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众科学素养影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素养不仅是公众对科学应具备的基本涵养,更是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因素,深刻影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广度、深度和效率。公众科学素养是培养政策参与意识的基础,决定了公民的政策参与能力和利益驱动机制作用的发挥。我们既要看到其因果关系的不明确性以及诸多的限制因素,又要寻求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参与权是民主和法制的精神赋予公民在政策合法化中的主体权力。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是克服政策腐败现象、确保政策符合民意及政策合法化的根本途径。要不断探寻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方法和程序,形成系统的公民参与制度,保证广大公民能充分发挥对政策制定的积极制约和监督作用,保证政策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推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基于从公众视角出发的需要和科技高度发展的背景,公众科学素养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影响的理论研究日显重要。当务之急,是在对这一理论研究的成果进行有效梳理的基础上,分析现状和不足,进而为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政策过程:价值、困境及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志君 《理论探索》2007,(2):124-127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公共行政的公共性与公民民主权利相契合、确保公共政策对民意的有效回应性和科学性、实现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重要途径。由于各方原因,当前我国公众参与政策过程面临诸多困境,其出路是建立开放性政策制定模式,加强公众参与的制度化、程序化建设,确立公民的政策主体地位,营造宽容—妥协—合作的政治文化氛围,同时形成一套有效的维护机制。  相似文献   

5.
周晓丽  张璐 《理论探讨》2015,(1):154-158
社会公众作为社会治理中的关键因素,在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公众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差异,其在社会治理中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但是能够参与社会治理的公众必须具备较高的参与意识、公共精神,参与能力、资源和技术以及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为了提升公众的参与价值和主导价值,必须为公众参与搭建制度平台,加强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教育,提升公民参与能力与技术。  相似文献   

6.
论完善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意义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参与是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 ,表达自身利益要求和意愿的一般公民政治行为及过程 ;是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直接、最有效而且最明显的政治参与形式。公民政策参与对于实现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保证公共政策公共利益方向以及维护政策体系合法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期推进和完善公共政策参与必须从发展政策参与的物质基础、建立参与型政治文化以及政策参与制度化等三方面来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是一种更有效的信息传播工具和传播手段,对科学知识与科技信息的传播及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媒体不仅是公民科学知识与科技信息来源的重要载体,也越来越成为现代科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在对公民科学素养教育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新媒体工作人员的科学素养水平、推广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鼓励科学家或专业学者参与到网络新媒体科学信息资源建设中来,是发挥新媒体在公民科学素养教育方面积极作用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公民是否应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如今已不再是人们争议的话题,然而,失败的公民参与很可能引发"社会不满意,甚至是躁动不安、难以控制的公众,无效的政策,以及遭到削弱的民主参与基础"之类的结局。所以,公民参与的方式是决定公民参与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公民参与包括制度内参与和制度外参与两种形式,其中制度外参与常常诱致无序的公民参与。为提高公民参与的质量,制度外参与有必要向制度内参与转型。  相似文献   

9.
金霞 《党政论坛》2014,(3):22-24
公民是否应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如今已不再是人们争议的话题,然而,失败的公民参与很可能引发“社会不满意,甚至是躁动不安、难以控制的公众,无效的政策,以及遭到削弱的民主参与基础”之类的结局.所以,公民参与的方式是决定公民参与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公民参与包括制度内参与和制度外参与两种形式,其中制度外参与常常诱致无序的公民参与.为提高公民参与的质量,制度外参与有必要向制度内参与转型.  相似文献   

10.
政治效能感、政府信任对公民政治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是政治学与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政府网站的普及应用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提供了新的契机,但迄今仍缺乏关于政治效能、政府信任对政府网站公民参与行为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以重庆、武汉与天津三个城市(区)的普通公众为调研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政治效能、政府信任对公民在线参与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政府信任、内在效能感、回应性能够直接促进政府网站公民参与行为,其中回应性的作用最为重要.政府信任在内在效能感、外在效能感与参与行为的影响关系中呈现出部分中介作用,而对认知度与参与行为的影响关系则具有完全的中介作用.此外,外在效能感、认知度、回应性能够显著增强公民的内在效能感.内在效能感在外在效能感对参与行为的积极影响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中公众消极参与现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莉 《行政论坛》2006,(2):44-46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有效手段,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政策的质量。但目前公民的参与热情不高,出现了消极参与的现象。这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和资源的有效分配,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不利的。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这一状况,其主要措施是: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参与成本;形成公民导向的绩效评估,增强参与有效性;加强民主意识,减少参与顾虑;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增强参与热情;拓展参与渠道,提高参与制度化方式等。  相似文献   

12.
交易成本、资产专用性与公民政策参与绩效提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5,(6):64-68
公民参与政府治理越来越重要,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公民参与政府治理的集中表现。既然政策参与对政府和公民都有益,那么现实中为何政府和公民都会出现"左右为难"的困境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交易成本的存在,而交易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受制于资产专用性。因此,基于"场地"专用性、物质资产专用性、人力资产专用性和特殊资产专用性等角度分析,专用性资产对公民政策参与绩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民政策参与的专用性场所缺失,专用性物质资产投入不足,专用性人力资产匮乏,特定资产发展滞后等。对此,应采取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建设公民政策参与的专用性"场所";加大政策参与专用性物质资产投入;逐步加大政策参与人力资本专用性的投入;加强公民政策参与制度专用性资产建设等提升公民政策参与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民政策参与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政策参与是指公民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的行为和活动。公民政策参与对于实现民主价值、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和增强政府合法性,保证政策的科学制定和顺利执行,保证政策的公共价值和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和效能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公民政策参与并不必然对所有方面的政策问题解决都带来积极的效果,它也可能会使政策的质量、成本、利益取向以及政府效率和权威方面产生问题。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度”,尽可能地因势利导,使其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4.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政府决策结合起来 ,突出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性 ,是群众观点在决策领域的升华。扩大公民参与 ,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关键。目前 ,我国公民社会的参与程度还不高 ,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在政府的动员下参与的。因此 ,我们应当从观念层面、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公众利益表达等层面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 ,切实维护公民参与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陈定湘  邓建军 《团结》2011,(5):44-45
公众参与,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的渠道对公共事务表达意见,并且对公共事务的决策和治理产生影响的行为。公众参与是信息时代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常态,有效的公众参与应该是公众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良性互动的过程。近年来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公众参与在方式、理念等方面对公共决策和管理正施加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公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公民社会的内在要求决定其必然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而公共政策过程的价值取向和回应效能使这一影响成为可能,二者互为环境,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中国公民社会为公民提供的组织化和舆论性的参与途径,改变了公民参与不均衡的状态,并引导公民理性地、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政策诉求,从而增强了政府回应的有效性.而政府回应推动了日益壮大中的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使其成为一股引导公民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再到"制度性参与"的正向有序的建设性力量.这种互补性政治生态和作用机理,使中国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成为一种实现政府善治与社会和谐的双赢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我国目前政治参与还存在动员型参与偏多、公众知情权有限、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极大影响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应该从观念层面、技术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物质层面等方面推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梅梅 《学理论》2012,(25):44-45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应用,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热情提高,网络舆论兴起并成为公民参与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研究网络舆论对政策议程的作用对于解析当前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网络具有普及性、即时性等特点,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政策议程的途径,对于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与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喆 《学理论》2012,(21):21-22
城市拆迁中的公众参与有助于增强政策的透明度、促进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以及保障拆迁中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城市拆迁中的公众参与还不完善,为了更好地发挥拆迁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加大政策的透明度、完善公众参与的相关法律和制度等,确保拆迁中的公众参与能够有效地进行,进而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作为沟通政府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一种纽带或双向传送带,日益勃兴的中国公民社会为公民参与政策过程提供了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组织化的和公共话语化的双重渠道:组织化渠道聚集、凝练整合了分散无序的个体潜在影响力,提高了公众参与政策过程的能力;公共话语渠道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