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本报讯 中国侨联六届四次全委会2月28日至3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01年侨联的工作,通过了《关于开展"维护侨益年"活动的决定》,把搞好调查研究、依法维护侨益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在全委会上作工作报告。他说,在过去的一年中,各级侨联结合侨联实际,转变工作作风,有效促进了侨联工作的开展。在侨联基层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海外联谊、反"独"促统、参政议政、维护侨益、机构改革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林兆枢指出,依法维护侨益,是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呼声。各级侨联要做好保…  相似文献   

2.
一、侨史研究1、研究对象在谈论侨史研究的对象之前,我们需要先解决一个前提条件,即我们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华民族的立场研究侨史的,不是从华侨或华人的角度研究侨史的。这样才能取得一个共同的前提和共同的观点。所谓侨史,包括华侨和华人的历史。解放前,由于我们己习惯地将移居国外的中国人(包括其后裔)称为“华侨”,故侨史的研究对象比较不受国籍归属的限制,华侨和华人的活动都可包括进去。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纵横》2004,(10):59-59
由赵和曼研究员撰写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 ,于2004年8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该书26万字 ,分为七章 :第一章简介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有关情况 ,为以后的论述作铺垫 ;第二章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 ;第三章提出了全世界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有340万人 ;第四章在出国原因的问题上 ,探讨汉族华侨华人与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五章论述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经济活动、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 ;第六章论述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对住在国、对祖 (籍 )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第七章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海外少数…  相似文献   

4.
也许是做“侨”的工作的缘故,对电视屏幕上有关华侨、华人的内容和栏目尤为关注。1996年10月,北京电视台国际部推出了一个《华人世界》栏目,这也是国内省一级电视台首家制作华侨、华人专栏节目。它以其独特的视角方式面对世界的华侨、华人,内容既有新意又很感人,一期期节目看下来,我感受颇深,忍不住邀约了该栏目集编导和主持人于一身的武玲,请她谈谈制作《华人世界》的感受。面前的武玲和电视屏幕上一样的靓丽和充满活力。我的话题是从开办《华人世界》栏目的目的和对华侨、华人的认识开始的。“台里让你做这个节目,你有侨的…  相似文献   

5.
海内外短波     
钱其琛强调广大海外侨胞是中国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资源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侨办主任会议上强调,广大海外侨胞是中国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资源,是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力量。钱其琛高度评价了广大华侨华人在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国和西部开发战略,开发"反独促统"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钱其琛说,我们要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海外侨胞是中国大发展的独特机遇和江泽民关于海外侨胞是中华民族宝贵资源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侨务工作特别是国外侨务工作,把3000多万海外侨胞的积极性充分调…  相似文献   

6.
世界越棉寮华人团体联合会于1983年在台北成立,该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2003年11月26日至27日在广州召开的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是该团体20多年来首次在中国大陆召开,这是一次重大突破。本届大会参会人数多,气氛热烈。大会上,该团体通过了《广州宣言》,进一步表明了越柬老华侨华人坚持“一个中国,反独促统”的原则立场。现将《广州宣言》全文摘转如下:2003年中国广州之约,美丽的羊城敞开她热情的胸怀,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越棉寮华人同胞倍感温暖。这是养育我们祖先的一方热土,这是我们魂牵梦萦的故园。回首二十多年前,风云突变,我们徒手离开中…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侨联主办的《华侨华人与中华文化论坛》于9月29日在北京隆重举办。该论坛以"传承与发展"为主题,来自海外的印尼、英国、美国、巴西、埃及、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24个中文学校校长及老师、部分海外侨团负责人、市侨联所属侨团北京马来西亚归侨联谊会、缅甸归侨联谊会、北京华商会等20个侨界社团的代表和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广西华侨历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南宁举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陈仁、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黄独峰,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出席了成立大会。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秘书长方雄普同志专程从北京前来参加。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区各地的教授、学者以及热心于侨史研究的人士近七十人。会议收到论文与资料三十三篇。在大会上作学术发言的有十三人,他们就侨史研究与侨务工作、国内外研究华侨史的概况、广西华侨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二次大战以后华侨、华人社  相似文献   

9.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赵和曼教授所著的《广西籍华侨华人研究》一书,于1996年8月由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是八桂桥史研究的又一新硕果,是对前人相关研究的继承、总结与发扬,也为我国的侨史、侨情研究增添了新篇章。广西是我国仅次于广东、福建的主要侨乡。广西籍华侨华人有300万人,散布于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根据80年代末统计的数据,越南北方有110万人,南方20万,马来西亚60万,泰国10多万,这些都是桂籍华侨华人人数颇众的国家。70、80年代随着印支难民潮的出现,欧美地区挂籍华侨华人入数激增,迄今竟至3…  相似文献   

10.
在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社团发展史上,五花八门的宗祠或庙宇、宫观,曾经既是华人的精神寄托,也是华人社会的活动中心。一些有功于民或品德高尚的官吏及各种杰出人物被创造为海外的本土神明,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立功、立德、立言"追求的一种变体。一般来说最早出现的血缘和地缘两类社团最先担负起华侨移民在居住地立足和生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至今仍然是各类型社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普遍出现于清末的由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维护本行业局部利益的社团,在过渡到统一的、维护华侨整体利益的经济团体以后,大大增强了华侨华人工商、农、贸等各界的凝聚力和在当地的声望与地位。近年来大量涌现的综合性文化社团,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于一体,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发展,同时也加强对外联系特别是与中国同行的联系。今天,东南亚传统华人社团不但超越华人社团传统的地域、宗亲和行业的组织原则,更突破种族与肤色界限,敞开门户,欢迎当地居民参与其活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它们的作用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刘莹 《南洋问题研究》2009,(1):66-73,80
浙南跨国移民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移民潮的兴衰变迁在中国华侨华人史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本文侧重于梳理历史上及当代浙南跨国移民潮的历史变迁,分析各阶段移民潮的成因及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代浙南新移民潮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以期对中国华侨华人史研究、区域史研究以及当代侨务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东南亚华侨华人在中国的东南亚软实力构建过程中的角色为研究对象,以中国政府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和方针为研究背景,在介绍东南亚华侨华人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东南亚华侨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构建中的作用,并就"亲诚惠容"理念对中国东南亚软实力建设及东南亚华侨华人在其中的独特作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的理论话语与发展愿景,将中拉关系的发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之上。当前中拉政治关系不断升级、经贸合作日益升温,但在人文交流层面上却仍明显滞后。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应注重中拉人文交流机制的构建,充分发挥拉美华人华侨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以夯实中拉关系的民意基础。拉美华人华侨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促进中拉文明交流互鉴,二是拓宽中拉人文交流路径,三是推动中拉友好合作,四是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未来,充分发挥海外侨胞在融通中拉关系方面的独特优势,可从五个层面入手:一是凝聚侨心侨力,增强侨胞的民族认同感;二是加强侨团横向联动,壮大华人社团力量;三是促统反独,加强拉美新移民爱国爱乡精神;四是增加投入,扩大华文教育的辐射面;五是求同存异,化解观念冲突;六是鼓励华人华侨参与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发展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研究有利于促进华侨华人学科的完善,拓展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对推动当今华侨华人问题的解决也有重要现实意义。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研究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学科属性是探索历史时期与华侨华人相关的地理现象的演变及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并进而探索演变和影响的规律的学科;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与华侨华人相关的地理现象的演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侨乡历史地理,移民历史地理,海外华侨华人历史人文地理、社会地理,华侨华人历史自然地理等;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文献法、实地考察法、新技术手段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诸国是我国的近邻.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历史悠久,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华侨、华人是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互利互惠关系的桥梁,历史上,华侨把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历史文明和文化传统传入居住地,为当地的社会进步、经济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则以雄厚的经济实力、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广泛的地区与国际商贸联系网络,为促进祖国经济的腾飞,竭诚奉献,建树良多。厦门经济特区开改革开放之先河,对世界华侨、华人的地位与作用有更为深切的认识。当前正值特区第二次创业之际,进一步加强对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的互动始于 15 11年葡萄牙对马六甲的占领。自那时以来 ,特别是冷战以后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对华侨华人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样 ,华侨华人的发展也在一定层面和程度上对国际体系发生着作用。本文试图从理论、历史与现实三方面对“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这一命题作出阐释 ,对其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19世纪中期以来契约华工源源不断流入古巴,古巴华侨华人社会逐渐形成.1873年哈瓦那唐人街诞生了第一家中国戏院,此后中国戏院作为古巴华侨华人的一项经营,长期存在于古巴社会.木偶戏、粤剧、电影先后占据古巴中国戏院的主要舞台.中国戏院不仅是古巴华侨华人闲暇时间娱乐休闲及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古巴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舞台,同时它还充当了古巴华侨华人社会公益事业筹款活动的主体.此外,古巴中国戏院对古巴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戏院之所以在古巴能够长期存在,最重要的原因是古巴华侨华人对祖国家乡文化的巨大需求.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大都市,有归侨侨眷13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100多万。这两个一百多万,是广州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维系海外华侨华人及国内归侨侨眷的群众团体——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以中华文化为纽带,以民间交往、文化交流等形式广泛联系海外侨胞,把外宣工作与外联工作、经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弘扬中华义化、为侨服务、为经济服务的目的。1992年底,市侨联乘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东风,先后创办了为海内外侨界服务的《侨友画报》、《广州侨商报》。《侨友画报》是一份以照片为主,辅以文…  相似文献   

19.
圣保罗论坛的"替代"色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0年,在巴西劳工党的倡议下,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3个国家的48个左派政党和进步组织在巴西圣保罗召开会议,讨论拉美地区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圣保罗论坛宣告成立.目前,圣保罗论坛是拉美地区最具代表性、影响力最大的左派政党和进步组织的聚会舞台,有成员党112个.圣保罗论坛大约每年举行1次年会,来自拉美地区、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众多左派政党和组织参加了论坛,其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圣保罗论坛坚持"反帝国主义、反霸权主义、反对一切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反干涉"的主张,近年来的圣保罗论坛宣言中均提出了新自由主义的"替代方案"或"替代模式"等概念.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系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独立的基金会法人,是对侨界及国内外企业、个人捐赠资金进行管理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是民政部,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国侨联。自2000年以来,中国侨联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响应"西部大开发"和"科教兴国"战略号召,顺应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归侨侨眷热心公益、心系教育的愿望,倡导了"侨爱心工程"公益品牌项目,由"华侨基金会"具体承办落实。"侨爱心工程"项目包括侨爱心学校、"一带一路光明行"、"精准脱贫光明行"、"珍珠班"、"树人班"、侨爱心卫生院、侨爱心水站、侨爱心图书室、侨爱心小学校长培训班、救灾救济项目、环保项目等。活动开展十余年来,成为社会公益事业的知名品牌,为"西部开发""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办了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