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治稳定是东亚国家社会转型期的重要命题,国家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为社会转型期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有序的行为规范.政治稳定是东亚国家社会转型中利益博弈的基本取向;利益平衡是社会转型中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要素;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是社会转型国家建构稳定政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正处在社会的全面转型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实现社会稳定特别是政治稳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政治认同在实现政治稳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治认同是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的前提,是政府合法性的主要来源,有利于政治系统稳定性的维系。增强政治认同促进政治稳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保持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二是加快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三是树立国家整体认同标准,培养公民集体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运行机制变革、社会结构嬗变和价值观念更新的转型期特征愈发凸显,传统的合法性基础受到冲击,新的合法性权威有待增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协商民主的理论旨趣和实践优势对进一步提升新时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发挥重要功能,有助于党和政府在意识形态、政策绩效和制度规范三方面不断巩固、发展自身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统治合法性挑战是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和融入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较为普遍的政治发展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使当前的中国社会处于快速转型过程中。国际环境的干扰、政治参与的无序化、社会分配的不均、腐败现象的蔓延、新旧体制的冲突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切实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弹性是社会转型期维护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是共和国成长历史上的伟大社会变革,也是变革中国社会的伟大实践。它不仅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合法性、人民政权合法性、党的执政合法性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合法性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合法性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6.
我国转型期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除了具有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外,还呈现出伴生性、交织性、整体性、复杂性、生长性等新的特征。应当从世界性的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宏观视野出发,正确认识我国转型期社会问题产生的客观必然性,既承认这些社会问题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承认某些社会问题可能蕴涵的积极、进步的社会意义。当前防范和缓解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形成充分的社会关注,建立健全社会控制机制,确立一套可供操作的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7.
执政党合法性指的是民众对执政党的拥护、支持与认同.转型期执政党合法性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转变,和谐、民主、法治、绩效、创新和人本成为转型期执政党合法性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这些价值取向,应对转型期执政党合法性的基础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8.
由于非均衡转型导致社会层面的结构性断裂与体制转轨和文化堕距相关的社会失控,这些缺陷在弱化转型期风险控制效果的同时,还放大了各种风险对于社会安全的威胁。面对转型期的高风险,需采取道德、法律等层面的社会规范予以规避和防范。作为保障社会基本秩序的刑法在推动其他部门法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还需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和谐社会下的公共安全提供最后的也是最坚固的屏障.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淑霞 《理论前沿》2004,(14):46-46
执政合法性基础是指政治权威取得合法性的依据。不同时代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具体构成是不同的。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转型期既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提出较高要求,又对执政合法性基础提出了挑战。顺应时代的变化,对执政合法性基础进行整合、重构与拓展,才能巩固和加强执政党的执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历史大背景,从转型的视角研究社会建设问题是社会建设理论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为此,学者们围绕什么是社会转型期及转型期社会建设的内涵、特征、重点、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安立志 《工会论坛》2004,10(1):114-114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 ,杂文正有用武之地。因此 ,杂文作者要大力发展杂文这种文体样式 ,不断扩大创作题材 ,开掘杂文的深度 ,发挥杂文的特殊社会作用 ,从而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参政党的政治合法性与参政绩效是参政党建设的两个重要的问题。参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参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都必须以足够的绩效为依托。参政党参政绩效包括政治绩效、社会绩效和道德绩效三个方面。当前,从政治合法性的视角探索参政党提升参政绩效的途径,就必须要不断推进协商民主;不断保持和谐的政党关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促进与实现参政党自身的现代化。在目前的新形势下,以参政党合法性为核心,不断探索参政党提升参政绩效的合理途径,对确保参政党永久活力,推进我国政治制度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又经历了转型和变化、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一些与此前不同的特征,分析其特征和成因,对于今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塑造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产型城市空间的发端、农业经济的转型、城乡关系的变迁等方面揭示了东、西方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性,并将之同中国的实际做比较,指出中国城市化进程既有后起工业化国家的共同特征,也反映出作为东亚国家的地区性特点,还有与他国不同的大国特殊性。为此,需要审慎分析,来探索建基于中国实际的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是政治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社会资源,对于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舆论参与司法"是转型中国一种突出的司法景观,究其深层次机理,实为当下中国社会回应转型的一种独特形式,亦是民众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渠道,可谓政治参与和司法民主的结合。其实施路径是通过对司法个案的参与,达到参与政治社会制度层面的结果。这一景观的产生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国情紧密相关。它以"公平、正义"为主题,以常识、价值取向和法律为基础,形成了一个商谈性的公共领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社会转型期政治参与的困境,对于建设法治中国及公民社会有重要意义。当然,其错位与越界的负面影响也应给予足够重视和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十分独特的社会政治现象。对于转型期突发性群体事件频繁发生原因,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化解群体性事件,必须结合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发展,从现代国家建设和社会建设两个方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官员申报财产立法,是进行权力监督、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深刻认识当前官员财产申报立法难的现象,对于维护社会转型期的总体稳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政府体制、政治文化传统、政治决策与政治发展规律对官员财产申报立法的阻碍作用,认识到官员申报不仅是法制建设问题,更是复杂的政治学问题,充分证明了中国民主政治有序渐进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治文明与中国政党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具有浓厚的反政党特征,它在近代的转型孕育了中国政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中国政治文明转型过程中的历史选择;其基本框架是在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起来的;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全面发展,我国社会正处在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的全面转型,我国的公共行政也在努力的构建和转变过程中,配合公共行政转轨的则是公民社会的生长和培育。而公民社会生长所亟待解决的就是转型期公民伦理构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