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009年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热点事件是指经由网络媒体发布信息、形成相应舆论进而成为众所关注的热点事件。2009年为数不少的网络热点事件体现了一系列传播学特征:传播迅速,相应的网络语汇得以广泛流播;参与群体明显扩展;大致都有自己的传播规律;折射出受众心理的新的内涵;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可靠性不易辨别和确认。这些网络热点事件在传播模式、传播控制、传播效果等层面对既有传播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对既有的传播模式理论有所超越;对“把关人”理论有所突破;对“议程设置”理论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2.
传播学中的传播理论长期以来对心理战的理论研究、实践运用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传播中介理论中的“守门人”理论和意见领袖理论使心理战特别是大众传媒心理战更加注重中介因素的影响;传播的受众理论使心理战的信息传播更加具有针对性;传播的效果理论使心理战的策略和技巧不断成熟;传播的批判理论不仅使心理战上升到战略层次上,而且成为发展中国家心理战防御思维的主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公安机关处置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的困境主要体现为:事件发生前的信息缺失;事件处置时的缓慢与无效;事件处置后期的淡漠与回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情报主导警务、建设快速反应及专门处置力量和后期的追踪处理机制的三大对策。  相似文献   

4.
美军管控与运用新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走在世界各国前列,其发展趋势:信息理念上变化——由信息控制转变成信息交战;信息环境地位的变化——由战场上的支持作用变成决定性作用;信息传播目标定位的变化——由注重战术作战变成战略取胜;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由单向传递变成互动交流;信息利用态度上的变化——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5.
处置群体性事件是一项政策性与技术性很强的公安工作,必须将战略与战术运用相结合,侧重于战术运用,重点把握六项原则:信息优先、及时预警原则;快速反应、提前备警原则;大兵压境、以压促缓原则;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原则;综合施策、因势利导原则;依法处置、效果最优原则。  相似文献   

6.
从近年公安部门处理警察形象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看,公安部门基于某种明确的传播目标而发出的信息往往不能达到主观预期的效果,各种噪音阻碍了传播的有效性,使得信息失真严重,不仅不利于警察形象的改善,反而给警察形象带来更大的损害。根据传播学理论,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信道、受众三要素都会产生噪音,应利用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来加强信息收集,增加信息冗余并及时反馈信息,降低噪音危害,确保信息的有效到达。  相似文献   

7.
信息传播是影响学生突发事件处置进程的关键变量,受众传播期待的满足程度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有重要影响。同情、责任、逆反、归咎、好奇和从众等心理需要引发了受众的传播期待。把握和改变受众的态度,引导受众的价值取向和提高传播的信度与效度是满足受众传播期待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不良信息借助现代传播方式的发展,通过传播主体偏差倾向与传播受众缺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社会冲突事件的发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良信息传播在社会冲事件的全过程中持续发生作用,沿着敌意主体扩散和敌意对象泛化两条路径双向扩展。为有效防控社会冲突事件,必须展开对社会冲突事件中不良信息传播的调控,化解冲突的观念,阻断冲突事件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传播,很大一部分是政治信息的传播,因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占有权威的信息源,媒体对事态的报道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外信息公布的状况。研究公共危机事件中政治信息的传播对于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舆情治理,不仅要有技术手段的保障,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精神支持和价值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若要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中把握话语主导权,就要做到:在话语的价值引领始点上做好受众信息收集和思想话语供给;在话语的价值引领重点上重视日常生活实践中的价值引领;在话语的价值引领对象上做好对受众的精准传播。同时,要做好话语语境转型中话语价值叙事方式的转换和创新,以及话语价值引领主体的自我成长和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舆情应对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