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绩”与○“实绩”●张洪伟“政绩”与“实绩”指的是领导干部为政期间,在为民服务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这两个词汇只不过是一个意思的两种不同说法而已。所以,有多大的“政绩”就应有多大的“实绩”。然而,目前有的人却认为:“政绩”只指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干了哪些事...  相似文献   

2.
陈鲁民 《新长征》2006,(4):64-64
政绩,即官员在任内的工作成绩,是时下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因为它与干部的升迁荣辱紧密相连。其实,细究起来,这也是“古以有之”,不绝史册。“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战国策·燕策》)这就是讲的政绩。商鞅法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史记·商君列传第八》)这也是讲的政绩。  相似文献   

3.
政绩,即政府官员在任内的工作成绩。这是时下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因为它与干部的升迁荣辱紧密相连。其实,细究起来,此古已有之,不绝史册。“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战国策》留下的这番话,就是讲的政绩。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商鞅法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这也是讲的政绩。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岳阳楼记》此语还是讲的政绩。相比较起来,窃以为司马迁的“政绩观”似更值得借鉴,也更能给我们以启发。“民大悦”,是司马迁“政绩观”…  相似文献   

4.
为官要不要政绩?答案是肯定的。为官一任,自当造福一方。然而,时下随着一批“虛假政绩”、“形象工程”的曝光,社会上抨击“政绩掺水”的声音越来越高,在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中间,出现了讳言政绩、淡化政绩意识这种“从极左跳到极右”的现象。这是十分要不得的。不可否认,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为了快出政绩、多出政绩,不顾实际条件和客观规律,大搞“政绩工程”,劳民伤财,祸国殃民,群众是深恶痛绝的,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再一次批评了某些干部图虚名、搞浮夸的所谓的“政绩”。在新世纪第一个“两会”上,有的代表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搞的“政绩工程”,实质上就是“花架子工程”,甚至成了“造孽工程”此振聋发聩之言令人警醒,发人深思。“政绩”是各级组织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没有政绩的干部不能算是好干部。然而,如今这“政绩”二字在一些地方也变了味,某些领导干部把“政绩”当成一项“工程”来“经营”,这就不能不让人疑惑了。安徽省涡阳县花沟镇政府自1998年开始建设“四个万工程”,即“万亩蔬…  相似文献   

6.
庄国波 《新视野》2007,(2):42-44
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评价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政绩评价指标的量化问题,文章从政绩的比较、政绩的效益、政绩的校正三个方面提出了“比较政绩系数”、“政绩效益”、“政绩校正因子”三个概念及初步的计算方法,这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指标更容易量化、更好操作,评价结果更科学、更公平、更便于比较。  相似文献   

7.
随着正确政绩观的深入人心,近几年“政绩工程”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笔者认为对政绩工程的批评过多过滥,不利于激励和保护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积极性。只有对“政绩工程”做出新解,正确宣传,才有利于领导干部为人民创造出更大的政绩。政绩工程应该是一个褒义词。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是褒义的。政绩工程正如幸福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等,也应是褒义的。然而,现在政绩工程成为了贪图虚名、劳民伤财的代名词。有些正常政绩如招商引资、修路建桥,也被扣上“政绩工程”的帽子加以批评。久而久…  相似文献   

8.
为官者,既要讲政绩也要追求“家绩”。这里说的“政绩”,并不是某些人搞的“虚政绩”、“假政绩”,而是指为官者做出的实实在在的政绩;这个“家绩”,则是指为官者管家治家的“成果”与“成效”。政绩与“家绩”,如同两面明亮的“镜子”,能映照出一个为官者,是高风亮节还是利欲熏心,是勤政为民还是尸位素餐……1925年2月24日,孙中山先生病危时,留下一份《家事遗嘱》,其中写到:“余因尽瘁,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9.
那些靠“数字泡沫”来“创造”政绩的行为目前已经引起人们的警觉,而那些依靠过高成本堆积“负政绩”的行为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在干部政绩考核中缺乏成本意识和成本指标,对干部政绩的评价一般不计行政活动的成本,主要看重的是行政活动的结果。至于这些结果的形成有多大投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是多少则注意不够,或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漫话假话     
讲假话的表现一是“添油加醋”法。少数领导干部为升官捞取政治资本,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编造政绩,讨得上级领导的欢心与重用,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最典型的人物是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他敢于炮制虚假的政绩,被人称作“王大胆”,他有一个著名的“政绩观”:“只要你能搞出政绩,就算你有本事,就能提拔上去,但关键不是让百姓看到政绩,要让领导看到政绩。”且看他的“政绩”:他担任亳县县委书记时,有一年亳县乡镇企业产值只有几千万,但善于“变魔术”的王怀忠大笔一挥,上报材料中产值就变成了几个亿;在他任阜阳市委书记时,有一年阜阳市上报的…  相似文献   

11.
“如何看待政绩”是本文阐述的主题。现就当今这个问题的一些观点概述如下,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1、政绩乃干部从政勤政的成绩。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以“政绩突出”、“政绩平平”这样的字眼来评价一个干部的才干和能力。有人认为,政绩是选拔干部的“筛选器”,有人认为,政绩是区别庸官与公仆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2.
“凭政绩用干部”无疑是一种正确的用人导向。但现在我们的干部像谷文昌、吴金印那样在一个地方一干就是几十年、政绩很容易看得到的情况少而又少。因此,“凭政绩用干部”无疑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现在,不少地方对干部的政绩是一年一考核。笔者以为这种考核办法容易造成一些干部急功近利,为刻意追求政绩,就上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短、平、快”项目,上一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甚至虚报浮夸,玩数字游戏,很少有像谷文昌、吴金印等同志那样,只想为百姓多造福,根本不以个人进退为意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少数干部创政绩不计成本。不…  相似文献   

13.
报载,自1993年以来,湖北省竹溪县一直坚持开展“政绩打假”,给弄虚作假捞政绩者亮“红灯”,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名干部因搞假政绩分别受到降职、免职、撤职、开除等处分。时下,一些干部之所以胆大妄为、乐此不疲地造假政绩,究其原因是一些地方在政绩考核中,简单地把政绩与少数几个数据和指标划等号,至于数字和指标背后的实际成效则丢在一边,无人问津,这就给一些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人以可乘之机。同时,即使在考核中发现了一些干部搞假政绩,也是批语教育一下了事,而那些搞假政绩而又没有被揭穿的干部,则蒙混过关得到提拔重…  相似文献   

14.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很多领导干部的口头禅,意思是说,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要拿出政绩、造福于民。这句话的关键是个“造”字,即怎么“造”和“造”出什么样的政绩。郑培民同志在湖南工作时,对政绩的态度是不在乎显山露水,只重视练好内功,强身壮骨。如他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党委书记任上,就没  相似文献   

15.
考察工作,考核干部,一项重要内容是看政绩,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政绩是创造者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力度的综合体现。不过,对政绩也需认真分析一番。现在人们往往重视政绩,忽视分析。观察一个单位、一个人,只是说:“把政绩摆出来。”人家将政绩和盘托出,五六七八九,一大串,就认可了,通过了。其实,工作只做到这一步,叫浅尝辄止,考察、考核都算不得细致。端出的那些政绩,还只能让人了解一些现象,只有既重视政绩,又进行分析,才能搞清其本质。分析政绩,重要的是看它实不实。不要认为政绩都是实的。“办老实事”,说起来容…  相似文献   

16.
尤国勋 《共产党人》2004,(17):49-49
政绩是指领导干部从政的业绩。为官一任,谁不希望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成就一个留芳百世的美名。但时人对领导干部的政绩颇多微词.有时简直是口诛笔伐.何也?笔者寻思,问题就出在一个“观”字上:由于少数当权者的“政绩观”——追求政绩的动机和目的与老百姓的“观政绩”——对领导干部政绩的期待与评价之间产生巨大落差,甚至南辕北辙,如是.人们对政绩的非议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全国特大洪灾期间,一首叫做《为了谁》的歌曲曾经传遍大江南北,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人民子弟兵为了群众利益舍生忘死地与洪水作斗争的场景永久地刻在了老百姓的心里。对于一方官员来说,这首歌唱出了“为谁树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1998年全国特大洪灾期间,一首叫做《为了谁》的歌曲曾经传遍大江南北,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人民子弟兵为了群众利益舍生忘死地与洪水作斗争的场景永久地刻在了老百姓的心里。对于一方官员来说,这首歌唱出了“为谁树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政府在预算执行后期“突击花钱”是各国普遍存在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难题,严重的“突击花钱”意味着政府财政管理能力的不足。现有文献对“突击花钱”的实证研究主要旨在论述这一现象的成因,目前尚未系统分析“突击花钱”所带来的社会成本。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和省际加总面板数据,分析“突击花钱”对地方政府政绩评价的影响,并探讨腐败感知的中介效应和财政支出结构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突击花钱”会显著降低居民对地方政府政绩的评价,“突击花钱”会通过增加民众腐败感知程度的中介效应进而降低政绩评价。与基础建设支出相比,更高的政府民生支出比重会加剧“突击花钱”对地方政府政绩评价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思想作风、工作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是评价、选拔与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科学考核干部的政绩,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做到“四重四看”。 一、注重干部所创政绩的“客观性”,看政绩是否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政绩。政绩是干部德、能、勤等要素在实践上的物化反映,是干部在实践中不断拼搏奋斗、真抓实干获得的,具有明显的客观性,但有些干部的“政绩”不是来自于实践,而是吹出来的,编出来的,是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