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是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是具有丰富资源、广阔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解决全球性问题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国际格局变化使发展中国家处境艰难,南北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也不平衡,拉大了它们经济上的差距。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重视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双方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依托,中国同它们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和东欧各国在转型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经历了诸如物价飞升、通货膨胀,国有资产在私有化过程中严重流失,投资受阻、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经济金融领域面临危机和人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的状况。俄罗斯近期尤其是普京执政后对现有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经济开始复苏,并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国社会经济领域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改革,鉴于东欧和俄罗斯在转型中的经验教训,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要健全监管机制,防止为盲目追求效率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转变政府职能,从行政改革方面对经济发展进行有力的配合。优化产业结构以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整体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地区和城乡的差距给予政策上的关注。开放外汇市场进程中稳中求进,防止金融动荡引发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3.
一段时间以来,日本政界,学界大谈“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军事威胁),一瞬间这种论调弥漫日本列岛上空。日本政界、学界刮起这股歪风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对21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经济差距与苏联解体的关系,认为经济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这一分析,文章论述了发展中的多民族国家应吸取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防止民族分离主义.就经济差距与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关系而言,提出要防范民族分离主义,首先应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其次要充分利用政治资源谋求国家经济社会平衡发展,防止因经济差距拉大而造成中央权威消失,民族分离主义势力坐大;最后要尽可能降低各民族独立的预期收益,实现各民族间经济的最优化发展和利益的最大化满足.  相似文献   

5.
“陇中苦,甲天下”,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中国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差距自古有之。为推进中国东南沿海与东北、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最近一年来,国家级区域经济规划出台犹如雨后春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力度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逐步加大了与拉美国家经济合作的范围和力度。但是,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大国力量的交织博弈,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双边或多边合作还面临区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错综复杂性。在全球化背景下,拉美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舞台;中国只有正视并致力于妥善解决中拉经济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向世界展示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在阐述文化传播同经济合作的相关性基础上,分析中国在拉美的文化传播以及中国与区域内国家合作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提出文化传播如何有助于深化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提升中国在拉美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7.
《海内与海外》2001,(1):4-5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是一次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动员全国人民把我国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的重要会议。江泽民同志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登高望远,科学地阐述了一系列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发展社会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放眼世界规划中国的新发展,提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战略布局和重要任务,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纲领。朱基总理就《建议》草案所作的说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体现了…  相似文献   

8.
钟流 《国际交流》2006,(2):8-1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经过20多年的开拓进取,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中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根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和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中国的发展模式过去以高速增长为主要目标,外延发展为主导方式和以重工业为中心,一定程度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现在中国逐步转向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以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态需要为目的和以内涵发展为主导方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的发展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当前中国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丁锋 《国际交流》2006,(4):18-20
一、中国和德国在人权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的背景(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1.基本成就。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从1979年到2004年,中国经济连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由1473亿美元增加到1.65万亿美元。人均突破1200美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2610万。  相似文献   

10.
巴西落后地区开发的经济与社会成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巴西作为经济开发较早的发展中大国,早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严重的二元经济,以致巴西政府在50年代末下定决心,要通过立法措施和行政干预,开发落后地区,缩小区域差距,形成协调发展。对于这场为期40多年的开发过程,笔者利用巴西方面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所取得的经济成效和社会成效,认为这种开发给巴西带来了各区域差距大大缩小、各州间差距相对缩小、社会差距明显缩小的可喜局面。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巴西落后地区开发中值得中国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基本框架。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为CAFTA)进程的正式启动,在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史上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尤其是200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启动以降低关税为核心的早期收获计划以来,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的背景条件下 ,中国也已开始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追赶战略”。为加速新经济发展 ,中国必须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强与东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 ,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创建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领域的特殊形式。近年来,孔子学院的建设在东盟国家发展迅速,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地缘相近、东南亚华人华侨众多、东南亚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等。孔子学院在东盟国家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师资和教材问题是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东盟国家的“文化威胁论”以及孔子学院激起周边国家的软实力竞争的反应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卓越成就是,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百年艰苦卓绝奋斗实现的伟大创举,其本质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产生并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大贡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三重目的的基础上,对自贸区建成以来中国东盟双边关系的发展作了简要评估:即自贸区建设虽然加强了中国东盟双边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但在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美国重返东亚的背景下,自贸区建设对双边关系的促进作用正在下降。因此,本文认为,后自贸区时期中国东盟关系的经营需要超越“经济利益捆绑”的综合战略。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东亚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原动力。其中,东北亚地区(含中国经济区)在经济实力、对外贸易额、土地面积、人口这几方面均超过东南亚,在东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预计在21世纪初,东亚经济实力将超过美国,它预示着世界经济的重心将由西往东转移到当前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太平洋地区,并标志着太平洋世纪的到来。为了使东亚经济在跨入新世纪之际,能持续不衰,必须努力做好稳定。发展。互利、平等四件大事。中国改革开发以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为了实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的宏伟蓝图,中国将经过今后15年的努力,使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再上一个新台阶,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迎接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分析为何东盟国家曾经将中国视为威胁,如今却转变观念,将中国视为促进地区稳定和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第一部分将阐述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官方立场的变化,即从“中国威胁论”向“中国机会论”的转变。在80年代,当中国的经济开放促进了其与南部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时,这种观念的转变尤为突出。第二部分认为,在欧美日经济发展呈现出保护主义趋势,并遭遇发展瓶颈的情况下,中国的发展为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契机。同时,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从地区的不稳定根源向地区安全保障者转化的原因。第三部分指出,尽管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建立起了特殊关系,但中国无法排斥其他大国,尤其是日本与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地区在东北亚国际经济圈中占有重要位置,所以它的具体运作业已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环渤海地区经济的跨世纪发展,要在对内制定整体开发战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面向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实施外向牵动的国际化战略,大力启动区域经济国际化的操作方案。在中国和东北亚地区培育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缩小南北之间与东西之间的经济差距,必将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产生扩张性的影响与拉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蒙古经济陷入了极大的困境,经过多年的努力,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蒙古经济有了明显的低速增长势头,但是,蒙古经济的发展还很脆弱,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有危机存在,克服经济发展中的负面影响,使蒙古经济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蒙古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都曾遇到过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努力,两国都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并形成了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地区差距也呈现出了扩大态势。地区差距的扩大不但会阻碍国家整体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