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我的父亲李善勋,1914年出生,黄埔军校第十五期毕业。原任傅作义第十六军少将副参谋长,1949年1月随军起义,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五军任军后勤部副部长。2010年11月1日去世,享年96岁。至死不渝的黄埔情结父亲生长在苏北农村,祖辈种  相似文献   

2.
赤子情怀     
曹燕 《黄埔》2008,(2):26-27
詹道良,1912年12月生于湖南益阳,黄埔军校八期炮科毕业,曾任国民党军机械化特种部队炮兵团团长、陆军总部编译处负责人、国防部军事杂志社社长和发行人,少将军衔,60岁退休后随子女移居美国至今。现任美国旧金山旅美黄埔校友会顾问。2007年10月下旬,其夫人李翠英女士(美国北加州上海联谊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3.
周强 《黄埔》2011,(2):23
贺明哲,男,生于1909年1月16日,云南省昭通地区水富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八期。抗日战争中曾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南昌外围战等战役,后参加国民党在桂林举办的第一期参谋训练班,毕业后被派到四川中央军校军官高等教育班任参谋教官兼队长。抗战胜利后,贺明哲同学担任四川宜宾团区(军分区)参谋长,1949年9月任新一军少将副军长兼前进指挥部指挥官,1950年8月投诚。  相似文献   

4.
廖运周,1903年生于安徽南部凤台县。河南中州大学肄业,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毕业。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直属炮兵团见习,第25师75团1营参谋。参加南昌起义,任25师75团团部参谋、连长。他此时所在的部队,正是叶挺的部队。起义军南下潮汕失利后,廖运周到了南京。1928年后在周恩来的安排下秘密潜入国民党三十三军从事兵运工作。他是我党杰出的地下党员,长期忍辱负重战斗在敌人内部,曾先后任团部副官、师部副官长、团长等职。1933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升任国民党军少将旅长、副师长、110师师长。1938年恢复中共组织关系,在其任师长的110师建立中共秘密师党委。1946年任110师中共地下党委书记。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廖运周率110师师部和两个团5000人起义成功,对我军取得这次重大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吉林省体委主任、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常委、中央监委副主席,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和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病逝。 作为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廖运周最重要的经历至少有两段,一段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段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5.
湘埔 《黄埔》2009,(6):28-29
肖本意是湖南临澧人,1919年生,黄埔军校二分校十六期步科,毕业后在国民党军四十师中任过少尉、中尉排长、上尉防毒军官、上尉副营长、少校队长等职,抗战时在昆仓关、镇南关战役中负过伤。1948年在武汉参加和平起义脱离国民党军回到原籍。解放后参加土改任过清水乡财粮委员、生产队会计,1963年“清理阶级队伍”时被错误地戴上“历史反革命份子”帽子,1977年得以平反。现任常德市黄埔同学会理事、临澧县黄埔同学会会长、临澧县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6.
沈效民 《黄埔》2007,(4):21-22
曾任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顾问的郭化若将军离开我们好些年了,人们还常常在怀念他。他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在黄埔军校学习、工作了将近两年时间,是黄埔早期校友中的一位佼佼者。  相似文献   

7.
赵炜     
《黄埔》2012,(5):13
赵炜,男,1919年11月25日出生,93岁,河北文安人。1939年在广西桂林考入黄埔军校十六期十二总队步科,毕业任国民党军排长,参加了抗日战争。1945年日本投降后任国民党东北保安司  相似文献   

8.
赵振英     
《黄埔》2012,(5):10
赵振英,男,1917年出生,95岁,北京通州人。1939年考入黄埔军校十四期十总队。毕业后曾任国民党五十四军排、连、营长,国民党新六军十四师营长、副团长、团长等职。1942年在广西桂林陆军大学参谋班六期学习。1945年9月9日以少校营长军衔,带领全营官兵负责南  相似文献   

9.
正记者:国共两党的黄埔将领有多少?陈宇: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著名将帅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无数决定现代中国走向的人。据《广州市志·军事志》记载:"黄埔军校作为中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官的军事学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人民解放军中获少将以上军衔的有40余人……国民党军方面,任兵团司令以上职务的有60余人"。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05,(6)
知名爱国人士,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沈策同志,因病于2005年10月22日18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沈策同志1907年生于浙江仙居县下沈村。1928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通信科,毕业后入陆军大学第十三期学习深造。历任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校七分校学员总队总队长,国民党陆军第一军参谋长、七十八师师长、“西安绥靖公署”副参谋长、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作战参谋长,一一四军军长、六十九军军长等职。1975年3月得到特赦后安排在浙江省政协工作,担任浙江省政协秘书处专员。1976年随女儿移居美国纽约定居。曾参与发起成立纽约…  相似文献   

11.
知名爱国人士,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沈策同志,因病于2005年10月22日18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沈策同志1907年生于浙江仙居县下沈村。1928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通信科,毕业后入陆军大学第十三期学习深造。历任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校七分校学院总队总队长、国民党陆军第一参谋长、七十八师师长、“西安绥靖公署”副参谋长、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作战参谋长、一一四军军长、六十九军军长等职。1975年3月得到特赦后安排在浙江省政协工作,担任浙江省政协秘书处专员。1976年随女儿移居美国纽约定居。曾参与发起成立纽约…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7,(4)
正黄埔军校第1期军医部主任李其芳委任状套件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黄埔军校第1期教官委任状,为展示黄埔军校早期的情况提供了珍贵的物证。本文拟从这封委任状出发,还原李其芳与孙中山、蒋介石等国民党领袖交往的珍贵历史片段。2010年,经广东黄埔军校同学会何季元会长热心牵线,美籍华人、著名美国医学专家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23,(1):27-29
<正>王义军,黄埔军校第21期王健萍之子,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书画学会理事、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副教授、阳信县政协二级调研员、阳信画院院长。王义军的父亲王健萍是黄埔军校第21期学员,年幼时受家风熏染,立志向学,苦读不辍。少年时代,面对饱受日寇铁蹄践踏的华夏大地,王健萍满怀报国热血,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在西南军区、西藏军区、山东阳信教委任职,1983年退休,  相似文献   

14.
谢庆云,原名谢天祥,字卿云。1900年7月生,原籍山东省巨野县大谢集镇人。1921年初投冯玉祥部当学兵。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任国民党一○七军副军长兼一○七军驻南京办事处处长(少将衔)。1949年春被国民党保密局  相似文献   

15.
曹小藩 《黄埔》2020,(2):48-51
曹觉民与程潜的历史渊源曹觉民,曾用名曹财源、曹先之、曹仲萧、曹行,1908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资兴县七里镇桃源村。1926年,湖南省法政专科学校毕业后投笔从戎,考取黄埔军校,参加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军司令部少校秘书、南昌卫戍司令部少校秘书、津浦路警备司令部少校秘书兼军法主任、第3军司令部中校秘书。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第3军中校军法处处长兼参谋处处长、第5集团军上校军法处处长、第4集团军司令部上校秘书、军事委员会上校主任秘书、湖北省保安司令部上校秘书处处长兼军法主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秘书处处长等职。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23,(1):16-18
<正>熊文正,黄埔军校军官训练班第3期生熊顺义之子,山东省工程咨询协会秘书长、研究员,山东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第十一届山东省政协委员。熊文正虽已过耳顺之年,但始终怀着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忙碌在工作岗位上,活跃在社会活动中。牢记父亲教诲,走好人生道路熊文正的父亲熊顺义毕业于黄埔军校、陆军大学,曾任国民革命军122师少将师长。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09,(5):21-23
曾启球,1919年生,湖南双峰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十六期。抗战期间在湘北第三、四次会战中流过血,负过伤,在鄂西会战中立过功。抗战胜利后,又奉派至中央训练团学习,教育班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党陆军第九十九军九十二师二七五团中校副团长;起义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湘中第三支队第四团副团长。新中国成立后,在“镇反”运动中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来平反昭雪。上世纪80年代从新疆建设兵团离休返回原籍,曾任双峰县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8.
张鹏翥 《黄埔》2011,(5):40-41
我于1940年夏考入黄埔军校十七期炮科,次年秋毕业分配在国军九十二军军炮营第一连观测班,担任军士。部队驻扎衡山县南岳山麓,待令随时准备参加长沙第三次会战。  相似文献   

19.
宋芸生     
《黄埔》2012,(5):16
宋芸生,男,1919年阴历11月29日生于河北保定,93岁。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少年时当过学徒。1936年跟随堂兄参加国民党骑兵第一军步兵营京剧队,七七事变前,在山西宁武参加了对日作战,曾在长城驻守三个月。1939年考入黄埔军校十八期,  相似文献   

20.
曹景滇 《黄埔》2012,(6):66-68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建立的军事政治学校,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中共在黄埔军校设有支部、特别支部和党团领导小组,由中共广东区委领导。在军校的中共组织不公开,除少数领导干部公开中共党员的身份外,大多数中共党员的身份是秘密的。在黄埔军校工作学习的党员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都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成为跨党党员。在黄埔军校和在校军、国民革命军中各级党代表多数由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担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