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AAA主权信用评级。本文认为,美国经济早就存在主权信用风险隐患。其风险之所以一直被三大评级机构掩盖,是因为这三大评级机构是维护美国经济霸权的"内置机构"。三大评级机构与美国政府的矛盾是可控的,信用评级的微调对美元地位并不构成实质性威胁,反而可以维护今后三大评级公司评级结果的可信度。中国应建立自己的全球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中国在国际规则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2011年8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美国主权信用降级。5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级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3A主权信用评级。国际舆论对此反应强烈。一是关注标普降级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德意志银行认为,降级直接导致美政府关联机构与企业降级,其融资成本将上升,  相似文献   

3.
2011年8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美国主权信用降级。5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级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3A主权信用评级。国际舆论对此反应强烈。一是关注标普降级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德意志银行认为,降级直接导致美政府关联机构与企业降级,其融资成本将上升,  相似文献   

4.
汪巍 《和平与发展》2012,(2):65-69,72
信用评级业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国信用评级业正开拓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在高度垄断的全球信用评级市场力争扩大国际话语权。而美国评级机构不断加大向其他国家渗透,还借助中国被收购公司的分支机构,迅速将触角伸展到全中国,直接或间接从事所有评级和相关业务。为扩大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份额,中方应培育扶持民族信用评级机构,设计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加强评级机构行业自律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依赖自己的力量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汇储备分散化不宜冒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中国目前持有的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有1.2万亿左右美元为美国国债。随着标准普尔调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中国国内不少媒体评论员和经济学家开始高调主张中国应该将外汇储备分散化,减少美元资产的份额。这些“民意观点”有些呼吁提高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资产的份额,有些呼吁增加对其他种类资产的投资(例如大宗商品)。这些观点所引用的逻辑包括: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招标代理机构与招标人的契约关系应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 上。然而, 个别招标代理机构在从事代理业务时出现的失信行为, 破坏了政府采购和招标活动应有 的公正、公平性。只有对招标代理机构进行信用评级, 才能有效防止这类恶性的市场行为。这是市 场经济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 也是培养招标代理机构自律意识以及信用意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美国政府凭借雄厚的国家实力率先在世界上提出并实施了国家层次的信息战略,目标是塑造新时期美国的信息霸权和整体权力优势。具体地说,就是美国通过信息技术优势与传统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力量相结合,使国家软硬力量同时实现巨大增值,以实现保持国家经济活力、维护绝对军事优势及促进自由民主社会模式全球扩展等三大战略目标。尽管美国信息战略的推行具有“柔软性”、“隐蔽性”等特征,但是从长期看,其侵犯别国主权利益的实质必然导致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8.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及欧盟正式撤销“除武器外全部免税”优惠的影响,柬埔寨国内经济和社会受到较大冲击,政府财政赤字问题凸显。随着柬埔寨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不断加深,其主权外债风险也亟须得到重视及有效防范。当前,柬埔寨政府双边外债的前四大债权国依次是中国、日本、韩国和法国,多边外债的五大来源依次是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欧洲投资银行和欧佩克国际发展基金。柬埔寨财政外债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存在内债偿债风险;对中国的主权债务较大,容易造成舆情风险;柬埔寨债务率较高,经济抗压能力较弱;国别信用评级较低,需注意防范信用风险。中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当加强对柬埔寨宏观经济的动态监测,及时发布国别风险预警;审慎追加新增涉柬埔寨信贷项目,重视管控中国涉柬埔寨债务风险;建立“舆情监测—研判—应对”体系,防范涉华舆情风险;健全中柬经济联合防控机制,积极与柬埔寨共建风险防控制度,增强偿债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期,国际形势的变化让中美走近,美国改变过去咄咄逼人的南海政策,不再公开否认中国拥有南海主权,对南海主权争端采取一定的"中立"。但是,出于维护霸权目的,美国仍然看重南海的地缘战略价值,仍然在南海耀武扬威,仍然没有公开承认中国拥有南海主权,仍然侵犯中国的南海主权。这说明美国的"中立"是相对的,是一种对中国的"隐性遏制"。美国这种表面"中立"、背后仍防范中国的南海政策在1989年到1991年间逐渐了发生了变化。在对中国"和平演变"失败后,美国重新采取公开遏制中国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王绍章 《东北亚论坛》2000,(2):45-47,65
能源安全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环。俄美在当今三大能源基地的竞争中 ,美国在两大能源供应基地上处于优势地位 ,只有西伯利亚地区在俄国的主权范围内 ,为俄国提供了参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条件。当地的油气资源支持了俄国“新东方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分析方法,以信用经济和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对中印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支持系统、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组织、评级方法、评级产品、应用领域和评级效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归纳总结了中印两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优劣势及其差距,并解析了形成这些优劣势和差距的原因。以此,借鉴印度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发,确定了中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自从特朗普胜选上台之后,美国的南海政策也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与改变。自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对于南海问题的介入与干预日趋强硬。域外国家的介入干预、相关争议国的主权竞争以及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之后的主权维护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决定了南海局势的发展趋势。美国南海政策的转向强化必定导致相关争议国的主权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中国对于南海的主权维护也要进一步加强。中美两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在南海地区与相关争议国的主权争端仍旧无法消除,这将导致国家间的竞争大于国家间的合作,进而有可能造成斗争激烈与冲突频发,南海局势的发展走向将再次陷入不确定性之中。除此之外,美国针对中国所打造的动态制衡联盟网络也将给地区秩序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使中美关系面临全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近一时期,国际关系结构性矛盾加剧并引发新危机新挑战,世界变得更不安宁。中国周边领土主权争端骤然升温。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快实施,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面临新挑战。乌克兰危机导致欧洲重新成为大国对峙前沿。西亚北非极端恐暴势力崛起牵动地区格局。西方重振势头增强,发展中国家崛起趋缓,世界经济双增长格局更趋明朗,以变革求发展的潮流更加强劲。中国所处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中,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给中国维护发展所需的战略机遇期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负责任主权”是当前国际关系主权理论面对的新议题,这是主权理论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嬗变的必然结果。它一方面源于主权概念之历史逻辑与内在的“正当性”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应对当前全球问题的一种理论选择。“负责任主权”理论并不是对传统主权理论的单纯挑战或背离。在从“权利”、“控制”与“能力”视角走向“责任”视角的过程中,“负责任主权”实际上与主权的特定历史传统(如“大国责任”)一脉相承;同时,它在概念建构过程中也逐渐丰富其内涵,从最初的“保护”、“预防”与“反应”功能扩充到“构建/重建”乃至于“关怀”功能。当前“负责任主权”研究逐渐体现出“自由论”与“社群论”两种不同的责任观。作为一种新框架,“负责任主权”已经在结构、逻辑、标准、内容与层次方面展现出若干理论特征。尽管面临许多理论争议与实践挑战,“负责任主权”中的某些因素有助于推动中国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缓解崛起过程中的困境,展现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5.
东盟外长会议决定邀请美国和俄罗斯加入东亚峰会,这是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变化,也使美国加快实现其“重返东南亚”的战略。近年来美国遏制中国的倾向比较突出,斯坦伯格的“战略再保证”与当年杜勒斯的“岛链战略”一脉相承;美国务卿希拉里在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大谈南海问题,表明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主权争端,这将使南海问题更加复杂化。当前中国的周边环境较为严峻,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  相似文献   

16.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危机时代,为了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东亚货币合作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借鉴欧元主权债务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东亚货币合作应进一步扩大共同基金规模,稳步推动地区金融与货币合作,并在区域内建立经济与金融状况监管体系与救助退出机制,有效防范各国金融与财政风险;加强政治对话与经济合作,在市场选择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区域货币合作发展;同时,推动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改革,妥善应对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17.
藏南地区是中印两国边界东段的争议领土,近些年,印度企图将其在藏南地区建立的“阿鲁纳恰尔邦”变为印度未来的“发电站”而大量修建水电设施。印度的开发行为已经威胁到了中国的周边安全,它会造成中国水权的潜在丧失,强化印度对藏南地区的实际占有和控制,增强中印领土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剧中国对领土主权维护的难度。对此,中国应该对印度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给与坚决抵制,加大对西藏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同时努力寻找利益共同点,探索合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对外开放战略视域下中国国家经济主权安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经济主权是国家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在国家最高利益契合点的权力结合。中国经济在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同时。不可避免使国家经济主权安全面临压力。主要有:中国自主选择经济发展模式受西方国家的干扰: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有可能削弱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立性;国际经济组织及其相关国际法有可能使国家独立选择经济政策的余地变得日益狭小等等。认识并应对对外开放战略背景下中国国家经济主权安全所面临的问题,科学制定维护中国国家经济主权安全的战略策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南海问题的内涵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对中国南海领土 与海域的占领和控制;围绕中国南海领土与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占有、开发和利用问题; 涉及对南海这一重要海上战略通道的控制与影响。南海问题对中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与挑战,它 使中国领土主权安全遭到破坏,使中国对被别国占领的中国南海领土与海域面临一种进不能攻、 和不能取的两难局面;危及中国海上石油运输,多方面影响中国经济安全;多层面对中国军事安全 造成极大威胁和严重影响。对此,中国应该把“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改为“搁置主权、限制或冻结开 发”,准备南海战争,这是确保中国南海主权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20.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5年来,除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外,并未能实现推行民主、建设新伊拉克的战略目标,相反使伊拉克陷入持久战乱的深渊。伊拉克政治体制、新政府是在什叶派、库尔德人、逊尼派三大势力的争斗和妥协中产生的,进而形成了“多重分权”模式。近年来的动乱局势也主要是源于三大势力的争夺倾轧,特别是教派势力之间的厮杀和反对美国占领、控制伊拉克的斗争。随着主权恢复,伊拉克将步入后占领时期,但短期内仍无法平息混乱与动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