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你品尝过我们白族人的“三道茶”吗?虽说这“三道茶”没有什么奇特、隆重的礼节和繁杂的工序,但却是白族人待客的独特礼俗。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白族聚居的云南大理,不管步入那风光明嫣  相似文献   

2.
品茗小感     
朋友有心事,将我从网上拽下线,问能不能找个地方坐坐。我说,我也烦着呢,去西湖边怎样?还是去梅家坞喝茶吧。朋友说。我们坐下来时,十月的阳光正透过茂密的梧桐树筛落下来,不远处层层叠翠的茶园飘来一阵阵清香也带来满目的清新。搬一把竹椅,在农家小院,聆听屋后的溪水潺潺流淌,笑瞰溪上溪下翻飞的蝴蝶。“请问要点什么?”茶主人问。“龙井茶!”我们异口同声说。其实我是茶盲。什么茶在我的嘴里喝出的都是一个味——苦!而对茶也说不上什么喜欢。曾经在一些旅游胜地看  相似文献   

3.
傅传耀 《人大论坛》2012,(12):52-53
有朋友问我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非洲怎样?”我问朋友,“你去过非洲吗?”答曰,“多次去过欧洲,真没曾去过非洲。”我说,“养老去欧洲,观光和发展去非洲。”他们不得其解,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4.
蒙山问茶     
蒙山以其历史悠长的茶文化而享誉神州大地.据《尚书·禹贡》记载,当年大禹治水,曾经在今雅安以南的周公山(即蔡山,从蒙文通说)和名山县的蒙山举行过祭山典礼,并导致了居住在大渡河一带的少数民族——“和夷”——的归化(从王世舜说).这是典籍中关于蒙山的最早记载.著名史学家蒙文通先生根据《先蜀记》、《水经注》、《舆地纪胜》等古籍中的相关记载,推断今乐山、芦山、邛崃一带的“三角形地带”,是巴蜀古史上“蚕丛”和“开明”两个文明时期的文化发祥地,蒙山、青衣江至临邛一带的河谷地区,对于巴蜀文明的奠基性贡献功不可没,而“成都平原反是第二步的发展.”光绪《名山县志》云:“青衣水秀,蒙山峰奇”,依偎清衣江拔地而起的蒙山,险峰与碧波相映成趣,青山同绿水相得益彰.在这块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上,滋养出源远流长、风格独特的蒙山茶文化,乃顺理成章的上帝造化之功.  相似文献   

5.
一位自称“找不到幸福”署名“李志高”的年轻朋友这样诉说心中的困惑:马老师,有一个困扰了我好多年的问题想请您指点迷津。从读书的时候起,我和那么多人一样,就为了一次次考试名次而喘不过气来,没有体验过学生时代的幸福。走上社会之后,还是为一个个没完没了的奋斗目标而一路拼杀,没有体验过生活中那种惬意的幸福。眼看到了而立之年,似乎总也没弄明白人生的幸福在哪里?这样下去人生有什么意思?真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吗?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的回信这样写道:志高朋友,马老师很理解你的那种没有品尝到人生幸福的心情。可是这怪谁呢?似乎只能…  相似文献   

6.
心里装着鸿洋人 从烟台乘车不到两小时就到了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的龙须岛。山东荣成鸿洋集团总公司就在这风景如画的小岛上。 说来不巧,当我到鸿洋集团总公司采访许振国经理时,接待我的一位干部告诉说:“许总随渔船出海了。”“在我来之前听朋友说过许振国是公司的大忙人,果然如此。”  相似文献   

7.
与朋友聚会时,有朋友对我说“重新认识你啦,以前没这么想过,今天所看到的,实在令人佩服。”看着朋友说话的眼睛,我知道并非戏言。朋友在感动之余,意味深长地说,“想不到啊,你们是这么做的。”  相似文献   

8.
她说:“我年轻的时候谈过恋爱,但因为彼此的理想不同而分开了。”她说:“我结婚很晚,主要是因为工作太忙而没顾上。”她说:“我是从基层出来的,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些事情来帮助一些弱势群体,这与名利无关。”  相似文献   

9.
鲍锋 《今日海南》2013,(2):22-22
我曾经对朋友说过,一般的交通工具我都坐过,但还有两个空白:一个是磁悬浮列车,一个是邮轮。2012年底,两个空白被我成功“干掉”一个:从三亚坐宝瓶星号邮轮去香港过新年!  相似文献   

10.
妇联给了我锻炼的机会万代瑛尽管我并不是那种大学一毕业就被分配在妇联,尽管我从来都没想过也曾最不情愿做“婆婆妈妈”的工作。但我还是来了,至今已经干了4个多年头,而且“跳板意识”愈来愈淡泊。记得在1992年初迈进妇联门槛之前,朋友说:“你去妇联干什么!?...  相似文献   

11.
品尝毛家菜     
品尝毛家菜邹德萍我做梦都未想到,在京城很有名气的天华大酒楼,品尝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生前吃过的菜肴,现被世人称为“毛家菜”,而且还是正宗的。那天晚上,华灯齐放,京城如同白昼,朋友驾车前来接我们一行三人去吃晚饭,碍于情面,我什1也不好打听去哪里吃饭,只好人...  相似文献   

12.
欧阳林夕 《创造》2006,(7):56-59
前不久有朋友问,何谓茶?我众皆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问者自答曰:南方有嘉木。其并没有给出最完整的“答案”。茶界知“南方有嘉木”者,应该必知“天下重普洱”。而这“普洱”既是地,亦是茶,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扬名天下。  相似文献   

13.
幸福     
偶有一天,朋友来找我谈心,问了一个问题:“幸福是什么?”我沉思片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他:“你认为我幸福吗?”朋友想也没想,对我说:“我认为你幸福,因为你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一位漂亮的妻子,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还有……”我笑了笑,又问他:“你认为拥有这些东西的人就都很幸福吗?”朋友点点头说:“是的。”我又笑了笑:“那可不一定,一个拥有豪宅名车的富翁不一定比一个在大街上捡垃圾的人过得幸福;一个身份显赫地位高贵的人不一定比一个乞丐过得逍遥自在。说到底,幸福纯粹是个人的感受,它无法也无需由一把公用的尺子去衡量。其实,每…  相似文献   

14.
队友如兄弟     
富兰克林曾说过,兄弟可能不是朋友,但朋友常常如兄弟。其后句我最喜欢,也深有感触。的确,朋友常常如兄弟,尤其是和我们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的保安兄弟。几个月前,班里来了一位新兵小郭,工作认真,热心真诚,很友好,但我却不怎么喜欢他。记得有好几次,我正在岗上值勤时,他走到跟前抬起手为我正正大沿帽或是摆正一下衣领或领带,提醒我说,你的帽子歪了或你的衣领翻了或领带松了。还解析道:“为了良好的保安形象,不能忽视任何细节。”他的行为和提醒都是友好的,但在队友面前我深感丢尽了面子,为此我们“转友为敌”。后来,发生的两件小事儿,让我改变…  相似文献   

15.
“理论信箱”编者: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两句话,曾引起过全国性的广泛议论。最近一次偶然的机会,又谈起了这个话题。事情是这样的:星期天有老友二人来聚。吃饭时,家人端上一盘菜,客人叫好,说不要太客气了。我随口说了声我们自己也要吃的。接着朋友甲便开玩笑地说:那也好,你们这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不想这句玩笑话,却在饭后引起朋友甲、乙之间一场认真的讨论。我感到讨论的内容很有意思,下面便是我追忆的记录稿。   乙:你说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和吃饭时的事联系不上。   甲:我那是随便说的…  相似文献   

16.
我的乐趣     
我是1972年就任乡(公社)民政干事的。随着机构的变更,由乡到区,又由区到镇工作,算起来已有21个春秋了。在这20多年中,我不仅品尝了民政工作的酸、 甜、苦、辣,还饱尝了其他省、地、县基层民政干部所少有的“不脱产”的滋味。21年来顶编工作,虽然没有享受过转正小孩农转非以及住公房的荣耀,可我有我的欣慰。我曾获得县以上“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安徽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工作者”等各种奖励15次。有人曾问:“你这工作态度、工作成绩与你的物质待遇的反差如此之大,为何还不‘跳槽’?!”我感慨地说:“人各有志…  相似文献   

17.
陪京城来的朋友下馆子。入席,问其喝点什么,朋友说随便,最好能来点二锅头。显然,小饭馆的年轻服务员对这“二锅头”相当陌生。正在迟疑不知所措时,老板接过话连声说:“有有有,请稍等片刻。”过了将近20分钟,老板气喘吁吁地怀抱三四种品牌的二锅头,  相似文献   

18.
到苏州去,那儿的朋友说到周庄去看看,住上一夜,我说好啊,朋友问,是住“土”的还是住“洋”的宾馆?我说,当然是“土”的。 周庄是公认的寻梦好去处。 碧波倒影,净窗把盏,小船矣乃,菜花飘香,坐看这江南古镇风情,得胸中渣滓尽化、清风劲送之乐。可以说,大多数人,踩着这青石古街,望着小桥流水,都会冒出这么个念头:如果能到这儿来好好住上一阵,休养生息,那该多好啊!我是苏州人,曾在苏州呆了21年,还从未去过周庄,现在远居他乡,乡思肯定是不会淡的。 到了周庄,我才知道自己选择的正确,“洋”宾馆全被挡在了周庄古镇的…  相似文献   

19.
听说我要去东莞,我的朋友——广东省委讲师团周燎刚团长即建议我访一访东莞市委书记李近维,说他有见解并且相当风趣 我来到了久违了的东莞市。如今这“小虎”果然生机勃发,全然不见了八年前的“小镇”模样。市郊,一座座工业区林立:城区,一条条商业街纵横,满眼是流光溢彩的霓虹灯和穿着入时的男男女女。 在华侨大酒店的一个包间,我们呷着茶,等候去向不明的李书记。有人说他参加在香港办的招商会去了,又有人说他下乡去了我预备等一两个小时,静下心来同市委办的梁科长东拉西扯。不想只一刻钟他来了,55岁上下,矮小的个子,白净的脸,穿一件半旧的洗得很干净的白衬衫。 他用一种特有的缓慢语调同我谈话。  相似文献   

20.
有朋友说他妹妹待字闺中,希望找个有钱的老公。我告诉他我的想法是:“不管有没有钱,找老公要找一个心灵高贵的男人。”朋友听话很奇怪:“什么叫心灵高贵的男入?”对啊,这年代还讲什么心灵高贵,而且什么才是心灵高贵的男人?这个奇怪的词连我自己也吓了一跳。但既然我在冥冥之中冒出这个词来,一定在心里早就有一种渴望,一种幻化的具体形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