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传承》2015,(10)
股份回购是公司在一定情形下买回自己股份的资本行为。在当前我国股市低迷、各大公司迫切需要增强投资者信心的背景下,进行股份回购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研究股份回购的法理、明晰其价值及梳理我国法律规定,得出我国现行股份回购制度立法之不足,进而结合我国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立法,提出完善立法之建议。  相似文献   

2.
戴霞  王新燕 《前沿》2013,(1):83-85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1条规定了我国涉外合同的冲突规则,但因其条文原则性强,且较以往国内法规定有较大不同,引发了学者关于第41条特征性履行方法地位的争议。其主要表现为“转换观”与“未转换观”两种学者观点间的对立和冲突。综合国内外立法及实践状况,我国合同冲突规则理论应采“转换观”,认为第41条借鉴了国际立法,将特征性履行方法与最密切联系原则之于合同冲突规则体系中的地位进行了转换,并可考虑通过一些细化措施,如制定特征性履行方法一般规则、明确规定最密切联系原则对特征性履行方法的替代、补缺地位并细化其操作方式等途径进一步完善特征性履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谭九生 《理论月刊》2002,1(6):37-39
公司职工劳动力股份在出资的方式、股份数额确定方式以及股份转让等方面与其他股份不同公司法排除了职工可以以劳动力出资,因此,唯有通过制度创新方可实现职工劳动力股权。劳动力股权的承对我国现行公司立法带来冲击。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大气的刑事立法可分为两种方式 :一是附属刑法规范 ,二是专门刑法规范。日本对大气的刑事立法广泛而又具体。相比之下 ,我国对大气的刑事立法只作了原则性规定 ,处罚范围较窄 ,只处罚结果犯 ,在司法实践中罪与非罪的界线不好掌握 ,容易造成司法混乱。借鉴日本经验 ,我国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对大气的刑事立法加以完善 :一是不仅处罚结果犯 ,而且处罚危险犯 ;二是引进因果关系推定 ;三是在处罚措施上 ,除罚金外还可增设资格刑等。  相似文献   

5.
<正> 国有股是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包括以公司现有的国有资产折算成的股份。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会流通股,其是指我国境内个人和机构,以其合法财产向公司可上市流通股权部分投资所形成的股份。我国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买卖的股票都是社会流通股,而国有股是不能流通的,这可以说是一种历史遗留问题。这造成了我国证券市场上股权结构的不合理。非流通股占了70%,其中国有股占了90%,而流通股比重偏小。有学者对沪深两市的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国有股比重  相似文献   

6.
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制度是保护小股东的最后救济手段,也是异议股东退出公司的有效途径.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与封闭性决定了其股份流动性的相对欠缺,因此这一制度在有限公司中的确立尤为重要.我国2006年新修订公司法中确立了该项制度,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从增强程序性立法、增加请求权事由、完善价格评估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外资并购作为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发展得越来越快,逐步成为一种主要的直接投资方式。而现行关于外资并购的立法存在诸多弊端,重构我国外资并购法势在必行,本文提出外资并购立法分"三步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股份回购这一问题上采取了"原则禁止,例外许可"的立法模式,这一立法模式选择有其制度上、理念上和股份回购制度本身的原因.通过逐一检讨股份回购立法模式的弊端,可以发现这些弊端都不足以构成在原则上禁止股份回购的理由,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这些弊端都可以得到规避和抑制.为了缓和在原则上禁止股份回购之弊,我国在未来的公司立法中,应该采纳"原则许可,例外禁止"的立法模式;当前,应该扩大股份回购的合法类型,并在股份回购的决定机关、程序、财源、数额、时机等方面尽可能由公司自由决定,体现公司自治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贾翱 《长白学刊》2009,(2):85-88
我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股份回购这一问题上采取了“原则禁止,例外许可”的立法模式,这一立法模式选择有其制度上、理念上和股份回购制度本身的原因。通过逐一检讨股份回购立法模式的弊端,可以发现这些弊端都不足以构成在原则上禁止股份回购的理由,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这些弊端都可以得到规避和抑制。为了缓和在原则上禁止股份回购之弊,我国在未来的公司立法中,应该采纳“原则许可,例外禁止”的立法模式;当前,应该扩大股份回购的合法类型,并在股份回购的决定机关、程序、财源、数额、时机等方面尽可能由公司自由决定,体现公司自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一、全民股份企业基本情况全民股份企业是以全民企业为主导的多经济主体联合体,是股份企业的一种。由于它是一种新的经济实体,没有统一的模式,因此,各地在试行中采取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表现形式也各有特点。尽管如此,试加分析,仍可见其一般特点和共同之处。 (一)全民股份企业的基本类型 1、经济联合型。这是一种企业间投资合股形成的全民股份企业。包括两种:全民企业间投资合股  相似文献   

11.
股份回购是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经常运用的一种资本运营手段,但在我国受现行立法的制约而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出台后,作为其配套法规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管理办法>也正在证监会的酝酿之中.本文在此背景下讨论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利弊,并认为只要制度建设得当,股份回购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2.
张兴 《岭南学刊》2012,(4):32-37
私有产权养老保险基金按管理模式可分为私有公营模式和私有私营模式两种,它们在治理结构、投资风格、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管理、绩效与成本等方面各有特点。通过这两类投资运营模式的比较,对完善我国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模式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祥 《公安学刊》2007,(4):41-45
毒品问题是国际性问题,但世界各国的禁毒立法不尽相同。通过对中美两国禁毒立法的比较,发现中美两国在禁毒立法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点,各具特色。借鉴美国的禁毒立法经验,无疑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禁毒立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我国改革的实践经验,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进行着令世人瞩目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今后五年,是我国从旧经济体制向新的经济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要顺利完成这一转换,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需要的法律体系,完善社会保障立法是十分重要的。一、社会保障的内涵及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15.
警察使用武器前原则上应履行警告程序,这是国际法和国内法都设定的一项原则.我国警察在开枪前采取口头警告或者鸣枪示警两种警告方式,但更偏爱鸣枪示警.其实,以鸣枪示警方式履行开枪前的警告程序既违背了“法无授权不得行”原则,又忽视了物理学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导致许多意外伤亡.通过警察开枪前警告方式的域外考察,发现有明确授权鸣枪示警和禁止鸣枪示警两种立法模式.为促进警察执法规范化,我国应完善警察使用武器的立法,在制度上既可以选择禁止鸣枪示警,也可以选择明确授权警察呜枪示警.无论哪种制度选择,都应设定相应的配套规定,以清晰、明确地指引警察规范执法.  相似文献   

16.
胡健 《中国人大》2010,(10):50-51
立法评估的内容和方式有很多种,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就是对立法的成本与效益进行评估。立法的成本与效益评估,在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制定行政规章时最为常用,其制度发展也很完善,是美国立法评估最重要的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17.
行政执法是现代国家进行管理的主要方式,行政执法体制既是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行政管理和法律实施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的行政执法体制存在行政机关人员冗杂、行政程序立法滞后、行刑衔接不顺畅等诸多问题。对此,可从改革行政人员任职机制、加强行政程序立法和完善行刑衔接机制等方面着手,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效率,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执法体制。  相似文献   

18.
袁锦秀 《求索》2007,(7):108-109
美国、英国在妇女权益保护立法方面具有先进性。美国历经了两次声势浩大的妇女运动,男女平等、反对歧视、加强对妇女保护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国尽管在《宪法》中规定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仍多有不足,所以,在完善我国的妇女权益保护立法时,可注意其他国家的法律改革,扬长避短,为我所用。主要包括加强立法,完善程序、强化反歧视和实现宪法司法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环境法的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环境资源压力的加剧,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法体系调整环境资源关系尤为迫切。依系统论的观点,环境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二者在内部结构、构成要素、存在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以此为分析基础,结合我国环境法的现状,从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环境法的内部结构。透过结构分析指出现行环境法体系的缺陷,提出完善环境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许多外商投资企业长期亏损,但仍能够处于非破产境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利用转移定价方式转移利润进而避税,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税收征管。本文从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避税的一般表现形式入手,指明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避税的特点,分析了现行税收法规对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问题规制的内容及存在的缺陷,提出笔者对于完善相关立法的建议以及其他可采取的一些反避税措施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