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平在《求是》2005年第11期撰文纪念陈云同志,指出,我们应该学习陈云同志的民主作风。在我们党内,很多同志都认为陈云同志是民主作风的模范,陈云同志向来以善于倾听不同意见著称。他倾听别人意见是真心诚意,不是作样子给人看  相似文献   

2.
本刊记者米士奇(以下简称"米"):王丙乾同志,您在陈云同志领导下工作多年,对陈云同志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一定非常熟悉,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王丙乾:陈云同志是我的老领导,多年来他对我的教育和帮助非常大.陈云同志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楷模.他曾说过,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就要把领导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他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而且还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分析和决定问题时,要采取"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决策更加周全、正确.这充分反映了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他曾经用这15个字给我写了一个条幅,我一直保存到现在.他给我写条幅的意义,在于指导我坚持真理,勇于实践,要站稳无产阶级的立场,不要随风倒.  相似文献   

3.
《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 我看了你们《中共党史研究》今年第三期发表了我的“关于向忠发叛变的问题”证明材料,认为还要作一点说明。由于陈云同志很关心这件事,所以,在我把报告送中央以前先送陈云同志审核,在他看后,由陈云同志处注:“这件事,陈云同志说:向忠发确实叛变了,邓颖超同志讲的意见是对的。”因为,他当时在上海,知道事实经  相似文献   

4.
近日,在《求是》杂志上读到陈云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不禁心有所感——“能听到不同声音不是坏事,这与中央保持一致并不矛盾,如果鸦雀无声,反而大事不妙。”陈云同志不赞成“鸦雀无声”,这是鼓励干部群众敢讲真话。惟有敢讲真话,才能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才能促使领导干部正确决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不赞成“鸦雀无声”,这也是要求官员决策事情不搞“一言堂”,不搞“一锤定音”,有民主作风,有听得进不同意见尤其是批评意见的胸襟。  相似文献   

5.
10年前,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念陈云同志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陈云同志的一生是坚贞不渝的共产主义者的一生。他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对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无限忠诚。”在陈云同志身上所有鲜明的特点中,这一点最为突出,给我的印象也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6.
我是1981年至1985年期间担任陈云同志秘书的。那几年,正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趋于完备、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时期,也是陈云同志已经步入晚年但仍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通过在他身边工作,我亲眼目睹了他对党、对国家前途命运的运筹帷幄,亲耳聆听了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真知灼见,亲身感受了他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和他的高风亮节。他那种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处处以身作则、事事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难以忘怀。陈云同志一向提倡共产党员要敢讲真话,…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古籍整理工作的手抄件笔者在整理老出版工作者于浩成先生遗稿时,看到一份写在华东政法学院稿纸上的《陈云同志关于整理出版古籍的意见》,一共3页,字迹不是于浩成的,第1页有于浩成要求将此文刊登在群众出版社编辑的《思想文化动态》上的字样。全文如下:最近朱穆之同志讲,邓力群同志传达了陈云同志一个意见:  相似文献   

8.
陈云同志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并把它看作是应该狠下功夫的着力点。陈云同志说:“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对于一件事,我有了一个意见之后,可以先放一放,再考虑考虑,听听有没有不同意见。如果有不同意见,就要认真听取,展开讨论,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驳倒错误意见的过程,也是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的过程。如果没有不同意见,自己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让大家来批驳。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有了反对意见,可以引起自己思考问题。常常是,有不同意见的人,他不讲出来。能够听到不同声音,决不是坏事。这和同中央保持一致并不矛盾。”(《陈云文选》第3卷第361页)  相似文献   

9.
杨波同志谈陈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记者吴雪生(以下简称"吴"):新中国成立后,您曾经在陈云同志领导下做财经工作,请您谈谈陈云同志是怎样抓经济工作的,好吗? 杨波:我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3年多.此后,我虽然调到别的部门工作,但也能经常见到他并听到他的指示.他抓财经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善于抓大事,而且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一事成一事,事事有作为.  相似文献   

10.
陈云等老一辈领导人的见解推动“惊雷”就在毛泽东去世不久,陈云同邓颖超一起来到西山。陈云拍着叶剑英的胳膊说:“你看这局势怎么办啊?得赶紧想办法才行。”叶剑英很明确:“办法得大家想,靠我怎么成呢?他们把我常委会的资格都取消了。”邓颖超也说:“他们那几个想怎么胡来就怎么胡来,再不对他们有所限制,我们这个国家被他们弄得越发不可收拾了。”叶剑英、陈云问邓颖超,周总理生前对此有何意见?邓颖超说:“他从来不给我讲我不该知道的事。他知道党内的矛盾和斗争,到时候党是会一定采取措施的,他是从不过早表达自己的意见。”当叶剑英再次问…  相似文献   

11.
今年6月13日是陈云诞辰100周年。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是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在多年的革命实践中,陈云同志非常重视学习,无论斗争环境多么险恶,工作多么繁忙,他都抓紧一切机会读书学习。更为重要的是,陈云同志在学习中那种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在陈云同志百年诞辰之际,为了缅怀陈云同志,我刊特选此文刊发,以供读者与我们共勉。  相似文献   

12.
陈云同志作为党和国家老一辈革命家,不仅从理论到实践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在党的建设上,尤其是在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上,也有许多宝贵的思想。这对于加强党的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着重就陈云同志关于新时期党风问题的论述,谈一些学习体会,并以此作为对陈云同志逝世一周年的纪念。一、新的历史时期党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云同志就党风问题发表过一系列重要意见。首先,他最为关注、讲得最多的问题,是一部分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以权谋私。他在1983年…  相似文献   

13.
王刚 《党的文献》2015,(4):14-17
6月12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全面回顾了陈云同志伟大、光荣的一生,高度评价了陈云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格,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在这里,我主要是回顾有关陈云同志档案文献的一些情况,缅怀他的不朽功勋,学习他的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14.
<正>6月12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全面回顾了陈云同志伟大、光荣的一生,高度评价了陈云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格,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在这里,我主要是回顾有关陈云同志档案文献的一些情况,缅怀他的不朽功勋,学习他的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15.
李琦 《党的文献》2005,(4):25-29
关于婚姻 本刊记者李琦(以下简称"李"):于若木同志,您与陈云同志共同生活了58年,关于陈云同志的话题,您想讲的话一定很多.我们首先想知道的是,您和陈云同志是如何认识的? 于若木:1937年11月29日,陈云同志到延安的第一天,我就见到他了. 我是随着青年知识分子的洪流,1937年10月到延安的.那时候,他是中央领导人,我是一个普通党员、普通知识分子,在陕北公学学习.那天,我们忽然听到飞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1937年1月进延安之后,我就在国家保卫局特务队手枪连当战士,后来给陈真仁同志当警卫员。1938年夏,陈云同志从苏联回到延安,我即调给陈云同志当警卫员。陈云同志当时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住在西山脚下的窑洞里,和李富春、蔡畅同志住在一个院子里。冬天,陈云同志鼻子流血的老毛病又犯了,在家休息。快过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不久,陈云同志奉命从沈阳调到北京,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主管财经工作。建国初期,百废待举,百事待兴。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陈云同志经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由于劳累过度,面庞越来越消瘦,健康状况令人忧心。跟随陈云同志工作当年的朱骅是位老同志,自己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但他到北京去看望老首长的时侯,目睹陈云同志生活如此艰苦,心里很难受。于是购买了一些补养品送去,想给陈云同志的身体以裨益。他这种完全出于深厚纯朴阶级感情的作法,却没有料到会受到陈云同志极为严厉的批评。 陈云同志问道:“买这么贵的东西,钱从哪里来?”朱骅同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陈云同志继续说下去:“如果你用个人的钱买,我只能劝你不要这样办,但无法进行批评。可是现在的供给标准很低,补贴费很少,你没有这样多的钱。如果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陈云同志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带着深深的敬意怀念他。我们怀念陈云同志,是由于他70年来怀着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历尽艰险,为新中国的建立、巩固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是由于钦佩他高尚的品德,坚强的党性和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他在延安、东北和北京时,我曾在他身边工作过,得到过许多教诲。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对陈云同志的认识。全心全意干革命,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不渝。陈云同志的经历是不平凡的。他从青年时代起,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中,毅然决然投身于革命。1925年(20岁)加入中…  相似文献   

19.
陈云同志被评弹界称为“老听客”。陈云对评弹工作的关心和指导,不仅仅因为个人爱好,更是因为评弹是人民大众文艺的一部分。这种艺术在吴语区域内联系着千千万万群众。同时,他也认为这种形式是曲艺比较成熟的曲种,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有必要加以提倡和推广。,-年代,他在杭州和上海、苏州等地,利用公余和疗养时间,听了大量的评弹书目,广泛接触各种流派的评弹艺人、创作人员和领导干部,对评弹艺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发表了独具见解的意见。./,/年..月0,日至01日,陈云在杭州谢家花园召开了建国后评弹…  相似文献   

20.
陈云同志去了,正当深切悼念他的时候,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陈云在延安》一书。书的封面是陈云同志32岁时的照片,英姿勃发,他的身后是群山叠岭的延安。这本原为献给陈云同志90寿辰的出版物,竟在哀乐低回中问世了。我一口气将它读完,延河水畔,宝塔山下,半个多世纪前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陈云同志的音容笑貌,不时浮现在眼前。 遵义会议后,红军主力来到金沙江。中央决定成立渡江司令部,刘伯承任司令员,陈云任政委,陈云同志坐镇渡口指挥渡江。当时渡口仅有7条小船。陈云同志亲自做船工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服了船工和我们配合。结果用了9天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