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模仿习得的,处于社会化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尤其如此。青少年的社会模仿行为受年龄、社会地位、相似性等因素影响并遵循着三个法则。虽然社会模仿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模仿所产生的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自觉地模仿他人的正性社会行为,消除负性社会行为对自己的影响,才能有效地利用模仿这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帮助青少年走出所面临的社会困境,成功地面对生活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德措毛 《人民论坛》2012,(11):120-121
通过对柏拉图模仿说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柏拉图的模仿说以政治伦理为立足点,以知识学背景为基础,并在苏格拉底模仿说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其异质性的内容。但柏拉图对模仿说的摇摆态度也正是他政治意图下的必然产物,所以对于柏拉图来说,模仿说是其知识学与伦理学相互联系的一个纽带。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没有个性,便失去了自己。生活中一味的模仿之所以不可取.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抹杀了个性。  相似文献   

4.
姜深香  刘秀岩 《前沿》2004,(1):98-100
本文以西奥多·莱维特的创造性模仿观念科学全面地分析了模仿与创造关系的本质 ,强调二者的统一性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大工作原则与方法 ,以期正确对待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模仿与创造割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日益多元化,青年人已有越来越多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梦想,甚至和以通过非常规的另类方式获得成功,而其中的规则是:只要你有才华,你就有机会,比如──超级模仿秀。北京有线电视台的“欢乐总动员”之所以拥有很高的收视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中的“超级模仿秀”已不限于观赏性。在那里,来自普通家庭、没有任问背景的青年人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得到命运之神的青睐;青蛙变成了王子,灰姑娘变成了美丽的公主。栏目开办一年时间,已有11位“模仿秀”与公司签约,而袁娟、景枫和魏荣涛三位更是成为正式的签约歌手,目前已有三人合辑…  相似文献   

6.
孙静 《人民论坛》2013,(10):132-133
媒体与犯罪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由于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新媒体犯罪模仿行为呈高发态势,新媒体环境下犯罪模仿的治理成为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犯罪模仿高发的原因,并建议应从法律、技术和媒体自律多个方面着手采取预防措施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7.
模仿创新是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帆 《前沿》2002,(8):73-75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应充分认识到模仿创新的重要性。应从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 ,大力推进模仿创新 ,最终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我们要通过模仿创新推进并最终完成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学界对明星模仿涉及的法律问题给与了很多讨论,讨论的主题涉及明星模仿的方式、侵权构成要件、法律规制等方面。目前来看,理论界对于明星模仿侵犯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并无异议,但对于认定侵权的标准和侵犯了权利人何种权益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讨论。本文试图引进形象权的概念和形象权理论中"附带使用"规则对明星模仿侵权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现代化历程中实施经济追赶战略的典型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德国、日本、东亚等制度模仿的历史回顾和比较,证明,凡是在英国之后实施现代化追赶成功的国家,都是走的结合自己国情、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特别是制度后发优势之路。是否重视制度模仿,制度模仿是否与国情相结合,是后发国能否成功实现经济追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干部人事月报》2010,(5):70-77
1号:鹦鹉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我觉得自己最强的能力就是模仿。2号:如果说要做一期关于社会调查的专题,那我相信社会学专业出身的我会更具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李晓培 《前沿》2008,(12):51-53
原始创新与模仿创新是实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两种重要技术创新战略。本文基于过程的视角,将技术创新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即原发过程、继发过程、第三级过程以及技术应用过程(其中前三个步骤又可称谓创造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来研究原始创新与模仿创新的辨证关系,从而为中国今后如何选择创新之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新词酷语是某一时期内,在某些群体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模仿和感染而迅速传播开来的一些时尚的新词语和新表达。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新词酷语的流行与传播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意义以及竞争与选择的机制等都可以从模因论的纬度来阐释。  相似文献   

13.
技校德育教育如何陶冶青少年高尚的情操,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根据青少年爱模仿的心理进行高尚情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无数事例和研究都证明犯罪的确具有传染性。这种传染性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新闻媒体对极端暴力犯罪的过分渲染、对细节的详尽描述和是非不清的报道等具有某种暗示力量,可能就是"方法的告诉"和"犯罪方式的启迪"。其中,模仿样本的发生是犯罪传染的前提;模仿样本的传播是犯罪传染的桥梁;模仿是传染的结果。要有效防止犯罪的传染,媒体必须在报道极端暴力事件时衡量利弊得失,坚持正义立场,秉持伦理、适度和节制原则;同时国家也应当建立防控重大恶性案件传染的机制,严格新闻审查制度,积极引导媒体的传播,规制媒体的不当行为,旗帜鲜明地谴责、打击散布宣传暴力、报复主义的极端言论,为社会道德树立明确的坐标和边界,铲断犯罪传染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儿童模仿影视作品相关情节造成他人或自己伤害,影视作品的制片人是否承担侵权责任,应采取"两分法"分析:在媒体发布的信息涉及表达自由时,适用宪法有关表达自由的归责原则;在不涉及表达自由时,援引民法侵权责任之归责原则。媒体发布受宪法保护的暴力或危险信息时,其归责原则采取"煽动标准";媒体发布非商业性信息时,采取"实际恶意标准";媒体发布"商业性"信息时,援引"过错责任"原则;媒体发布"不受宪法保护的信息"时,适用"严格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6.
郑凯琳 《前沿》2012,(16):77-79
滑稽模仿(parody),也叫做幽默嘲讽或戏仿,最初作为一种文学手法,是指以幽默、滑稽和讽刺的方式,刻意模仿他人现有的作品以达到嘲弄讽刺的效果.在著作权法领域,由于其具有明显的文学创作手法特性,滑稽模仿的运用在知识产权法领域主要突显在著作权法中.实际上在国外,与著作权案例相比,滑稽模仿在商标法方面的案件的适用显得更为平常与多见,同样原理亦可应用于商标法,然而滑稽模仿的立法与司法运用在我国商标法中并无涉及,这实为商标法制度上的一大缺失.本文主要从与著作权法中的滑稽模仿出发,通过案例来探讨其在商标法中的适用基础与条件.  相似文献   

17.
摹仿笔迹是作案人仿照他人笔迹写成的字。是犯罪主体为达到目的,模仿他人书写习惯及其个体特征进行材料制作。在诈骗、杀人、经济等案件中,它是作案人惯用的伎俩。但只要识别检材是用模仿方法伪装的字,一般是能检验并作出结论的,相反,如识别不出检材有模仿伪装,就会做出错误的结论。如经练习模仿的字迹,要比用其它方法模仿字迹,在书写上要自然一些,若不仔细寻找细小特征和综合分析,就不容易识别。本文就检材字迹有无模仿迹象进行讨论,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就中国未来文化创新的问题展开了专门讨论。本位文化派从中国文化的特质与民族性出发,主张文化发展必然要不断创新。在如何创新的问题上,出现了创新就是模仿、创造的综合、有选择的模仿等方案。  相似文献   

19.
钟子建 《求索》2010,(4):16-18
本文分析了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然后以Grossman&Helpman等人的内生模仿微观机制为分析框架,构建了进口贸易内生模仿的技术创新及其提升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充足的人力资本供给是进口贸易中进口国企业利用技术溢出促进其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先决条件。要使进口国有效模仿并发展完善出口国的先进技术,必须加大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另一方面,进口贸易将带来新的生产方式的强制性植入,进口企业利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溢出效应,还必须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乃至企业价值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住宅产品的本土化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住宅业的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 ,表现在早期对西方建筑的模仿以及近年来对方生活模式的模仿 ,这些模仿由南到北非常普遍。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经济基础及自然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不可盲目效仿西方。本土化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将中西方文化相融合 ,进行住宅产品的研究开发。本土化问题的出路 ,在于吸收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发展与创新 ,结合科技发展与工业化趋势 ,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