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海湾六国经贸现状海湾六国同属阿拉伯民族,各国地域相连,经济结构相似,民族文化相通,有着共同合作的优势。1981年5月25日,海湾六国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共同签署了阿拉伯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下称“海合会”)成立宪章,同时签订了《海合会国家经济一体化协定》,自此开始了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在20多年的历程中,海湾六国密切关系,协调政策,加强合作,促进各国经贸领域的共同发展,在经济一体化道路上作出了可喜成绩,成为中东地区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典范。进入21世纪,海湾六国在经济一体化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2001年底在阿曼首都马斯…  相似文献   

2.
作为世界上首个完全由发展中国家组建的共同市场,南方共同市场自1991年建立以来不仅极大推动了南美经济一体化发展,也成为拉美乃至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南共市是否能实现货币一体化不仅直接影响成员国之间经贸合作,而且对集团乃至整个南美一体化深化发展也将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南共市实行货币一体化内外动因及进程的分析与回顾,从最优货币区理论角度对其宏观经济趋同性等进行研究,对该地区建立货币联盟的可行性及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盟货币一体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教授创立的“最优货币区理论” ,40多年来在欧洲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实施 ,区域货币一体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本文将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回顾和概述角度出发 ,通过对最优货币区标准的比较以及成本与收益的分析 ,对东盟货币一体化的必然性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并得出东盟最终实现货币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熊洁敏 《东南亚》2005,(2):5-9,45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潮流使东亚货币合作成为东亚各国和地区讨论的热点。1999年东盟10+3会议签署的《东亚合作宣言》及2002年5月的签署《清迈倡议》将东亚货币合作提上了议事日程。2003年8月的东亚合作财长会议决定建立东亚金融合作基金,成立专家组对深化金融合作进行研究。本文结合最优货币区理论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进行一些分析,并试图提出一些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对策。一、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发展“最优货币区”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定义是:“在此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  相似文献   

5.
孙静 《国际观察》2002,(6):60-62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防止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和蔓延,东亚国家一直在探计地区货币合作的方式,同时,欧元的正式启动又启发人们思考能否在东亚地区也建立共同货币区以共同防范金融风险.本文试以最优货币区理论,结合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来论述东亚货币联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反思及其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希腊波及欧洲多国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仅威胁欧元区的经济复苏,使欧元区的内在弊端暴露无遗,而且还引发人们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反思,为其他地区经济货币合作特别是东亚货币合作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杨力  任嘉 《国际观察》2013,(1):73-79
欧元区在启动之时即非最优货币区,但是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性假定"认为经济趋同会是单一货币区经济运行的实际结果。本文对欧元区成立后成员国的经济趋同进行了实证检验。无论是对欧元区名义趋同还是实际趋同的检验,均无法支持单一货币区有助于加强成员国经济趋同的论点。欧元区始终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最优货币区,是欧债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在统一货币政策下,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趋异持续放大,经济失衡日益加重。目前,各种紧急纾困措施只能解决短期的流动性问题。欧元区要继续生存发展下去,需要实现成员国间的基础性趋同。  相似文献   

8.
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业已进入了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阶段,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合作更加紧密,其货币金融合作迫在眉睫。支持货币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就是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于1961年提出的“最优货  相似文献   

9.
从博弈论视角看拉美的"美元化"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弈论是研究经济主体之间交互决策的理论,是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提之一。作者以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从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两个方面对拉美的美元化前景进行了分析。其结论是,拉丁美洲并不十分符合传统的最优货币区标准,因此,似乎不宜进行美元化。但是,下列因素为拉美的美元化提供了有力支持:资本的自由流动会加速拉美货币一体化的进程,较高的实际美元化程度降低了丧失独立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成本,实行美元化还会使拉美获得公信度的额外收益。此外,最优货币区标准的内生性更为拉美的美元化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登上国际舞台,进入现金流通,欧盟12国从此有了统一的有形货币。 历史进程 欧洲追求金融一体化经历了大约半个世纪。自1946年9月9日温斯敦·丘吉尔在其著名的苏黎士讲话中提出建立“欧洲合众国”的宏愿以来,欧洲在金融一体化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其经验与教训、希望与挫折促使欧盟决心通过实行统一货币——欧元推进欧洲金融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12.
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盟,还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都已笼罩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中。本文探讨作为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印度和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遏制全球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以及印中两国如何借鉴对方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政策以尽快重新走上经济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树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塑立教义教法与教理学理之本,确立穆斯林伦理道德与行为纲常之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语言障碍没有得以全方位展现.于是,穆斯林学界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创制原理与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古兰经>注释学学理原则,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古兰经>译注解读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使<古兰经>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丰富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文化系统;加速了伊斯兰教植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步伐,使之顺应所在国的国情,并不同程度地实现本土化与学说化;增进了伊斯兰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认同与交流,对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8.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9.
资源战略历来是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安全也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在当前,石油不仅象征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战略物资,具有政治特性,能够产生种种政治效应,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正是由于石油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移民菲律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菲律宾锡克教徒不断增多,锡克教徒群体在形成的同时,锡克教在菲律宾传播开来。他们在菲律宾主要经营商业,以求扎根于当地;还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以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但在与印度家乡宗教与文化都截然不同的天主教国家里,锡克教徒作出了一定的调适,以缩小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