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方治理体制下,英国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由强调公私部门分离的科层管理转向注重多主体合作的网络化合作治理。转型后的合作治理既有横向合作的"软治理",也有纵向合作的"硬治理"。在横纵交错的网络化合作治理过程中,英国运用元治理的理论精髓,对合作治理过程进一步控制和引导,发挥政府在合作治理中的领导力,并运用不干预型和干预型相结合的元治理手段,更好地实施"软治理"和"硬治理"中的公私合作制、合作关系协定、"携手共建"、最佳价值、地方公共服务协议和地区协议等一系列制度。这为推进当前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深入探讨提供新视野。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项弱组织激励任务,"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讨论大多围绕新公共管理运动和交易成本理论展开,忽视了政府组织中制度安排的影响。通过考察城市管网巡护过程发现:组织任务压力和上级政府问责风险共同塑造了地方政府选择"半科层制半市场化"的模式来提供公共服务,问责风险起着更为基础性的作用;代理人的投机程度和上级政府检查力度的区别性组合塑造了地方政府的问责风险感知。这意味着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选择实际上是地方政府面对组织任务压力和上级政府问责风险的一种回应策略,背后的核心机制是压力型体制中的上下级政府间的权责关系,这种权责关系主导了弱组织激励任务的执行过程。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制研究——以美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但由于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各级政府事权财权划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健全,由此造成了公共服务供给的短缺和不均衡。笔者通过对美国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体制下公共服务体制的研究,总结其经验,提出了我国各级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制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开发区出现了一种"政企统合"的治理模式。所谓"政企统合"模式,即地方政府通过将开发区政府形式的部门与企业形式的部门有机统一起来,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体制来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两大主体在制度创新、区域发展等诸方面的作用,从而提高行政绩效与区域绩效的模式。开发区通过在人、财、事三个维度进行权力扩张,带来了开发区地方政府的优势,从而形塑了"政企统合"模式的管理特点。本文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展开了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行政管理企业化、公共服务供给市场化以及地方政府运行公司化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了"政企统合"模式的自我运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合作供给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各区域通过协商签订了大量的合作承诺,这些承诺的实现与否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间合作的质量与持续进展.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合作提供公共服务实证材料的分析,考察合作承诺的兑现程度、存在问题及根源,为地方政府间公共服务合作探寻改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是公共服务提供的主导者,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已经成为我国在新世纪的重要战略目标。10年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增长速度非常快,一个地区公共服务支出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基本变化不大,地方政府间存在模仿性策略行为;国家的转移支付,对西部地区均等化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对于中部和东部来说,作用不明显,甚至有“劫富济贫”的倾向;从区域分析来看,四大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强,东部与东北地区公共服务优势缩小,西部地区得到改善,中部地区一直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迫切需要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投入,优化支出结构;建立以公共服务产出为导向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中央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责任,以基本需求战略为核心,建立公共服务全国最低标准;整合市场与社会的力量,形成多元化供给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决定了其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是否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从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现状来看,还存在供给总量少、质量低下,分配不均等化的问题,这与我国现行的地方政存信息收集制度、服务生产制度、财政制度、公共绩效评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通过分析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制度因素,提出了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路径选择,这对于提升我国地方政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有着深刻的影响,加上传统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种种弊端,所以探讨政府公共服务优化之道也就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本文以我国互联网+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剖析互联网+政府公共服务发展面临的困境,诸如政策执行形式化、城乡发展数字鸿沟、互联网用户素质不高以及公共服务部门间互动不足,缺乏联动建设等方面。并针对上述困境与制约因素提出对应的互联网+时代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优化路径,主要包括强化责任意识,健全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网络监管、增强合作意识,加强部门间联动、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关于土地财政起源的"财政压力说"比"GDP锦标赛说"更深入。在土地财政收入规模估算基础上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表明,土地财政支撑地方财力的作用远远超过弥补地方财力缺口的水平,是充当地方财政的主要内容。充分发展的土地财政倾向于公共服务供给的特性,是土地财政的本质。发现土地财政本质的研究,是对土地财政过激批评的清醒剂。土地财政的地区差异的显著存在,引起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要在现行财税体制条件下改变这种格局,落后地区就要加快发展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10.
在政府职能重心由政治统治向社会管理位移的时代,特别是在因财政危机、官僚主义和权力腐败引发的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的严峻现实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责任是政府赢得民意的重要基础。本文希望从中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入手,探讨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发展趋势——推进责任制政府下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战略的影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持续性的供给不足一直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掣肘。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来提供,这种单一体制导致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种类单一及结构失衡等问题。运用民营化、用者付费和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政策工具可有效破解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难题,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我国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关系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和矛盾:中央与地方在公共服务方面分工不明确,不规范;地方政府过分追求GDP和"大而全、小而全"的独立体制,对公共服务的提供不够重视;现行分税制造成强中央,弱地方的局面,中央对地方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政绩考核机制不科学,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至少应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建立中央与地方公共服务分工体制,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范围;规范中央对地方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各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建立以"公共服务+GDP"为导向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评价体系和公共服务问责制。  相似文献   

13.
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就我国目前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发展现状及供给能力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分析,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需要把握的环节主要有:进一步改革公共财政制度、合理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公共服务事权关系、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体系、完善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管等。  相似文献   

14.
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服务体制主要包含在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供给结构、供给方式、供给对象、供给监管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应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认真分析和抓好当前的各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以及政府某些行为的外部效应,地方政府辖区间衍生了大量公共服务协作提供问题。这些问题依靠单个地方政府往往难以解决,必须寻求毗邻地区地方政府的集体协商与合作治理。地方政府间公共服务协商提供是指由各地方政府、部门或其他社会参与者构成的协商主体,围绕一定的合作议题,运用一定的协商手段,协商提供公共服务。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间公共服务合作走在全国前列,探索其协商提供公共服务所取得的经验,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方利益冲突已是我国社会矛盾的一大焦点。建设好地方服务型政府,有效化解地方利益矛盾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理性选择,是我国政府转型的重要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构建面临诸多困境:"服务为民"理念缺失;公共服务市场化滞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政府部门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不协调;政府绩效管理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重塑"公民本位"、"服务为民"服务理念;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提升地方政府服务供给水平;健全公民有序参与机制,防止公共权力异化;健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实现"政府本位"回归"社会本位";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建立地方服务型机关等是建设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政府的职能转变,既要符合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总的方向和要求,也要符合民族地区现阶段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际需要。民族地区政府的职能转变理应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合理界定民族地区政府的职能边界和范围,突出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突破制约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瓶颈与难点,找准职能转变的具体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行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能力是实现一定政府职能的手段,而政府职能则是一定政府能力所指向的价值目标。因此,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实施为依托的,它是指地方政府在地方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能力和效用。通过中外经验的考察与借鉴,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行动逻辑是首先实现地方政府职能重心的位移,在此基础上,从地方政府自身和外在保障两个方面去探寻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实践通道与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武昌区流动儿童教育情况为例,分别从流动儿童教育制度供给、资源供给和组织供给三个方面描述地方政府面临的公共服务供给非均衡现状,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非均衡的原因,并就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已成为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一种常规化方式且仍在持续推进,但其何以持续的内在逻辑尚未得到系统阐释。基于国家改革背景与地方实践经验分析,可以发现政策层面的机构编制"只减不增"、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的刚性约束,社会层面的公共服务需求刚性上涨及其与机构编制刚性收缩之间的供需矛盾加剧等,构成了政府持续购买公共服务的外部压力;而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的财政扩权为地方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个扩编之外的目标达成、利益实现的新出口,在"能力-绩效"激励、变相的"曲线养人"激励等层面,构成了政府持续购买公共服务的内生动力。这一双重逻辑的揭示为更加立体地认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已有举措、潜在偏差、未来方向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政策启发,并丰富了对其中政社关系样态、基层政府激励以及基层政府放权-扩权张力等问题的客观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