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陶陶  张忠祥 《西亚非洲》2023,(6):97-117+162-163
西非法郎是非洲为数不多与前宗主国货币挂钩的货币,被视为殖民主义的残留,甚至是“殖民货币”。2019年末,西非法郎区宣布进行货币改革,计划发行新货币埃科。然而,法国只是希望通过改革来改变殖民形象,并无放弃其在非洲影响力的意愿。由于西非法郎区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对法国高度依赖,因此选择将埃科继续与欧元挂钩,法国的影响力通过新的担保机制得以保留。改革方案公布已逾三年,但埃科至今仍未面世,这一方面是由于西共体未能在单一货币汇率机制上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则是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西非法郎区经济恶化、通胀高企所致。对于非洲国家来说,此次改革致力于摆脱殖民主义影响,是西非法郎区国家争取货币主权所做的尝试,但是过于追求平稳过渡导致其货币主权仍将受制于法国。未来,如西非法郎区国家选择货币篮子取代欧元成为新货币的锚定物,或许能破解西非法郎改革的困局。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供给调控模式比较李天德1979年以来,我国在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货币供给调控模式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由于在社会制度、经济市场化程度、金融组织结构、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诸多因素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  相似文献   

3.
林晖 《东南亚纵横》2006,(11):12-15
东亚各国和地区不同程度的美元化使传统意义上的本地货币定义变得不再准确,为了防止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最大受害地区,东亚各国和地区之间展开货币合作是必然选择①。问题在于,货币合作如何与实体经济合作相匹配。《清迈协议》签订后,东亚货币合作需进一步深化,不能仅停留在初级  相似文献   

4.
欧洲是美国的盟友,近期却表现出较强的"去美元化"倾向:不仅支持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调整,而且力推中欧货币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欧洲"去美元化"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是欧美历史上货币竞争关系的延续,也受金融危机后美国对欧洲经济冲击的推动,更是国际经济和货币格局变化趋势的反映.随着欧元区体制机制的完善和一体化程度的提升,未来欧洲的"去美元化"倾向可能更为明显,欧美在中东石油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上存在冲突风险.但是,鉴于欧洲尚缺乏挑战美元全球地位的实力和意志、在周边安全问题上仍无法摆脱对美依赖、美也无意压垮欧元区等因素,未来美欧在货币问题上仍有望谨慎管理分歧、避免发生"货币战争".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资本规模日益扩大,甚至已远远超过了世界经济本身的规模,呈现出经济越发达资本市场规模越大,其货币在世界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也越大的趋势,并牵动着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必然要求区域货币合作。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区域货币一体化主要以“欧元模式”和“美元化模式”两种途径推进。仿照欧元模式,创设东亚单一货币“亚元”是东亚各国长远的选择。但按照货币联盟标准,东亚单一货币的形成还缺乏必要的条件,因此,应当首先寻求趋同标准较高各国的小范围货币联盟,其他国家待条件成熟再陆续加入。  相似文献   

7.
泰国的货币危机历经几个月的跌宕起伏后,终于爆发了。这次泰国货币危机反映的问题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都是少有的,不仅在泰国国内引起强烈的震撼,而且波及东亚许多国家及地区。经历了10年高速经济发展后,这次泰国货币危机反应出经济结构调整的矛盾及金融体系长期隐藏的弊端,应引起有着相似经济增长模式的东亚国家的高度重视。一、货币危机始末泰国货币危机在1996年就显示出端倪:该年泰国经济增长率降到10年的最低点,仅为6.7%,比1995年低2个百分点。一直作为经济增长发动器的出口贸易急剧滑落,1992—1995年均出口增长高达18%,…  相似文献   

8.
1973年以来,西方货币体系正式开始从以美元为核心的固定汇率制改为浮动汇率制。在这个新体制下,美元虽已从过去至高无上的宝座上趺落下来,但仍然是整个西方世界最主要的中心储备货币、交易货币和干预货币。由于决定美元汇价的各种基本因素日益恶化以及美国政府的美元政策不负责任,美元汇价近十年来,不时暴起暴落,使西方货币体系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严重影响了西方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这也是70年代以来促使西方经济日益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杨力  任嘉 《国际观察》2013,(1):73-79
欧元区在启动之时即非最优货币区,但是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性假定"认为经济趋同会是单一货币区经济运行的实际结果。本文对欧元区成立后成员国的经济趋同进行了实证检验。无论是对欧元区名义趋同还是实际趋同的检验,均无法支持单一货币区有助于加强成员国经济趋同的论点。欧元区始终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最优货币区,是欧债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在统一货币政策下,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趋异持续放大,经济失衡日益加重。目前,各种紧急纾困措施只能解决短期的流动性问题。欧元区要继续生存发展下去,需要实现成员国间的基础性趋同。  相似文献   

10.
全球经济结构正在进行的重大调整和新兴经济体地位的迅速上升为金砖国家集团的出现提供了时代契机。本文深入分析了金砖国家之间的共同经济利益和利益分歧。金砖国家在经济结构互补、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提升国际经济地位、应对大规模资本流入和碳排放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但在双边贸易、大宗商品定价、人民币汇率和国际货币经济秩序改革方式等问题上存在着一些分歧和矛盾。  相似文献   

11.
刘明礼 《和平与发展》2013,(1):63-71,112-132
欧债危机本质上是欧元区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使用共同货币引发的“货币危机”,未来危机走势关键取决于欧元区的发展走势。在可预见的未来,欧元区不会解体,内部各国竞争力差距有望缩小,在财政联盟、银行联盟等机制建设方面将不断推进,但节奏将是小幅、缓慢的。在这一趋势下,债务问题可能继续发酵但不至于失控,欧元区经济可能呈现“北强南弱、总体低迷”的态势并拖累全球增长,但欧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的地位不会动摇。  相似文献   

12.
中印两国货币合作进程已开启,但进展缓慢。尽管中印两国存在进一步推进货币合作的可能性,但目前深入推进中印货币合作的条件尚不具备,并且还面临系列制约性因素。为此,从近期看中国应以中印货币合作的现有成果为依托,进一步强化中印两国的经济、货币联系;加强中印之间的信息交流,求同存异,增强互信,为中印货币合作的深入推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际经济的稳定发展,而国际收支平衡对稳定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至关重要,所以,围际收支平衡问题也是国际社会非常关心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丁作重心是在国际货币和财政制度,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工作重心是在国际贸易,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全球贸易和国际收支的正常发展。由于WTO协议中规定,缔约方可以以保障国际收支为由实施进口限制,  相似文献   

14.
卢布信用危机是苏联经济崩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戈尔巴乔夫政府在货币政策上的一系列失误是导致卢布急剧贬值的根本原因。一方面,苏联末期的赤字财政和信用膨胀造成流通领域货币数量的激增。与此同时,传统货币管理体系的严重失灵又进一步加速了转账卢布的现金化过程。而1991年年初的货币改革和价格自由化则直接引发货币滞存与通货膨胀的螺旋上升。鉴于卢布信用等级是苏联政权牢固程度的晴雨表,剖析引发卢布信用危机的原因,对于探讨苏联解体的经济根源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货币合作是当今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议题。从已有的货币合作实践看,基于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欧洲形成了单一货币形式,即欧元产生;相应的在拉美国家也出现了美元化趋势。而按照Mundell金融稳定性三岛的预言,作为世界经济发展重要一极的亚洲并没有出现单一的货币形式。在面对有缺陷的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之下,东亚国家需要在现实的经济合作基础之上,选择合适的货币合作模式,推动东亚经济和货币一体化进程。这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域经济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印度的货币市场殷永林货币市场亦称短期资金市场,是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为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的借贷和交易提供市场设施。在货币市场上,人们主要办理短期资金的借贷、票据的承兑和贴现、短期债券、大额存单的转让和交易,银行间的互相拆借等。通过这些活动,货...  相似文献   

17.
东亚一体化经济合作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经济整体增长,经贸合作面临难得机遇,经济结构更趋高级化。总体上看,东亚经济合作正循着贸易—经济圈—自由贸易—金融、货币合作形式向前推进。内容提要:东亚经济整体增长,经贸合作面临难得机遇,经济结构更趋高级化。总体上看,东亚经济合作正循着贸易—经济圈—自由贸易—金融、货币合作形式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三个阶段。牙买加体系实际上实行的"美元本位制"。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美国滥用其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特权的结果。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制度根源。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和风险,同时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另外还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带来了重要的契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一场涉及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利益重大调整的深刻变革,因此将是一个充满荆棘的异常曲折、复杂的漫长历程。  相似文献   

19.
欧元于1999年1月1日按期启用已成定局。它是欧洲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是欧盟面对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大潮联合自强的重大创举。欧元代表着一个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在规模上已超过美国的正在崛起的欧洲。它的成功实施将推进欧盟一体化进程进入质的飞跃阶段,扩大欧盟的国际影响。欧元将成为各国外汇储备的一种重要选择货币,将对美元主宰国际货币体系地位构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0.
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并谋求于2010年实现货币一体化,推出海湾共同货币.虽然共同货币能给海湾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最优货币区理论认为,货币一体化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海湾六国在短期能满足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要求,但在长期却因石油禀赋的不同而难以达标.因此,2010年的货币统一计划过于仓促,海湾六国应采取渐进的方式实现货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