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借助海德格尔对技术和文化的运思,以及对大众文化生成性的洞察,我们把当下时代命名为大众文化时代。对大众文化时代的命名,旨在揭示大众文化的本质是技术的。在视像凸显的时代,文化的精神性向乏力,其外向度的经济维度和平面化的市场维度,却愈加有力。大众文化在切合现代技术的飞升中,制造了无数超现实幻象的文化奇观。  相似文献   

2.
青年价值观的建构依赖于青年所处的文化情境与青年心理机制的内在契合。由于青年自身的特殊性,精神文化成为青年价值观建构的主导力量。当代精神文化在塑造青年价值观的同时,还存在诸如传统文化价值意义消解、大众文化价值意义弱化、主导精神文化缺失等不完善之处。因此,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因子,不断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意义,积极发展我国主导文化,对于有效校正青年的价值航向,促使青年价值观由应然走向实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经文化工业组装后具有了拜物教的特性,引发了文化价值的潜在危机。商品化、标准化的大众文化消解了文化的超越性价值,压抑了人的自主性及个性独立。以正确的价值坐标引导大众文化,提升大众文化的美学意蕴,为大众文化注入理性精神是引导、规范大众文化健康发展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下社会大众文化发展炙手可热,内容遍及文化市场的各个角落,在与精英文化争夺市场份额的斗争中也始终占据上风。面对这样的情形,人们不禁要问:是怎样的社会土壤和环境滋养了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这些发展与现代人的精神意志有无内在集合点。大众文化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有承担着怎样的使命与责任。在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框架下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化与如今盛行的大众文化的特点,后现代主义文化对当今大众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当代大众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大众文化的定位问题、批判问题、文化境界提升问题以及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问题。虽然后现代主义的大众文化理论在根本上并不能指导我国的大众文化建设,但其合理方面对我国更好地建设大众文化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众文化日益成为参与青年社会化的主要文化因子.然而由于其内在不能调和的价值冲突,致使其在参与青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呈现出催生与颠覆的双重面相:社会性的建构与解构共生共存;个性的凸显与隐匿此消彼长;理想的世俗与低俗双重交织.加强对大众文化的引导以及青年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年顺利实现社会化,是当前形势下时代之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当代大众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大众文化的定位问题、批判问题、文化境界提升问题以及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问题。虽然后现代主义的大众文化理论在根本上并不能指导现实中的我国大众文化建设问题,但对其合理借鉴,将会对我国当代大众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20世纪美国实力超群,美国大众文化亦从强调独特性转向普世性,其早期三个主要特点越来越被赋予精神价值观意味,产生全球性影响。一是当初由全民参与创造的平民性质的大众文化,如今被作为民主的标识。二是当初基于市场竞争发展起来的大众文化,如今成为了自由的标识。三是当初广泛渗透于美国社会生活的大众文化,如今越来越被意识形态化,成为美国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象征。然而,美国大众文化很难成为精神价值观的山巅之城,因其消费文化本质无法满足人类精神升华的渴望。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众文化与青年社会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为现代化的文化逻辑,世俗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大众文化作为世俗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对于青年社会化悖论性地展示出其双重面相。为了防止大众文化的阴暗面相的偏激化以及文化堕距现象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文化创新已经成为青年社会化的一种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10.
三晋大地因其地理特点与历史传统形成了独特的三晋文化,在历史演变中融合了儒释道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以晋语为切入点,分析方言俗语中反映出的儒释道精神,以及儒释道文化对晋语的深远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发展.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先进文化的动态发展性要求文化建设站在时代的前列 ,吸收、引进、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作为人类“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在科技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科学文化能够弥补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不足。而作为科学文化精髓的科学精神更能激发公众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完善人们的人格品质 ,改进某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科学精神包含理性精神、求实精神、开放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宽容精神、民主精神、协作精神、献身精神等。结合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探讨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12.
走向“后申遗时期”的传统文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申遗时期"是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的一种阶段性认识的结果。非遗保护的第一个时期是以"申遗"活动为中心的轰轰烈烈的开端。这个时期提高了政府和社会对非遗保护的认识,扩大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但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进入"后申遗时期"意味着对前一阶段工作的反思,要求把非遗保护从重申遗转向重保护,重新认识生产性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反思生产性保护中的权益以及非遗衍生品的经营问题,反思文化生态保护观念与措施,从而推进传统文化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二胡,已经成为传统中国音乐以至传统文化的表征;作为一种乐器,二胡实际上扮演了一种文化角色,甚至成为传统音乐的隐喻。但是,二胡的这种象征意义出现得相当晚,如果没有所谓的"现代性"在中国的出现,二胡就不会有它在中国音乐叙事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4.
时尚美学:感性存在的美学风格与大众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性的一种典型后果,文化时尚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视听观闻、生活态度和价值理念,甚至在更深度层面上重塑着人们的存在样态。从美学维度审量,时尚风行是基于现代人感性存在的快感体验与大众向度,是大众文化内在活力与文化市场机制外的民间智慧的体现。无信仰的繁盛与无原则的喧哗成为当今时代大众文化的普遍性样态,崇高品格的匮乏与英雄人格的稀缺成为消费时代文化被金钱和功利普遍"钙化"的综合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是和谐社会重要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使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历史和文化的根基,彰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人权观念,本文以文化对于受刑人权利保障的影响为视角,阐明了在中国传统语境下的"合数型"人权观与在西方语境下的"质数型"的人权观的不同之处,认为在中国当前务实的态度是采取"和而不同"的人权观处理受刑人权利保障问题,并认为"和而不同"是不同文化相处的原则态度,而"和而不同"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权发展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从法律文化的视角,构建“巴楚民族文化圈”,将其作为中国区域文化的一个独特类型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是扩展中国传统民族法文化研究领域的一种尝试。本文拟通过巴楚民族文化圈的演变、特点、民族法文化转型与现代化诸问题的初步构想,阐明此课题研究的主旨和目标,及其现实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的传统文化题材影视剧可作三种角度的解读,从类型角度而言,很多涉及平民生活理念的影视剧落入了“类型剧”的俗套;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一些涉及“婚外恋”的影视剧与其说是“劝世寓言”,不如说是“欲望叙事”;从“视觉产品”的角度看,很多文化题材影视剧基本被当成了“文化怀旧”产品。它们在强化“情感抚慰”功能的同时失落了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客观立场。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的突出而重要的组成部分。颜色词汇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词汇。维汉两种语言有着相应的颜色词汇,对颜色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程度的对应性,同时又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独特的文化含义,即又具有不对应性。所以,维汉颜色词汇的差异只有从结构形式、语法意义和文化特征等方面去分析,才能从中正确把握维汉语颜色词汇的文化含义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的传统文化题材影视剧可作三种角度的解读,从类型角度而言,很多涉及平民生活理念的影视剧落入了“类型剧”的俗套;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一些涉及“婚外恋”的影视剧与其说是“劝世寓言”,不如说是“欲望叙事”;从“视觉产品”的角度看,很多文化题材影视剧基本被当成了“文化怀旧”产品。它们在强化“情感抚慰”功能的同时失落了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客观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