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又一重大发展。解决了长期争论的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的观念。但有计划商品经济这一概念使理论界特别是经济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有的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是以计划经济为主,有的认为要以市场调节为主。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提法,使人们仍然不能摆脱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2.
社会上流传一种论调,说什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一贯思想僵化,反对改革。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可以列举许多事例证明:现在仍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是我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不过,他们往往不是市场塑造的“媒体经济学家”或“著名经济学家”,而是学界认同的“杰出经济学家”,如刘国光、于祖尧、苏星、张薰华、吴宣恭、杨承训等。例一:于祖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早倡导者和杰出贡献者。1979年4月,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的全国价值规律理论讨论会,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也是解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界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非常值得一提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学说都应建立在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石之上。本文试图说明:马克思主义剩余劳动学说的发展,从经济科学方面为日益丰富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我国经济学界一些同志三十多年来尤其是在近几年中,结合社会主义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剩余劳动学说进行了深入研究。我认为,这种研究至少在下述几点上取得了初步进展:第一,承认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劳动仍然要划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第二,正确地指出了社会主义剩余劳动中还有矛盾。即:劳动者个人、劳动者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仍然存在物质利益的差别。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不再反映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第三,确认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剩余劳动必然表现为价值。这部分价值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诸环节的相互关系。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姑且称之为社会主义?。第四,初步探讨了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规律。这种认识基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际经验和材料,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数十年经济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经济学界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的讨论,具有深刻社会内容和长远历史意义。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不仅是争个谁是谁非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中国现实经济矛盾的研究,切实地寻找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经济、发展经济的可行之路。主流地位和主导作用不是自封的,而是由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所决定的。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和主导作用,并不是一句口号,也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实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揭示和论证中国经济矛盾,创立社会主义的中国政治经济学体系,指导…  相似文献   

5.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是否确立以及如何确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是近年来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使这一讨论继续深入,本刊组织了如下笔谈。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新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李文珍  陈淑琼 《学理论》2009,(30):87-89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我国出现了私有化浪潮,认为生产资料的私有化是完善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进而否认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融性,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融合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本文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统一的生产力基础、价值追求、最终目的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是有着强大理论根基并有着旺盛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4)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出发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因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并使人们将其贯彻落实到现实生活当中。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都是以现实的人作为主体,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与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之一,在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处于指导地位,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域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的公民教育实际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公民教育的理论源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8,(12)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提出的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着力点。创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升华;协调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均衡分布理论的具体和深化;绿色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继承和丰富;开放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思想的延伸;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当代实现形式。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南。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现阶段的最大实际。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经典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充分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其内在理论品质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合理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5)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它将认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将其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是在风平浪静中实现的,也不是毫不用气力就能奏效的。 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迫切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解决;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者提出的种种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怪论需要澄清和驳议。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所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不回答这些问题或挑战,就很难真正做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有走入歧途的危险。这是摆在我国政治思想战线上的一个严肃而重大的迫切任务。下面,围绕这个主题,谈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邓小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研究郭涤我国当代最重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的最大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实现这个结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则是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15.
许月  代红凯  陈睿芸 《学理论》2010,(13):57-58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实践予以必要的审视和反思,对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与社会主义方向,以及正视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学界近年来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问题进行了探讨,现简介如下:一、对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解有三种理解:第一、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形式,是独立的经济范畴,都有各自运动的规律。这两者并不完全对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统一。公有制条件下两者统一时即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7.
邓玉生 《学理论》2009,(23):128-129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时代在发展,该理论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创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其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指导,首要的和根本的问题是对意识形态的指导。能不能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及整个意识形态工作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为此,江泽民同志前不久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和中央最近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现实的迫切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崭新制度。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是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国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结果.随着实践的深入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展开,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路径选择上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形态上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这是我国所有经济理论工作者所一致公认的。但究竟马克思的哪一部分著作是我们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要依据?我认为,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作为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