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话体对于理解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对话体在形式上体现了哲学的本质。对话体,以及相关的文学溯源不能证明柏拉图是诗人哲学家,论证柏拉图是诗人的研究者将陷入说谎者悖论中。苏格拉底在柏拉图对话中对诗的批评必须认真对待,对诗的批评显明了哲学的本质。诗的本质是无知的经验模仿,而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够模仿理念,在于他凭借理性理解了理念世界,而诗人只是凭借感官看见了经验世界。  相似文献   

2.
"审美无区分"是伽达默尔诠释学哲学与美学的基础性思想。"审美无区分"思想渊源之一是柏拉图的审美意识理论。柏拉图的审美意识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认为艺术模仿是虚假的主要来源,因此艺术不能达成对真理的认识;其二,坚持艺术与审美的政治和道德标准,艺术应该为理想的人格教育服务。伽达默尔肯定并吸收了柏拉图的艺术和审美的道德原则、政治原则,认为艺术的标准不是纯粹审美的。同时,伽达默尔对柏拉图的艺术模仿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艺术也是认识真理的必然之途。伽达默尔对柏拉图审美意识理论的扬与弃,是形成其"审美无区分"思想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郑晓花 《传承》2009,(16):142-143
柏拉图,西方思想史上最典型、最鲜明的理想主义政治思想家,倾毕生精力于构建其心目中的理想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柏拉图的哲学成就、伦理学思想,都是为他的政治理想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试从柏拉图的生平经历探求其政治理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并分析其政治理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西方思想史上最典型、最鲜明的理想主义政治思想家,倾毕生精力于构建其心目中的理想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柏拉图的哲学成就、伦理学思想,都是为他的政治理想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试从柏拉图的生平经历探求其政治理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并分析其政治理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姜深香  刘秀岩 《前沿》2004,(1):98-100
本文以西奥多·莱维特的创造性模仿观念科学全面地分析了模仿与创造关系的本质 ,强调二者的统一性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大工作原则与方法 ,以期正确对待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模仿与创造割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知识问题涉及的是知识的来源及其确证的问题,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政治权力之所以与知识紧密相关,其原因就在于政治权力具有与知识类似的某些特性;知识与政治权力之间的紧张与冲突关系不仅建立在一种可疑的知识论基础之上,而且还须以究竟何为权力以及权力如何介入我们对世界的理解等有争议的解释为前提;知识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很早就被柏拉图等思想家们所关注,它涉及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及其政治控制的限度与范围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学主题;对知识与权力的研究将有力地促进新兴学科——知识政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对柏拉图诗学思想的研究中,其叙事理论尤其是叙事视角理论与其诗学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受到忽视。柏拉图从神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形态三个角度出发,不仅在历史上最先区分了单纯叙述和摹仿叙述,而且对这两种叙事视角背后的道德内涵进行了深入阐释,较早地注意到了文学叙事的伦理性和意识形态性。柏拉图的叙述视角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厘清其诗学理论中的灵感说与摹仿说的歧义,也有助于我们认清柏拉图诗学的意识形态属性,同时也可启发我们对于文学叙事意识形态属性的深思。  相似文献   

8.
王浩 《思想战线》2021,47(2):140
不可靠叙述研究自诞生以来一直以笫一人称叙事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但笫三人称叙事文本中存在的诸多不可靠叙述现象不容忽视。韦恩·布思最初的研究同时涉及笫一、三人称叙事的情况,但由于叙述者与人物存在根本差异,以“不可靠叙述者”为核心概念的研究难以从学理上涵盖笫三人称叙事中的不可靠叙述。基于柏拉图对“模仿”和“讲述”的区分,把叙述归于叙述者,把可靠性或不可靠性归于人物,则无论笫一还是第三人称中的不可靠叙述都是叙述者的模仿叙事使然。对笫三人称叙事中的不可靠叙述现象保持敏感,有助于读者对文本进行阐释,甚至从不同的角度对笫三人称叙事作品获得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模仿习得的,处于社会化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尤其如此。青少年的社会模仿行为受年龄、社会地位、相似性等因素影响并遵循着三个法则。虽然社会模仿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模仿所产生的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自觉地模仿他人的正性社会行为,消除负性社会行为对自己的影响,才能有效地利用模仿这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帮助青少年走出所面临的社会困境,成功地面对生活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的语言习惯形成以后,有它的特殊性和相对稳定性,它必然通过模仿活动 表现出来。由于受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制约,同时受模仿主客体其他因素的影响,模仿语言 不仅不可能与被模仿语言十分相象,而且会程度不同地暴露作案人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1.
罗兴刚 《理论月刊》2012,(10):33-36
柏拉图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不仅完成了世界的划分而且试图完成二分世界的弥合。柏拉图的理论深受赫拉克利特以及巴门尼德的居间路向的影响,他在自己的哲学中建构了分有说、通种论等理论。最为重要的是对真意见对知识的形成的作用的探究,从而形成一种关于爱欲的教诲。柏拉图从追问知识是什么到追问知识如何可能,完成了他哲学中的第三条道路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经济观察报》近日刊登对经济学家杨小凯、林毅夫的专访说,后发国家不仅有后发优势,还有后发劣势——发展中国家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容易,而模仿  相似文献   

13.
启蒙运动以来,科学一度被当作克服政治、经济乃至文化问题的手段,其合法性来源于知识的权威性。如今,科学业已成为危机的根源,随着公众越来越强的危机与风险意识,近代的乐观主义氛围烟消云散。在构建理想国时,柏拉图试图用知识来取代政治,从而使政治问题祛政治化。如今的情况发生了颠倒,曾经作为祛政治化手段的知识与科学越来越被政治化。  相似文献   

14.
王继奎 《求索》2012,(3):65-67
合法性是对统治权利的承认,其证明过程亦是政治权威的证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承认是其首要条件,而承认所遵循的规范则是其先决条件。本文以此为分析框架,通过比较《论语》与《理想国》认为,德位合一是政治权威合法性的基石,而对德性范畴的不同认知却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不同的钥匙。基于道德的政治权威因其开放促使道德规制权力,基于知识的政治权威因其封闭导致权力宰制知识,这也是柏拉图而非孔子成为极权主义鼻祖的真实原因;而其所共同倡导的政治教化亦是现代社会医治公民政治无能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5.
郑凯琳 《前沿》2012,(16):77-79
滑稽模仿(parody),也叫做幽默嘲讽或戏仿,最初作为一种文学手法,是指以幽默、滑稽和讽刺的方式,刻意模仿他人现有的作品以达到嘲弄讽刺的效果.在著作权法领域,由于其具有明显的文学创作手法特性,滑稽模仿的运用在知识产权法领域主要突显在著作权法中.实际上在国外,与著作权案例相比,滑稽模仿在商标法方面的案件的适用显得更为平常与多见,同样原理亦可应用于商标法,然而滑稽模仿的立法与司法运用在我国商标法中并无涉及,这实为商标法制度上的一大缺失.本文主要从与著作权法中的滑稽模仿出发,通过案例来探讨其在商标法中的适用基础与条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法学界对明星模仿涉及的法律问题给与了很多讨论,讨论的主题涉及明星模仿的方式、侵权构成要件、法律规制等方面。目前来看,理论界对于明星模仿侵犯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并无异议,但对于认定侵权的标准和侵犯了权利人何种权益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讨论。本文试图引进形象权的概念和形象权理论中"附带使用"规则对明星模仿侵权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论艺术与政治的关系──评柏拉图的文艺功用观李保林就文艺的社会功用说,柏拉图明确地肯定了文艺要为社会服务,要用政治标准来评价。在这问题上他有两个极不正确的看法:第一是他因为要强调政治标准,就抹煞了艺术标准。其次他因为要使理智处于绝对统治的地位,就不惜压...  相似文献   

18.
模仿创新是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帆 《前沿》2002,(8):73-75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应充分认识到模仿创新的重要性。应从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 ,大力推进模仿创新 ,最终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我们要通过模仿创新推进并最终完成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  相似文献   

19.
对现代化历程中实施经济追赶战略的典型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德国、日本、东亚等制度模仿的历史回顾和比较,证明,凡是在英国之后实施现代化追赶成功的国家,都是走的结合自己国情、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特别是制度后发优势之路。是否重视制度模仿,制度模仿是否与国情相结合,是后发国能否成功实现经济追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钟子建 《求索》2010,(4):16-18
本文分析了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然后以Grossman&Helpman等人的内生模仿微观机制为分析框架,构建了进口贸易内生模仿的技术创新及其提升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充足的人力资本供给是进口贸易中进口国企业利用技术溢出促进其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先决条件。要使进口国有效模仿并发展完善出口国的先进技术,必须加大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另一方面,进口贸易将带来新的生产方式的强制性植入,进口企业利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溢出效应,还必须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乃至企业价值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