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理想境界,又是一个现实的历史演进过程.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视域和发展要求,充分认识和发挥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现实功能,是实现农村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提高农村公民综舍素质和能力、提升农村公民精神境界和精神风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农民公民意识的碎片化及化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美萍 《理论导刊》2012,(11):74-77
当前,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不断觉醒。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公民意识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和倾向,在权利意识增强的同时,义务意识淡薄;自我意识增强的同时,社会责任心和公德心不足。培育农民成熟的公民意识,应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强化民主政治,扩大民主实践,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培育农村公民社会,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提供社会土壤;强化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素质,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与民主政治建设同步进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们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商品经济的浪潮猛烈地冲击着公民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公民的自由平等原则、独立意志、竞争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等日益增强,公民参...  相似文献   

4.
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是乡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必然产物,并构成了农村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参与到农村治理.但农村民间组织在组织内外部环境的约束之下,面临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发展困境,从而影响了农村民间组织和农村公民社会的成长壮大,阻碍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因而就需要解决农村民间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做出对农村民间组织发展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马千里 《学理论》2009,(25):114-115,1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立公民社会成为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方向所在。而目前,农村公民社会发展相对缓慢。鉴于我国大部分农村情形的相似性,本文试以豫西南某县前村为例简析建构农村公民社会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化权利与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三者共同构成人权的核心内容,是现代国家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社会成员能否公平地享有文化权利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目前,  相似文献   

7.
殷素梅 《学理论》2009,(6):23-24
本文以公民基本权利的分析入手,论及“文化”已成为公民权利和义务讨论的新维度,已成为等级划爱和身份认同的新维度。文章指出,公民文化权利的确立不仅应强调政府对公民依法享有的诸多文化权利的有,保障,还应诉求公民在参与文化、消费文化、创造文化和保存文化等各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由此,教育的责无宴贷、文化观念的转变、文化政策的引导成为从公民文化权利的确立到文化公民身份认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视野下的农村社区治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中枢 《理论视野》2010,(12):33-36
文章把农村社区治理作为新时期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建设工程,借鉴公民社会的理念和机制来审视城乡二元化和社会结构二元化问题,以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经验为基础,探讨以农村社区治理为重点的农村改革创新之路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宪法权利限制的实质、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享有权利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但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个人宪法权利还必须受到限制。然而,权利限制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进而实现人的价值。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我国宪法对公民宪法权利的限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利于公民宪法权利的实际享有。因此,亟需从宪法权利限制的原则、方式和具体条文等方面完善我国宪法权利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在政治领域,权利和权力是以利益为纽带的辩证统一关系。权力是权利的让渡,权力是为权利服务的。在公共领域中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在经济领域中使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在公民社会中公民监督机制全面加强,三者相互制衡,实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利用对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的分配权利,向公众提供满足公民生活、生存与发展的直接需求的服务,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基本公共服务强调的是政府的服务性以及公众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论公民的社会保障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正确认识公民社会保障权利的性质 ,确立能够充分保护公民该项权利的法律原则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公民社会主义社会保障权实现的法律体系 ,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发展 ,关系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公民的社会保障权的实现目前尚还存在各种问题 ,亟待通过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陈思民 《团结》2007,(2):44-45
弱势群体在城乡均有,而农村弱势群体是弱势群体中的主体。农村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是经济收入水平低下,社会竞争能力差,利益容易受到侵犯。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14.
防治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市向农村大肆转嫁污染可以说是我国农村污染一个重要原因。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农民环境权缺乏有效法律保障,加上利益诱导的作用下,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之风难以遏制。目前我国环境立法城乡环境立法二元化,环境侵害司法救济制度不完善,现行立法末明确公民环境权利,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都使城市污染转嫁农村有机可乘。归根到底,我们要通过环境法律的完善,打破环境立法二元化格局,重视农村的环境管理与保护,明确公民环境权利,完善环境侵害司法救济制度及监督管理体系,防治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  相似文献   

15.
从公民程序性权利的起源与基本功能来看,公民程序性权利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卫权利,公民程序性权利的自然权利性质、基本人权性质、公法权利性质、衍生权利性质是自卫权利属性的延伸。与其法律性质相联系,公民程序性权利的法律特征表现为救济性、防御性、主动性、综合性、相对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人内在的发展天性总希冀于更美好的发展与自由的获得,而现代国家的要义之一亦在于追求人民福祉与社会进步,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内外相生的发展动因将为人权的确立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并通过进一步的法律权利构建,为其提供真实有效的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将公民在公共健康领域的各种权利、特权、权力和豁免以霍菲尔德式的展开加以梳理,厘清现行主要公共卫生法律中公民法律利益的诸多形态,并对其中有关公民法律权利的规范和内容进行梳理、重构,以构建法律权利意义上的公共健康获益权,最终促进公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权利是一个源于美国的概念。中国学界对图书馆权利本质的概括主要有公民图书馆权利论、图书馆员权利论、公民与图书馆人权利论三种观点。图书馆权利本质上是公民对图书馆资源自由平等地使用与提供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公民监督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政治学的权利和权力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看,公民监督不仅需要保障公民监督的权利,而且需要公民监督权利和公民监督权力的会通。  相似文献   

19.
吴国富 《学理论》2009,(17):31-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拥有平等的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然而在中国第一部选举法出台时候,当时中国的实际国情却使得城乡居民应该拥有的一人一票和一票一值的选举无法真正实现。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拥有了实现国家根本大法所赋予公民的根本权利的条件,同时中国的国情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也有了相应的实现城乡公民选举权利完全平等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村民对农村资源的关注、农村社会动员的扩大、内部差距的拉大和宗族以及黑社会势力的干扰。这些变化导致了村委会选举暴力事件的急剧增加,使之成为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威胁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发展农村经济和建立村民权利司法救济系统等,保障农村地区稳定,促进农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