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生产社会化的结果。人们在经历自给自足的发展阶段之后,剩余的产品作为商品集中到一个地方进行交换,慢慢地就形成了集镇,进而发展成为城市。所以,城市是区域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重要场所,是区域经济的中心。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坚持实施大中城市带动战略,这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经济发展在空间分布上是有梯度的,看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就看他的中心区、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不提高、城市功能不强,整个区域经济就发展不起来。我们现在强调要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