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就有人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主张“全盘西化”.近百年的历史已经证明,“打倒孔家店”没有那么容易,中国的传统文化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观念与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提倡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无相通之处.不能因为传统文化有糟粕就“因噎废食”.  相似文献   

2.
孔子在中国的命运很坎坷,从古代的万世师表,到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再到文革时期的全民挞伐,一度跌到谷底。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日益关注,孔子和他的思想又重新成为人人争说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3.
聂慧丽 《人民论坛》2010,(4):164-165
梁漱溟的儒学思想形成于"五四"时期,在四周一片"打倒孔家店"的文化氛围中,他尽力"为孔子说个明白"。他揭示孔子"乐"的人生智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援儒学入民主和科学,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独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宏扬传统文化的一个实际问题高夙胜本世纪以来,中国文化领域的主导倾向是反对传统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打倒孔家店的旗帜,对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进行猛烈的批判和最大限度的扬弃。"文革"十年以"破四旧"为名,提倡与传统实行彻底的决裂,更是一次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4)
正任何国家的文学,都在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创新作品形式,发展成自己的文学史。中国历代文学的形式,随时代社会的变化而日新又新,晚近的"五四"新文学运动,正是遵循这个规律前进的。"五四"新文学运动,并非文学的革命,而是文学的创新。当时的激进人物,虽然高喊"打倒孔家店",  相似文献   

6.
本期导读     
《春秋》2018,(5)
正走出韶山冲的青年毛泽东在北大接受着新思潮的洗礼,但并未盲从于当时如火如荼的"打倒孔家店"运动。《寻索1920年毛泽东曲阜之行》力证1920年暮春时节,毛泽东20多天中对"吾国古今学说制度"发源地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在这次穿越两千多年历史时空与传统儒学的对话中,身无分文却心忧天下的毛泽东尽管站在新文化运动的前哨,但依然坚持对儒学的批判继承观点,形成了日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理论的强大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7.
认真研究儒家思想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真研究儒家思想的内涵曹乐三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自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以来,清算了儒家思想,推翻了帝制,大大促进了时代进步。新中国成立,更深入地肃清了封建残余势力及其文化,开展波澜壮阔的马列主义学习,使人们的思想进入更高层的纯化境界,指...  相似文献   

8.
正进入21世纪,一百年前出现的"打倒孔家店"倾向,又开始回摆,在"复兴国学"的旗帜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和其他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热起来。经历了20世纪中国和世界的激烈动荡,中国的文化教育界又开始重新认识孔子的价值。作为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孔子及其思想再一次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各方面关注的重要内容,几乎有关中国的各类专业历史都会谈到孔子,出版的各类相关著述文章更是汗牛充栋。为了在浩瀚的书海中选择理智的路径了解孔子及其思想,特对可见的"孔学"著述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并就教育同行。  相似文献   

9.
品物流形     
《今日浙江》2013,(14):66-66,F0003
余杭2012年,"FROM余杭"(即"从余杭来")作为一个整体品牌被推出后,以"传统文化的产业化继承,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性保护"为基调,聚焦了国际设计界和传媒界的目光。"FROM余杭"凭借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独特的设计师视角和精湛的产品制作技艺获得2012米兰设计周saloneSatemte Design Report Award全场唯一大奖,成为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中国品牌。同时,"余杭"也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借助设计平台广泛传播的区域品牌,其所秉承的"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产业"共生的理念被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0.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在传统已经荒芜,故园风雨如磐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当时的青年对于传统几乎无一例外地持反对的态度,四川出了个“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把传统这座七宝楼台淋漓痛快地拆了个六零八碎。人们跌跌撞撞地把眼光转向西方的无政府主义、工读主义、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尼采哲学和柏格森思想等等各种各样的主义的狂潮,寻求新的精神家园。但"五四。的狂隔扫过,人们冷静下来,发现对西方民主理念的依恋和价值观的无条件皈依,似乎一夜之间就遭到了巴黎和会列强凶蛮的“强奸”,变得那样苍白,那样虚幻,那样…  相似文献   

11.
余丽芬 《公安学刊》2005,3(2):91-95
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着强烈的国家观念、浓郁的爱国思想和卓越的人格精神,不仅使中国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中保持了华夏文明的庚续演进,而且在现代社会仍具借鉴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济世安民和"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积极入世态度对公安民警树立爱国报国理想的影响,"从道不从君"的价值取向对公安民警树立秉公执法、依法治国意识的影响,"民为邦本"思想对公安民警强化宗旨观念的影响,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丈夫人格对公安民警不畏艰难、发扬奉献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鲁婷  陈娟娟 《传承》2009,(6):86-87
从经济原因看,"彩礼"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我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构决定的。"男主女从""男尊女卑"是聘娶婚制的基本原则,女方把一定的财物当作结婚条件之一。从社会结构看,"男多女少"的社会结构导致高价婚姻,"彩礼"成为婚后保障金。从传统文化看,男女不平等观念的根深蒂固,"啃老结婚"现象在当今社会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3.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既不能采取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也不能采取批判打倒的激进主义,应该是既继承又超越,和合转生儒家文化传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资源,这才是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中国"彩礼"婚俗存在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原因看,"彩礼"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我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构决定的."男主女从""男尊女卑"是聘娶婚制的基本原则,女方把一定的财物当作结婚条件之一.从社会结构看,"男多女少"的社会结构导致高价婚姻,"彩礼"成为婚后保障金.从传统文化看,男女不平等观念的根深蒂固,"啃老结婚"现象在当今社会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化运动已经发生整整八十五年了。这是中国激进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启蒙和救国的群众运动,他们热烈地倡导新文化、新道德,反对旧文化、旧道德,振臂高呼“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向落后腐朽的旧制度宣战。运动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向欺压自己的列强和无能腐败的当权者奋起抗争。八十五年来,围绕“五四”运动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守旧派抨击它数典忘祖,毁灭传统文化,使中国不再像中国;极左派则利用其激进的口号,鼓吹平均主义的小农式乌托邦;狭隘民族主义者把“五四”的爱国主义解释成盲目排外,特别是反…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在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背景下,一直有不少学者表现出对于作为儒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朱子学的推崇。他们或是认为朱子学为宋代理学之集大成,或把朱子学看作救世之良药,或以为朱子学内涵现代科学精神。因此事实上,这一时期朱子学的研究并没有停止,而是以一种现代的学术研究方式,在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持续深入地进行着,并在极其艰难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此,"批判地继承"成为传承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在"批判地继承"原则指导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大量清理,整理出许多可为今天所用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涉及文化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正确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文选德  ;周建刚 《求索》2014,(11):4-10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里,"中"是指"执两用中"、"无过不及","和"是指"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强调均衡、稳定、差异共存。"中""和"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原生性智慧,发端于上古,逐渐由原始的宇宙观、自然观演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对推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和"思想在今天为解决当代世界纷繁复杂的矛盾仍然能够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甘肃理论学刊》2012,(1):F0002-F0002
马克锋1961年生,陕西富平人。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国高丽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10馀部,主要有:《荣氏家族》、《中国近代十大怪杰》、《文化思潮与近代中叫》、《国学与现代学术》、《中国近代史1919—1949)等;主要论文有:《试论棉铁主义的历史地位》、《传统墨学与社会主义的契合与背离》、《“打孔家店”与“打倒孔家店”辨析》、《论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等,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  相似文献   

20.
反思历史,我对“打倒孔家店”这样的口号或者对将古文等同于封建腐朽文化的思想,一直保留着一种沉重的质疑:是否我们在倒掉了洗澡水的同时也倒掉了孩子?人文教育如果舍弃诸如《论语》、《老子》、《诗经》等这类高级文化,那么教育绝对要成为培养文化与道德的侏儒的乐园,而后循环着侏儒制造侏儒的轮回。于是,在而后的人文教育中,犹如《风波》中的九斤老太的哀叹——一代不如一代。那何止是一种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