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6年底,由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担任会长的全国台湾研究会在北京召集了一次例行座谈会,就1996年一1997年的台湾形势和两岸关系作了回顾与展望,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外交部、对外经贸部、交通部、国家教委、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台联等单位研究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两岸关系形成僵局1996年,受1995年李登辉访美和1996年8月台当局收紧对大陆经贸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两岸关系在政治上处于统不了,独不了,和不了,打不了的僵持状况,两岸政治接触中断,协商管道也中断;经济关系也趋向停滞…  相似文献   

2.
1996年是两岸关系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回顾一年来的两岸关系,大致是经过了一段紧张对峙之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并在朝着平稳的方向发展。一年来两岸文教交流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两岸关系大背景的牵制和影响,但总体说来,仍然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一些领域的交流甚至还有较大的突破。据有关方面统计,近10年来台湾同胞来大陆已超过1000万人次,其中1996年上半年7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73%,这里面有许多人是来参加各种文教交流活动的;大陆赴台人数也有近15万人次,其中有2万人次是赴台参加各种交流的。1996年1-9月,大陆赴台交…  相似文献   

3.
尽管1996年两岸关系一直处在低迷紧张的状态,但闽台两省间的经贸合作和各项交流却依然高潮迭起,呈现出强劲发展的良好势头。吸引台资再现热潮1996年,两岸关系的低迷紧张给闽台经贸合作也蒙上了一层阴影。3月份军事演习期间在闽的一些台商思想顾虑较多,福建省有关部门对此反复向台商说明,不会以政治上的分歧影响两岸经济合作;无论两岸关系发生什么变化,台商在闽的合法权益都会受到保护。同时有关部门还适时推出一些优惠措施,现场受理台商投诉,解决台商提出的问题。由于工作做得及时,所以在两岸关系最紧张的这段时间福建没有一家台…  相似文献   

4.
杨秀芬 《台声》2001,(1):13-13
陈水扁日前企图借由美国智岸人士向美国政府建言,希望在“三不”之外应加入“反对中共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第四不,然而,陈水扁的真正目的应是借由美国智库人士向中共当局建言,这种舍近求远希冀美国强权介入两岸问题的作法,对日益恶化的两岸关系能否产生效果?陈水扁若能反求诸己,是否将更为有效?  民进党执政后两岸关系紧绷,迄今未能建立一套“机制、说法、论述”,犹自不愿在“统一”与“独立”的选项中表态,使得两岸无法在平稳状态中逐步向前。  陈水扁自上任之初,即频频发表所谓“两岸关系会柳暗花明”、10月底两岸问题会马…  相似文献   

5.
<正>年中之际,回首上半年两岸关系历程,一组对比令人印象深刻:一方面,民进党当局拒不接受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干扰破坏两岸民间交流合作,导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严重流失,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遭到损害;另一方面,大陆始终坚决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始终积极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始终真心实意为两岸同  相似文献   

6.
评估现阶段海峡两岸关系,不能脱离1995年6月李登辉的访美。由于李登辉一意孤行的访美,使原本缓和平稳、发展势头看好的两岸关系陷入僵局。现阶段两岸关系处于低迷、僵持甚至倒退的状况。尽管民间交流尚显活跃,但两岸在政治上对立、经贸交流减缓,在国际上围绕“一个中国”的斗争日趋激烈,两岸关系始终在低谷中徘徊。一、两岸政治僵局没有任何突破,台湾当局在“两个中国”和分裂的道路上已越走越远本来,1995年初发表的江主席八项主张,为打破现阶段政治僵局,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契机。由于李登辉访美,使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7.
1996年12月26日,台湾研究会邀请北京部分台湾问题专家、学者在京举办了“1996年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座谈会”。社科院、外交部、交通部、外经贸部、人民大学等国家机关和学术机构的4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们回顾了1996年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情况,并就台湾政局、经济、民心、两岸关系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大部分学者认为,1996年两岸关系在政治层面上仍处于僵持状态,1995年形成的紧张关系未得到缓解。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是“一个中国一和“两个中国”的斗争。对两岸关系持续紧张的主要原因。有学者很迷。台湾当局…  相似文献   

8.
正年年凤凰花开时,两岸同胞手拉手。海峡论坛自创办以来,年年如期在福建举行。2009年,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的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在原有的"海西论坛"基础上,两岸共同创办了海峡论坛。十年来,海峡论坛始终坚持为两岸基层民众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的定位,始终坚持以基层民众为主角、以亲情和乡情为纽带,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交流内涵,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凝聚两岸同胞力量,共同维护和推进两岸关系和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9,(2):6-7
过去的一年来,对岛内乡亲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两岸关系出现重大转折、两岸交流的步伐一日千里。海协、海基两会达成多项协议,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成行,两岸“三通”基本实现,跨海而去的“团团”、“圆圆”和珙桐树见证了两岸关系的冰消雪融。过去的一年,两岸春风预示了覆盖在两岸关系上长达8年的坚冰即将融解,两岸关系呈现“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发展”的崭新局面。“三通”的启动厚植了两岸共同利益,实现了互利双赢。两岸民众期盼已久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春天,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0.
前言     
<正>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发布;同年底,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交流交往大门开启,涓涓细流汇聚成浩浩大潮,迄今30个年头。"两岸一家亲",两岸同胞始终是两岸关系历史的创造者、实践者。大陆亲人的热切想念、深情呼唤,台  相似文献   

11.
1996至2006年的两岸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政治震荡和政治对话交错期(1996年初祖国大陆对台军事演习至1998年“汪辜对话”),两岸政治关系持续紧张期(1999年“两国论”出台至2004年底台湾“立委”选举),两岸关系重大转折期(2005年胡锦涛主席发表“四点意见”至2006年首次两岸经贸论坛召开)。总体而言,10年来两岸围绕一个中国原则进行了尖锐复杂的斗争,祖国大陆坚定地捍卫一个中国格局,使得两岸政治关系震荡倒退,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发展,“政冷  相似文献   

12.
王忍 《统一论坛》2014,(2):64-66
马年伊始,海峡两岸互动频繁,继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实现首次正式会面后,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习近平情真意切地阐述了“两岸一家亲”的思想,呼吁两岸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2014年两岸关系能否有新的突破,两岸领导人能否实现见面和会晤呢?  相似文献   

13.
杨毅周 《台声》2007,(12):13-14
当前的两岸关系矛盾日趋尖锐复杂。台湾岛内,“入联公投”如火如荼,“法理台独”步步进逼,把两岸关系逼到了深渊的边缘,危及了台海和平发展的局面。两岸关系来到了一个十分关键敏感的十字路口,是选择台海和平两岸共同发展的道路,还是选择对立对抗两岸兵戎相见的道路?何去何从,考验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赵子建 《台声》2009,(12):10-11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提出,得到了海峡两岸,包括世界各国的热烈欢迎,成为普遍共识。但对祖国大陆来说,和平发展是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一个过渡期,其目标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和平发展阶段的结束,必然要进入和平统一的阶段。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必然会带来两岸的和平统一吗?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会不会带来两岸的和平分裂或台湾的“和平独立”?这些成为了和平发展新阶段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全文中,"和平"一词贯穿讲话始终,彰显了和平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性,展现了总书记为两岸促和平、谋发展的深邃思考。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两岸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两岸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靠两岸同胞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由两岸同胞共同分享。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卷册,是两岸同胞共同书写的。相信在对和平的共同珍视和对统一的共同追求下,两岸同胞定会继续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也必将携手一道,书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崭新篇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励和感动着各地亿万中华儿女,特别是各行各业的台湾同胞,他们用诗、词或多种文体表达着热切感闻——  相似文献   

16.
《两岸关系》2010,(8):5-6
在两岸政治互信和良性互动逐渐增强、两岸全面交流局面形成、两岸顺利签署ECFA的大背景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如何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特别是如何发展两岸政治关系?成为两岸有识之士普遍关注的话题。为了推动两岸学术界、舆论界进一步关注并思考这一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7.
谈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20周年,从事两岸经贸交流工作近20年、亲身经历两岸经贸交流走过曲折历程的外经贸部部长助理安民不禁感慨万千。他认为,《告台湾同胞书》是一份高瞻远瞩的历史性、纲领性文件,这部文献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一系列基本主张,包括商谈结束军事对峙状态、促进“三通”等重要主张,突破了两岸关系的坚冰,开创了近2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先河,具有现实的和长期的指导意义。安民表示,自(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三通”倡议以来,在“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8.
金栋 《两岸关系》2010,(12):5-5
<正>刚刚过去的一年,是两岸关系稳步推进、取得积极进展的一年。经过两岸双方尤其是各界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继续保持和平发展的良好态势,两岸机制化交往稳步推进,两岸经济关系继续深化,两岸全面交流的新格局形成。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两岸关系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已经成为两岸各界的普遍共识。  相似文献   

19.
1月22日,海峡两岸民间航运组织在香港就台湾高雄港与大陆福州、厦门港之间直接通航问题达成共识并签订会谈纪要。这是自去年8月以来祖国大陆交通经贸部门公布两项有关两岸航运管理办法之后,两岸民间功能性组织务实磋商迈向局部“三通”的重要一步。在两岸关系仍然持续僵局的状态下,这一举措无疑对缓和两岸关系,推进双方各层次的经贸合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自1979年祖国大陆提出和平统一大政方针以来,实现两岸“三通”一直是两岸同胞共同追求的目标。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特别是在两岸军事对峙状态逐步缓解的进程中,双方通过港澳及第三…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是两岸关系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的一年。一年来,两岸成功签署并实施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进入互利双赢、合作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合作机制化开辟了道路,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影响重大,意义深远。两岸各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大交流局面,人员往来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