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201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10条第2款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公诉人出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成为法定义务。公诉人出庭有利于落实对抗制诉讼模式,有利于维护被告人的权利,有利于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职责,但同时这也会给公诉人带来理念、素质与工作量等方面的挑战。许多检察机关在积极尝试探索出庭模式,主要形成了专职公诉人出庭模式与公诉人集中出庭模式。两种模式优劣并存,需要进一步论证,并建立相关配套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简易程序有了较大的变动,实践中对于如何践行该规定存在两种主要模式:值班公诉人制度和专职公诉人制度,两者各有优劣。但比较而言值班公诉人更加符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应对值班公诉人出庭制度的具体机制建设以及保障机制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3.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扩大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但不会对现状形成太大冲击,其适用条件彰显了对被告人诉讼主体地位的尊重;明确了独任制和合议制两种审判组织,拉开了简易程序类型多元化的序幕;规定了公诉人应当出庭,完善了诉讼结构。检察机关需探索合理方式来解决公诉人出庭带来的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公诉人代表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中肩负着出庭支持公诉和法律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实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法制统一这一刑诉法的立法目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目的的实现就无从谈起,也无法树立公诉队伍良好的社会形象,而公诉人的心理素质是每个公诉人独特的社会经历和生活条件的反映,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人民检察官作为国家公诉人在法庭上实施公诉活动,与被告人及其辨护人面对面地进行较量。因此,公诉人要想达到最佳公诉目的,那就必须在出庭公诉前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庭审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改革后的刑事审…  相似文献   

5.
简易程序虽然在各个诉讼环节对普通程序进行了简化,但是基本的控辩审三方诉讼构造应当具备.公诉人在简易程序中不出庭不仅在理论上不符合控辩审三方具备的诉讼构造,还会导致法律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简易程序公诉人必须出庭的规定有利于解决以上问题.然而,简易程序又不同于普通程序,公诉人在简易程序中履行控诉与监督职能的同时应当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6.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强制证人出庭和无正当理由不出庭证人的惩罚措施,提出对证人出庭作证的保护和经济补偿制度。证人出庭将增加庭审的对抗性和不确定性,公诉人只有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充分做好庭审前准备,庭审中询问证人要讲究策略,庭审后要及时总结和交流意见,才能更好地完成出庭公诉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简易程序的适用是公正与效率博弈的结果,是对二种价值的协调与权衡。新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要求检察机关一律指派公诉人出庭。对检察机关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其既有利于被告人权利的保护,也有利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运用。未来的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制度改革,需要我们在刑事诉讼程序改革的整体框架下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8.
孟子的驳辩语言艺术与公诉人庭辩张润今一、精炼概括的语言出庭支持公诉是对公诉人语言表达能力,只有着特殊要求的工作。特别是新刑诉法的实施,突出了庭辩的地位与意义,加重了公诉人讯问被告人的职能,这对公诉人口才的要求就更有了全新的含义。可以说,在有了充分的...  相似文献   

9.
在观摩河南省检察机关近年来120余场鉴定人出庭模拟赛及部分实际出庭的基础上,从人民检察院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角度,对庭前准备和作证程序等问题进行一些规律性研究。鉴定人与公诉人之间应建立出庭作证的配合机制,进行周密的庭前准备,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规范作证。  相似文献   

10.
考察我国的刑事简易程序,分析提出我国刑事简易程序中公诉人不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对刑事简易程序选择适用、被告人的辩护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鉴定人出庭制度已在新《刑诉法》中确立,目前实践中,鉴定人也真真切切地来到庭前。但在旧《刑诉法》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刑诉法》修改后却没有在根本上得到解决。立法在要求鉴定人出庭之后,并没有解决鉴定人、公诉人、法官自身能力的问题,也没有充分保护鉴定人的利益。从鉴定人角度分析其出庭制度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就具体细节提出可行性建议,是进一步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对庭审方式作了重大的修改,由纠问式的庭审方式改为控辨式的庭审方式,由此,公诉人在庭审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加强,责任更大了,任务更重了,要求也更高了,在出庭公诉工作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正如张穹副检察长在高检院学习贯彻修改刑事诉讼法决定的电话会议上指出的:“由法官主审转换成公诉人讯问.由法官当庭核实证据转换成公诉人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当庭示证质证.增加了庭审中的抗带性,庭审的重心向公诉人偏…  相似文献   

13.
简论公诉人心理素质的几个问题解伟明人民检察官出庭公诉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和权利,是检察官在法庭上揭露犯罪、宣传法制、教育群众以及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法制和树立人民检察官...  相似文献   

14.
一、病症 依笔者管见,律师参予刑事诉讼实践表明,主要存在以下病症: 病症之一:指定辩护不付费。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34条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授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相似文献   

15.
简易程序关系到实体与程序正义的实现,也关系到我国审判方式的改革,意义重大。但目前刑事简易程序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司法实践中逐渐显露出某些不足和弊端,涉及案件范围、公诉人不出庭、被告人辩护权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简易程序只是粗线条地作一些原则性规定,缺乏全面的、完善的立法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公诉人的庭上活动,如讯问、询问、举证质证、发表公诉意见和辩论等,不能靠照本宣科来完成。它有很大的灵活性,需要临场发挥、即席演讲,不可能事前全部设定其内容,因此,出庭公诉的语言运用,包括庭前书面材料的组织、庭上即席演讲的组织及运用“有声语言”完整地表达公诉内容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于庭审中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申请的,相关证据展示、交换和对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证明。拟通过休庭方式在庭下进行,庭上再进行确认或裁定;对于当庭非法证据排除调查不至于造成庭审过分延误的,也可在庭审过程中进行。侦查人员作为“程序上的被告”出庭说明情况,虽不具备证人身份,但依然可以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依法辅助公诉人履行控诉职责的职务行为。  相似文献   

18.
刑事简易程序是以被告人部分权利的牺牲为代价的,这就决定了简易程序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保障了被告人一部分权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其另一部分的权利。我国刑事简易程序中被告人权利保护存在诸多问题,结合相关国际条约及其他国家的立法规定,应从明确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赋予被告人程序选择权,保障被告人辩护权,建立公诉人出庭制度等方面加强我国刑事简易程序中被告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中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是法院认定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公正裁判的重要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7条中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为保证这一规定的实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第111条规定:“除因死亡、重病、或者其他经人民法院认可的特殊原因外,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但因各种原因,这一规定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很好落实,证人出庭难,已成目前法院审判的一大困扰。多数情况下,证人不出庭,法庭仅就书面…  相似文献   

20.
对于庭审中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申请的,相关证据展示、交换和对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证明,拟通过休庭方式在庭下进行,庭上再进行确认或裁定;对于当庭非法证据排除调查不至于造成庭审过分延误的,也可在庭审过程中进行。侦查人员作为"程序上的被告"出庭说明情况,虽不具备证人身份,但依然可以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依法辅助公诉人履行控诉职责的职务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